黄帝内经如何养气血
「不再生病的健康管理术」徐世杰精讲《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如何养气血
《黄帝内经》讲:“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正所谓: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毒不排。
中医养生,尤其注重调理气血。
黄帝内经如何养气血1
气护卫人体
气者,人之根本。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脏腑,润泽肌表,抵御外邪,调节体温。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护卫于体表,人体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
气的防御功能减弱时,机体的抵御邪气的能力就要下降。
不但易染疾病,而且患病后也难以痊愈。
故《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此外,气还具有温煦人体、维持体温的作用。
《黄帝内经》说:“气虚者,寒也。”
气不足时,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会随之减退。
血液的运行也会迟缓,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出现畏寒喜热、四肢不温、体温低下等症状。
黄帝内经如何养气2
血供养人体
《黄帝内经》讲:“以奉生身,莫贵于血。”
血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
对于供养人体而言,没有比血更重要的了。
血液不仅营养全身各脏腑器官,还能运载体内的各种物质:
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气,消化后代谢的毒素杂质;
以及口鼻吸入的清新空气,呼出人体产生的浊气等。
《黄帝内经》讲:“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气能生血,正气促使津液分泌,一同化生为血液。
人体肢体的活动、面色、以及皮肤的感觉等,都要依靠血的供应。
若血液亏虚,或运行不畅,可见头晕眼花、面色萎黄、肌肤干燥、毛发干枯等表现。
黄帝内经如何养气3
气血不足百病侵
气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运动不息。
气的运动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便告终结。
而气的运动失常,中医则称为“气机失调”。
因此,《黄帝内经》有“百病皆生于气”的说法。
若气不足、气不下,脉中之血就会“凝而留止”,因为气滞血瘀而产生疾病。
倘若再因恼怒导致情绪激动,就会使气机上逆。
《黄帝内经》里描述为:“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脑血管等疾病。
黄帝内经如何养气4
气血充足在饮食
食物的滋养可使人体气血充足,阴阳平衡。
《寿亲养老新书》里讲:“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
人体缺乏必需的营养供应,气血的生发就失去了源头。
气机不畅,抗病能力减弱,导致病邪入侵而继发多种病症。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调理饮食显得尤其重要:
《养老奉亲书》:“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人体的正气充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关键。
清代养生家曹廷栋认为:“老年有竞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
同时,由于食物的味道各有不同,对脏腑的营养作用也有所侧重。
《黄帝内经》讲,“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
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
黄帝内经如何养气血 对于黄帝内经》多数人的顾虑是,《黄帝内经》一直是一本“我想读,但又读不懂“的经典:
我没学过中医,能看懂《黄帝内经》吗?
如何才能做到翻译和解读是否准确?
原文的阴阳五行等传统理论,如何全面、准确理解?
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如何用到日常的中医学层面的解读?
.......
这一次,中医科学院博导徐世杰融合30余年从医经验解读《黄帝内经》。
相信,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都能在其中,得到受益终身的体会。
同时,除了书本身,他还会普及遇到的各种知识,如低龄女性如何养颜、产后女性如何护理,高龄女性如何预知癌症……
所以今天,有书有幸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徐文杰,为大家做最专业、最接地气的解读。
这是一套简单、有效、治本的养生方法论。
每节课程10分钟,通过深入浅出的内容讲解,让我们迅速掌握养生重点;
这是一套系统的节气养生课。
它教我们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根据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特点,及时调整保养方法;
这还是一套适合全家人听的健康养生课。点击试听:「不再生病的健康管理术」徐世杰精讲《黄帝内经》
徐文杰导师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教会我们自查身体健康状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黄帝内经如何养气血敬请参考,关注米粒妈咪课堂获取更多健康养生黄帝内经资料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