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自信

144
作者 f风吕子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21 10:36 字数 9937 阅读 1416评论 0
【哈佛教育学硕士】给中国父母的心理育儿指南,养出自律积极、学习高效、社交轻松的孩子
儿童,幼升小


孩子不自信的表现  
不同的孩子对于缺乏自信心的表现的也不相同,因此及时发现孩子的各种异常行为尤为重要。孩子不自信的表现有:
1、不愿意和周围人说话、交流
有时候孩子因为经常被批评、指责,会变得少言少语。周而复始,便不再爱和周围的人说话、交流,觉得尽量少说话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挨说的机率。
2、过分依赖性
有时候一般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却偏偏不愿意自己完成,想要依靠周围人来做。这类孩子往往担心自己做的不好,对自己不相信,要爸爸妈妈帮忙做肯定会比自己强。习惯了父母给自己做好一切。
3、经常羡慕其他小朋友
有时候孩子总是看着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好,生活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虽然自己也有这些,但总是觉得不如别人的,不爱玩自己的。在此类孩子心中,已经开始有了对比、比较、甚至攀比的心理。当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其他人优越时,逐渐会产生羡慕的心态,对自己的排斥,如果不正确引导很有可能导致嫉妒心理。
4、过于听话的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不喜欢那些顽劣的孩子。但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轨,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益。那些对家长言听计从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价值,自信心比较弱,对环境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物怀有恐惧。他们把良好的行为作为自我保护手段,因为他们所犯的错误越小,所谓的“风险”也就越少。这都是他们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而在人格成长方面,缺乏进取独立的能力。

孩子不自信产生的原因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也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由于后天的家庭教育不得法,很多孩子却缺乏自信,还未做事之前就否定自己的能力,未经努力就放弃尝试,使自己丧失了宝贵的成功机会。有的甚至变得胆怯、羞涩、孤僻、多疑,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孩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的过度保护
家长过多的溺爱和娇惯孩子,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包办,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孩子依赖性增强,缺乏了锻炼的机会,当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时就会因为掌握的技巧太少,事事落后于其他孩子而导致缺乏自信。
家长的过多批评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常常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一味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因为很难道达到父母的要求,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的习惯,对自己缺乏自信。
家长与孩子缺乏交流
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也很少对孩子进行意志性格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碌而放任自己的孩子,没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孩子生活散漫、缺乏自制能力和上进心,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健康发展。
家庭氛围不好
家庭夫妻关系不和、经常争吵,有家庭暴力或离异家庭让孩子在物质、情感和智力发展方面都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孩子在没有温暖的环境下长大,缺乏安全感,心理发展不健全,压抑了孩子自信心的发展。
外表不好看
孩子到了3岁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就在这方面有了敏感性。绝大多数的女孩对于自己的外表都不满意,总觉得自己的外表有缺陷,爱美是小女孩的天性,但太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表又会给这些小女孩带来麻烦,心灵也常常处于极度自卑之中,大大减弱了自己的自信心,甚至连自己都开始不喜欢自己。
经济条件成长环境
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有所不同,经济基础较好的家庭在给孩子挑选用品时档次、价位也可能相对较高;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则会量力而行。而小孩子间多少都是会有攀比的心态的,长期看着别人家孩子吃的、用的、穿的都比自己的好时,就会对自己产生自卑,觉得自己的拿不出手。作为家长,应该从小灌输正确的思想,让孩子学会满足,经济条件的好是远远没有上限的,攀比思想使不得。

不自信对孩子的危害  
一个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其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1、对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影响。
不自信是一个人的性格缺陷,它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必将定格为个性心理特征的一部分,最终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进而对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方面产生障碍,成为问题儿童。
2、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抑制能力的发展。
不自信的孩子由于“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的作祟,对结交朋友或兴趣索然,或不敢结交,甚至视为“洪水猛兽”;而且由于过度怕羞,从来不愿也不敢抛头露面。因此不自信孩子的交际能力十分缺乏,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交往的面十分狭小,对别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也知之甚少。并由于囿于个人的小圈子,脱离所生活的环境,因此,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3、不自信的孩子缺少融入集体的意识和勇气。
由于不太主动参加集体的各种活动,对集体生活缺少亲身的体验和感性的理解,缺少集体组织性和集体荣誉感;对挫折或困难的承受能力差,回避参与任何竞争,甘当逃兵,必将被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所淘汰。
4、导致孩子的心理品质反常性。
不自信的孩子常常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疑神疑鬼,对他人的评论十分敏感,对批评耿耿于怀,难以接受。贬低、妒忌他人。他们还常常自暴自弃,经常处于郁闷、乖僻、过度敏感的心境。

帮助孩子改变不自信的方法  
根据相关理论显示,自信心是在3-6岁形成,7-12岁沉淀下来的。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提供给孩子充分自我表现的环境,并教给孩子掌握适当的技巧,孩子是完全可以发展良好的自信心的。
1、孩子的自信感来源于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的信任,因此要尊重孩子,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并认真考虑,然后给予有意义和现实的回应。
2、孩子不是立刻就能获得自信,也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感到自信。他可能在家时感到自信,在学校里不自信,等到他在学校中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感到自己被集体接纳和喜欢时,又感到自信了。这时,你要向他保证,你完全支持和接受他,即使别人不这样。
3、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和努力,不仅是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欣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极大地提高。
4、帮助孩子承认生活中有起有落,通过正确应对失败,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健康的自信心。在孩子失败或者感到失望时,如果孩子知道你的爱和支持永远不变,他变弱的自信心就能够得到增强。等到事情过去后,你再跟他讨论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就学会去处理了。
5、给他布置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而不仅仅是让他做觉得有趣好玩的事情。比如,你安排孩子帮你做些家务,这些工作的完成确实对家庭起到了作用,从这个经历中,他能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6、不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标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心愿,然而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旦达不到要求,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挫。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长处和劣势,不可能要求孩子什么都会,不要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标杆。孩子进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多份关心和耐心。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慢慢来一定能行的,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信心。

儿童不自信教育误区  
1)把孩子当成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爱面子,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要不得。每一次拿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
2)过分注重学习成绩。
很多父母以为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目标一是高考,二是留学。事实很多人出国回来现在找不到工作。许多名校毕业生现在也难以适应社会。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3)认为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睡眠。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4)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有调查说明,常做家务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长大后比较容易应对挫折。很多父母为让孩子学习好,剥夺了孩子做家务事的机会,甚至包揽了孩子本可以自己动手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被家长安排好一切,不再自己动脑思考。
5)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家庭生活?亲子活动?完全没有。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

西安小学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