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了,你会有什么反应?

144
作者 俏皮悠悠心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30 10:33 字数 5044 阅读 1133评论 0
彭凯平 · 情绪管理:心理学家的30个锦囊

家有小宝贝,最近刚学会走路,小宝贝刚掌握走路这一技能,技术还不太熟练,某天,走着走着不小心摔倒了,在屋子另一边的妈妈看看到这种状况,大叫一声,飞奔到孩子身边。妈妈的尖叫着实吓坏了孩子,孩子愣了两秒钟就开始大哭。这样的场景可能在很多家庭里都上演过吧,家长们看不得孩子受一点伤,但是像走路摔倒这种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的,家长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孩子。今天,米粒妈妈来跟各位家长探讨一下孩子摔倒时,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

面对摔跤,家长不良的3种态度

态度一:过度紧张,马上扶起

✘宝宝你没事吧!哎呀,怎么这么不小心!

孩子生活经验不足,摔倒后不能判断情况的严重程度,通常有1、2秒钟的空白时间,在等家长的反应。如果家长立马惊呼、扶起,宝宝就会认为:

看来我真的摔得很严重!好可怕!于是,开启了大哭模式。

对宝宝的性格影响:

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安全,受伤有时候不是小心就能避免的。紧张的情绪或责备的语气会令宝宝过度谨慎,不敢做有受伤风险的运动,阻碍身体平衡和躲闪能力的发展,削弱遇事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态度二:自责或者责怪其他物品

✘宝宝不哭不哭,来我们「打地」,都怪它!

老一辈家长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当孩子摔倒了,将责任转移到物品身上。这种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坏且深远。

这样的话听多了,孩子就会觉得:别人应该为我的摔倒负责,正常情况下我是不应该摔倒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变成一个自私自利,认识不到自己不足的人。长大之后会出现不服管教,认识不到自己错误同时不断犯错的恶习。

对宝宝的性格影响:

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养成,孩子遭遇挫折时就会大发脾气,责怪他人或物品,不能从经验中总结教训、评估风险。

态度三:态度强硬,坚决不扶

✘坚强点儿,自己起来!

当孩子摔倒时,这类家长不会去询问,或者扶孩子起来,甚至不允许其他人扶孩子起来。而是要求孩子自己站起来,以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这类家长的本意是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但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觉得:我怎么样爸爸妈妈都不会帮我。这一类家长引导出来的孩子往往比较冷漠,因对外界和家长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对宝宝的性格影响:

孩子进入非常不安全的状态。宝宝会想办法「重新建立联结」,变得粘人。但如果长期没有效果,那么他就会放弃,形成过度好强、冷漠的性格——拒绝别人帮助,也不主动帮助别人,往往会受到极大的挫折。

这样看下来,似乎扶也不对,不扶也不对。宝宝摔倒后,到底该怎么做呢?

孩子摔倒了,你可以这样做

1、把担心藏起来

比如轻快地问一句:「你还好吗?」类似的话是要表明两个态度:

○摔跤很正常,我并不会因此生气或责备;

○摔跤不可怕,如果需要安慰和照顾,我都在这里。

在孩子向你寻求帮助之前,不主动去帮孩子,但在孩子说我需要你的时候,也不拒绝,就是培养独立性的正确做法。

听到这话,如果没有摔疼,宝宝就拍拍屁股去玩啦。

2、理解宝宝的情绪,和对立物握手

有的孩子发脾气:「打地!打!」父母要理解他们是在表达情绪,应示范正确的表达方式,如:「宝宝吓了一跳。妈妈知道你吓了一跳,没关系,妈妈在呢。」

然后告诉孩子:与其把自己摔倒怪在其他因素身上,把委屈转化成愤怒。不如“握手言和”,“刚刚地也很疼,我们一起帮它揉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乐观和勇敢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的挫折。

3、事故回放,吸取教训

等孩子情绪平复了,可以把他摔倒的过程变成故事,用幽默的方式演出来。如模仿他的声音:

“刚才我手里拿了大盒子,心里只想着快点把积木拿来和妈妈一起玩,谁想没看到地上的火车,啪嚓,拌倒了!”

孩子看到妈妈摔倒,哈哈一笑,不仅情绪完全排解了,还学到摔倒的真正原因。然后妈妈再演一次如何清走地上障碍,顺利通过,孩子就知道下次怎么做就不会摔跤啦。

总之,面对摔跤这件“小事儿”,孩子需要的不是替罪羊,而是学会怎么做更安全。

孩子摔倒后父母的态度,看似是个生活的小问题,但是却关系日后好习惯养成的大问题。

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面对挫折,不能把错误怪到别的事物之上。研究显示:孩子摔跤时,爸爸妈妈正确的处理方式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运动、情绪管理、风险评估等能力,也能帮助孩子养成勇敢、独立的性格。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