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前怎样算准备好--北京三十五中国际校区校长王红军

留学前怎样算准备好--北京三十五中国际校区校长王红军
"和在座的家长一样,我也是初三孩子的妈妈,特别理解在座初三父母们的心情,因为咱们还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我也希望在这里一小时能有收获。"北京三十五中国际校区校长王红军亲切的开始了她今天的演讲。
【提问开始的讲座】
王红军校长说,在这场讲座当中,除了出国留学我们该做好准备的几个能力以外,家长们有需求的可以现场提问,我会一一解答。
提问1: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衔接,现在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孩子习惯了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要是到国外他肯定是一种开放式的,非常自律松散式的教育,孩子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提问2:目前可能会有各种选择,要么就高中出去,要么就大学再出去。那么像国际部或者国际班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压力比普通高中更大,高中课程能不能解决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的衔接。
王红军校长:第一个问题国外高中和国内高中的管理方式,中国是传统,国外完全是松散,这一点我不是这么看。从目前来讲,中国的高考招生制度正在改革,高考其实就是一个学校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怎么录取学生我一定会往这边靠,因为不能没有升学的平台。北京市2019年全面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针对高校的招生,我们学校也开了很多的论坛,把国外高校的招生官,一些好的大学的招生官都请在一起做了很多的论坛讲座。其实现在包括北大、清华等等,他们这些学校很多的管理层,以及他们招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海归回来的,所以他们在自己招生政策的制定上也有很多新的想法,因此我觉得中国高中的教育改革,高考的招生制度,还有我们所有的基础教育改革,其实都在往一种好的方向在发展。国外像美国、英国等等,很多特别好的学校他其实也是很看重成绩,看重分数的,只不过国外成绩和分数考查的渠道和考查的方式不完全一样。
王校长表示,美国前几年的改革有点学中国,英国现在也在学中国,他们经常派老师过来,"你们这理科教育怎么教的,能教的基础这么扎实。"世界的教育都正在融合、借鉴、改进的过程之中,2001年、2000年出生的孩子刚好赶上了世界教育在变革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里给家长提出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有更多的困惑,也有更多的选择。这是刚才所说的中美教育的区别。
其实上真的能够融合课程的国际高中没有特别轻松的,全美4000多所高校前10%,400多所高校的学习都没有那么轻松,学校需要孩子更多的主动性,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其实文化背景有差异,学习方式、孩子的学习环境一定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想找一条非常轻松的道路,可能没有那么轻松。但是轻松与不轻松其实不是说有多少学业压力,而在于孩子适合不适合,如果适合这样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孩子自己愿意学就不会觉得累。有的男孩子爱打篮球,在操场上一天咱们觉得累死了,而他不觉得累,他觉得开心的不得了。所以只要孩子愿意干这件事他就不会觉得负担重。
有的孩子初中阶段三年什么都没干,120%的时间经历全投入中考这件事上了,中考可能考得分数比前一个孩子还高几分,可能这种孩子在面试的时候不适合国际的竞争和选拔,因为他的视野没有更加宽阔。所以从这个前提上来讲没有负担轻与重的区别,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孩子喜欢与不喜欢的区别。
【风险与挑战并存】
"低龄留学,风险与挑战并存",就像刚才的妈妈担心的我是陪读还是不陪读,不陪读有没有风险?当然是有风险的,什么是低龄留学,大一留学出去都算低龄留学,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晚熟,家里就一个孩子,父母双方都在为这一个孩子去服务,他生长的太顺利了,太幸福了。如果孩子心性不那么稳定,自律性不那么强,生活能力不那么强,那他只身出去到国外学习就会有很多的诱惑和风险,当然也有挑战。因为有些学校的管理也是非常严的,你能不能在这种环境里生存下来即是一种挑战。
去年大概有1万名中学生去美国读中学,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语言能力的弱势还有心里的不成熟,对很多校园制度和学校法规不清楚等等各种原因,低龄留学生被国外学校退学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
同时也有很多留学生因为读不下来,中间被退回的比例也在逐渐的增大。在赴美留学生中,因为学术不达标和学术不诚信问题被开除成为了主因,厚仁教育做了一个2019年中国留学生现状,这里面有大概8000名左右的留学生被大学排除,80%以上的原因是因为学术表现。希望通过这几组数据跟大家很理性的分享:不是说这个孩子在国内学的不好,学不下去了,送出国就能学好的。因为在我们接触的家长群体过程中,有的家长认为美国管的松散,在中国学不好送到美国就学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无论到哪都有一个很好的学术水准的问题。
【留学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对于孩子出国后的种种不适应,如果早一点去应对它,早一点下手去帮孩子从各个方面准备好,可能就会避免很多事情的发生。这其中包含未成年孩子的文化适应、心理适应、行为适应等等,三十五中做交换生项目做了七年,做国际教育五年,在这个过程当中接触了很多学生的案例,也接触了很多家庭,接触了很多国外的学校。从中总结出七种能力是出国前应该具备的。不是说托福成绩考到了就能出国学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做好心理上的、身体上的、学业上的、学术上的、生活上的各方面的准备是必要的。
1、一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这种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不是说光刷分把分刷上去了就一定能够有很好的实用英语能力。最简单的例子是到餐厅吃饭菜单也看不懂,吃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需要提前做一点点准备的。像自行车等等某些日常用品的常用词汇是需要深度了解的。包括万一生病了到医院看病能不能很准确的表述出自己到底哪不舒服,怎么回事。就这些实用的英语能力是需要让他在日常的活动当中去参与进去,去不断的用这些语言提升他的实用英语能力,不仅仅是刷分这一件事。
2、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在整个留学过程当中,其实真正考验的还是学生的学术能力。在接触的一些学生和家长中,出国留学之前说你做什么准备?"我就考SAT考托福刷分"。自己学校各方面的语数外、理化生都没学好就去刷托福分,这个分刷完了以后只代表你英语达到这个水平。真正到了美国读大学,不是说你仅有英语的交流能力就行了。中国学生的优势在于他的理化生的基础非常扎实,如果一味的去学英语,理化生的学术基础没有学扎实。你在理科的学术能力上再没有优势,你就会学的很累。
在赴海外留学中,中国学生选的大部分专业,中国学生最爱选的还是理工科和商科,你的母语不是英语,文化差异很大,学历史、学人文是很难的。这时候你能不能用英语学习这些理工科和商科的课程就成为了一个挑战,因此建议不是仅仅学语言而要用语言学学科,有学术英语能力的准备才适合出去留学,才会减轻学习困境。
3、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很多家长在帮助孩子报志愿的时候申请学校的时候,不像中国高考。中国高考多少家长对各个大学是有了解的,了解的也比较多,你说考哪个学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然后根据自己孩子成绩去选择一个城市,选择一个学校。但是对于海外大学我们了解的确实没有那么多。一般中国家长给孩子申请学校先看美国世界新闻的学校排名,而文理学院的各种排名是不一样的,怎么样真正让孩子选择品质比较好的学校,让孩子觉得性价比高的学校,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如果本科阶段要出国留学,从高中阶段就要开始做以上方面的知识储备。海外大学需要关注几个因素,一个你想去留学的城市他的经济形态怎么样,人口结构怎么样;第二这个大学的历史和学术承接怎么样;第三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和大学的学费水平是什么样的;第四这个大学招生国际学生的比例和类型是什么样的。如说这个大学招收的国际学生大部分是中国孩子,也没有必要非得扎堆,你要非得愿意跟中国学生在一起就没有必要去海外上学,我们希望国际留学生比例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这样可能他的国际味比较浓。
再有大学以及他所在城市的生活便利程度怎样,是否有这样生活的适应能力。再有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怎么样的,比如说将来大学毕业我想在国外就业两年再回过,或者、打算在国外就业了,就要了解一下你这个大学毕业以后他的就业率和企业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些都应该作为留学之前了解的内容。
再有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最高端的五种工作,这些塔尖上的工作都是Creative Wrok研究性的、开发性的、设计性的这类工作,他需要有创意,需要你有思想。在选择专业时就应该往这些方向拓展。
同时,美国不同城市消费水平不同,留学不是一个家长的面子问题,而是家庭的整体规划问题,也是帮助孩子选择未来生活方式的问题,因此我们学习调查这些大学环境、就业、消费等等综合各种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
美国不同城市消费水平
4、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孩子远离父母、远离老师,能不能在国外管理好自己,孩子有没有这种自律性?怎么样让这些道理落实在小的活动当中,小的生活习惯中?三十五中会通过一些拓展课程,包括高空的抗压训练,团队配合等等,通过课程、通过生活管理给孩子一些培养。这就是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包括他能不能抵抗挫折。当出国以后,在跟各个国家的人相处的时候,有一些碰撞的时候,孩子觉得心理承受不了,甚至有的孩子从小没吃过亏,反正我不能吃亏,在这样的心态下什么事都自己拔尖,那他其实会有很多同学交往的障碍,会增加他心理的孤独感,增加他心里的挫折感,会让他有一些受伤。与其出去受伤,不如先经历过,出去就放心了,所以早一点经历没什么不好。
5、培养兴趣和审美能力。其实哪一所学校都不是要求一个学生纯会学习就行,培养各个方面的兴趣爱好好处在于可以助孩子调节心理减压,我看过太多孩子有心理压力,找心理医生,优秀老师。我有好几个朋友是国外名校的心理医生和医务室的工作人员,他们给我讲了很多好的案例,有一个好的爱好和兴趣能帮孩子减压,毕竟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他需要跟同学共同相处,这也是他建立社交圈子很好的平台。
6、 理性的国际理解能力。理性的国际理解能力即你能接纳世界文化,同时你有很好的中国文化根基。有时候跟孩子聊天特有意思,对美国的各种名牌如数家珍,对中国文化什么都不懂。其实美国名牌再怎么如数家珍也是美国文化的一点皮毛,美国文化深层次的东西绝不止在这,他的那种为他人付出,那种责任感,那种诚信,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孩子反倒没有学到。
但是如果你有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你就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比如像有些同学,他可能到国外大学马上开始组建社团,在组建社团这件事上,我们有的孩子太极拳打的好,先组建太极拳,于是他自己就当了社团的社长了,他首先先当了一个小领导,然后身边围了一圈各国的孩子,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这样能帮助我们孩子建立自信,很快找到自己朋友圈子,找到自我。因此留学不是简单的分够了就能留学,生活能力这是最重要的。还要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这里面比如最基本的医疗急救常识,基本的法律常识,一定社交的礼仪,动手能力,基本的营养知识,甚至于能动手给自己做一点东西,做一点饭等等。
最后,王校长说孩子在出国之前,在生活态度、生活能力、身体健康、学习方式、学术能力、自我约束、自我规划等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出国留学。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出国留学不要一味的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