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可能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要是孩子能像爱玩手机游戏一样喜欢学习就好了!所谓内在动力,指的是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内在,是为了享受乐趣,提高能力。如果孩子能以内在动力来面对学习,就不再需要父母亦步亦趋地监督,他/她也可以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应该怎么做?来看看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谢应平的建议吧!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怎样才能进好学校?家长该做些什么?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爱学,总是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1给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2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逼孩子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如果答案是后者,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4 13岁前紧抓语言最合适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5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要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6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道题,记下时间后进行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7把学习变成养小球藻、剪蚯蚓……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这就像变魔术一样,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的那一刻,我真的太兴奋了,也是我马上改梦想为做一个无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很容易操作,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做,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圆、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色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等等。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8鼓励自学+讨论
我主张学生自己有问题就去找老师、同学或家长问,而不是固定一个时间请老师来给学生补课。这就是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
我也提倡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的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09坐在孩子身边看会儿书吧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才已经谈到了,“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小朋友来说,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家长。
最好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是跑去看电视、打麻将、跳舞,也不是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现在流行一句话:
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我发现学生当中凡是发展的比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家长和孩子是讨论式的,启发式的,不是灌输式的,压制式的。家长有什么事情会和孩子讨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良师益友。这种家庭氛围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发现做孩子内在动力的加法很简单
家长这些对孩子的否定做法统统都是在给孩子做内在动力的减法。我们该如何给孩子做内在动力的加法呢?
尹建莉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位“年轻的老友”
尹建莉老师说:杨杰是家庭教育领域的天才!
杨杰:独立的亲子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2年间专注于亲子困难家庭的一对一教育咨询工作,关注教育理论的落地生根,积累实践案例资料超过2500万字。
国内少有的、专注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亲子咨询师,咨询费用高达5位数,档期早已排到2020年。
著有《让孩子心悦诚服》、《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大家好,我是杨杰。在我12年的咨询中,常常遇到各种亲子冲突场景,让人吃惊的是,许多来自天南地北,性格不同,事由不同的家庭,冲突方式竟然高度雷同,仿佛统一培训过。
我的小侄女她妈妈向我求助说:她只要一写作业就叼着铅笔发呆,要么就是神游、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吃点零食、一会上个厕所;还时不时撒个小谎说肚子疼……总之就是各种磨蹭,一点主动性没有。试过无数办法,奖也奖了,罚也罚了,统统没用。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因为做错题,她妈妈经常数落孩子不认真,然后历数孩子种种不是,最后发现不是消极抵抗就是愈演愈烈,便怒不可遏。
正好那段时间我在咨询好几个孩子,做一个项目,就把她拉了进来,做了两件事。
※ 第一件,带孩子们去草原玩。大家玩的不亦乐乎,在草原上奔跑、嬉闹、采花、抓蚂蚱,天天放飞自我玩得不亦乐乎。期间,发生了一件事:
有一天下午,所有的孩子一起抓蚂蚱,在草原上大呼小叫,特别开心。他们用矿泉水的瓶子装蚂蚱,最后抓了半瓶的蚂蚱,傍晚回酒店吃饭的时候,小侄女坚持要把所有的蚂蚱都放了,别的孩子不同意,她就一个一个地说服,最终,把一个小哥哥说服了。
她说:“蚂蚱装在瓶子里会死的,你想,如果你的孩子被大怪兽抓去装在玻璃瓶子里,他多害怕呀,我们把他们放了,让他们回家找妈妈去。”
这件事让我看到她的闪光点:一个孩子能想出那么精妙的比喻,笃定地说服周围的孩子,实在出乎意料。我对她最深的感知,就是独立、快乐和善良!我明白这个孩子的基础感觉非常好!
※ 第二件,用“感觉线”和“切入孩子视角”的方法标注、感受小侄女的内心,帮助她重新建立对事的感觉(学习)。
感觉线上的第1个点:
小侄女:回家换面孔,哼哼唧唧磨磨蹭蹭。
奶奶:出去疯玩一星期了还不赶紧写作业,进入唠叨模式。
小侄女:无奈坐在书桌前,心不在焉。
切入孩子视角第1个点:
孩子:草原之行欢乐无限,依依不舍抹眼泪。立即进入学习难适应。
成人:休息了半个月,上班第一天难进入工作状态一样,要吃个闺蜜接风餐,喝个嘚瑟下午茶。
感觉线上的第2个点:
小侄女:上午最煎熬的,挣扎、想逃跑。
我:不管,不责备,给空间。这么艰难的转换状况,如果再批评,内心力量就会消耗殆尽。
小侄女:下午状态缓慢回升,磨蹭仍在。
我:继续允许磨蹭,适度口头提醒,并给以关怀。
切入孩子视角第2个点:
小侄女:磨蹭也得写,这是我的事,人生真无奈,好在姑姑不说废话,看见她还能有草原的美好回忆。
成人:为了人生能看海,一年累死当牛马。半月没上班,业务变化快,这一堆事,不是歇半个月,是半个月突击一个月的活。想想也没劲。好在有好姐妹,比老公强。
感觉线上的第3个点:
小侄女:第二天接近于日常状态,愿意接受我给布置的作业和做法。
我:用5分钟速度游戏法,调动积极性,不管对错,只找亮点,突出表现,重点表扬,促进状态完全回归,回复内动力。
切入孩子视角第3个点:
小侄女:其实,我要是想写,也挺快的!我自己怎么都没发现?
成人:能者多劳呗,能力大担当就大,公司也不容易,一帮人拖家带口,人生毕竟是有追求的,要体现自我价值嘛!
感觉线上第4点:就不用说了,内动力回归,进入自我优秀暗示模式,通过成绩进行自我肯定。
这个案例我想要告诉家长们的是:标注感觉点的时候,一定要进入孩子的视角,去感知那两种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如果把我们标注的四个感觉点连起来,能形成一个清晰的V字形曲线,找到孩子的感觉线,让对策自然地生长出来,是事半功倍的办法。
3个关键行动,培养孩子内在动力点击试听: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敬请参考,关注米粒妈咪课堂获取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