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意思
一本中国古人给当下生活的“答案之书” | 散步二十四节气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最初古时叫“启蛰”,而到了西汉,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名叫惊蛰,引用至今。
每年的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黄鹂)鸣;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更多惊蛰是什么意思?请点击试听:一本中国古人给当下生活的“答案之书” | 散步二十四节气
请关注米粒妈咪课堂获取更多健康养生及传统文化等国学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