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144
作者 父母树课堂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22-07-26 07:19 字数 5356 阅读 603评论 0
【国学大师张建云】亲授:35堂国学家风课,轻松教子

  梁启超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梁启超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在10多年间,张建云跑遍学校、企业、监狱等各大组织机构,演讲千余场。他发现,很多家庭的现状是,父母半生操劳,孩子一生受罪。

  这都源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就如同,昨天刚训斥了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今天又教训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就像“打地鼠”一样,问题一个接一个,越打反而越多。

  于是,他把多年的家风研学经验,历时半年之久,打磨出了一套《国学家风课》,帮助父母塑造好家风。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解决那些反复发作的问题,让孩子有个好的未来,甚至可以让后代少奋斗几十年。

  简言之,好家风,就是赚了;坏家风,就是赔了。

  张建云青年家风研究院院长,他十余年研究国学和家风,曾出版《中国家风》《微国学》《论语的力量》等近20部著作。

  厉害的是,他写的《中国家风》,多次被官方点名表扬,被推荐阅读,登上新闻联播。

  他是中国家风的先行者,擅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掰开揉碎融化在家风里。

  张建云用《道德经》《孟子》《中庸》等国学经典说家风,听过的人都说,“他语言诙谐幽默,贴近生活,是真正把家风讲透的人,是用国学解读生活,用生活诠释国学的人。”

  他身体力行,开展了上千场家风课,教会千万个家庭:如何养成家风,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他的“家风教育法”,总能一针见血,只指问题根源。

  当别人都在教: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叛逆、不听管教,怎么办?”

  “如何培养懂感恩的孩子?”

  张建云不这么做,他说,太多父母一生都在解决问题,从幼儿园到养老院,他们家有解决不完的麻烦。

  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就像一条河流被污染了,任凭你如何在下游治理,都于事无补。

  张建云的办法是,用家风解决这些问题,一步到位。点击试听:【国学大师张建云】亲授:35堂国学家风课,轻松教子

梁启超的家风家训小故事敬请参考,关注米粒妈咪课堂获取更多家庭教育学习资料及课程!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