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冷暴力“羞辱”不是激励教育

144
作者 珊BB瑶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21 10:31 字数 6742 阅读 988评论 0
【哈佛教育学硕士】给中国父母的心理育儿指南,养出自律积极、学习高效、社交轻松的孩子
校园,教育,幼升小

校园冷暴力“羞辱”不是激励教育

西安一所学校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山东枣庄一所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部分学生分发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包头一所学校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只有优秀生穿,普通生穿蓝色或白色校服……

绿领巾、三色作业本、红校服都是校园冷暴力,给孩子贴上了“差生”的标签。然而,怎样才算是好学生?成绩好能不能代表一切?10岁读本科、16岁读博士的“天才少年”张炘炀,竟提出要父母为其在北京全款买房……

人人都有一个向善的心境,孩子也不例外。在21世纪的今天,怎样才是好学生?我们的教育,又该如何让孩子朝着好学生的方向走?

绿领巾激励了谁?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一年级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这一幕被媒体曝光后,“绿领巾事件”由此全国皆知。

校方称,一年级学生加入少先队一般分为两个学期完成,第一批入队的孩子已经戴上了红领巾,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了激励孩子,学校委托厂家设计了同样大小的绿领巾。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当地主管部门认定该小学的行为“做法欠妥”,此项活动已经被叫停。

校服也有特权?

与“绿领巾事件”可以相提并论的是“三色作业本”:山东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班级前30名的学生发绿色和黄色作业本,后30名的学生发黄色和红色作业本。经媒体报道后,“三色作业本”被学校收回,改用统一的黄色作业本。

校服也成为给学生区分“好”与“坏”的对象。在包头一中学,优秀学生穿上了红校服,而其他学生则穿蓝色或白色校服。

而在浙江慈溪市坎墩街道太阳希望小学,一名一年级老师因为三个男孩不遵守课堂纪律,就罚他们脱裤子跑步……

这一幕幕奇怪的现象,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校园冷暴力。有媒体就教育“冷暴力”对公众进行调查,结果发现,72。0%的受访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教育“冷暴力”,希望早日将它们清除出校园;20。2%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有些不带侮辱性的“冷暴力”可以接受;只有3。6%的受访者认为用“冷暴力”的方式教育学生很正常,应该支持。

“羞辱教育”不是激励教育

采取近乎于“羞辱教育”的方式对待孩子,学校和老师到底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态?校方的表态不外乎是“希望通过这种激励手段来促使学生上进”。

教育发展到今天,体罚早已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然而,对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所谓“差生”实施心理体罚,并披上一层“激励教育”的外衣,造成的伤害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教育部最近公布《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就提到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也许对老师来说,重要的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并想尽办法去改变他,而是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被尊重的个体。

一样的争议

“五道杠”走红网络

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主人公名叫黄艺博,今年13岁,是华师一寄宿学校初一的学生。照片中,黄艺博戴着“五道杠”少先队牌,表情严肃,认真地审阅着手里的文件。

怎么评价黄艺博?网友们见仁见智,意见纷纭,有的赞扬黄艺博志向远大,有的则表示难以接受“官样小大人”。

“天才少年”要父母全款买房

他说他不会选择自己以后挣钱买房,因为他是理科生,以后工作收入低,买不起房子。他在北京读研和读博期间,都跟父母提出在北京全款买房子的想法。他不知道父母到底有没有能力全款买房,只是宣称,“如果没钱,他们就不该带我来北京,如果没房子,我毕业后肯定不留京,回东北老家工作。”

10岁读本科,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张炘炀原本是人们所说的那种天才,“中国最年轻博士”,但是他的这番话却让不少人“雷得里焦外嫩”,网友纷纷评价他徒有高学历却没有健康的心态。

名校自主招生打起“寒门牌”

在“寒门难出贵子”的争议下,“寒门子弟”成了2012年高校招生的“香饽饽”,国内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猛打“寒门牌”。北大承诺明年自主招生候选人中至少两成为农村户籍考生;清华、南大、西安交大和中科大联手,为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户籍的考生推出专属招生通道——“自强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今年推出的专招农村生源的“圆梦计划”,将有50个招生计划。申请该计划的考生必须是贫寒子弟、农村户口,直系亲属中父母、祖父母和考生这一代没人上过大学,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务农,不包括农民企业家。

不孝敬父母北大不爱收

北京大学公布的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招生规则提到“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引发社会争议。有家长戏称,“孩子考上北大,就是最大的孝顺”;有学者认为,强调孝敬父母代表了北大选才的道德取向,是一件值得称颂的好事;也有人质疑,北大如何衡量学生到底孝不孝敬父母,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

观点

@孙云晓(微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冷暴力事件频发的根源是应试教育。一味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质,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于知识考查。在这种压力下,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升学率、考试分数与名次,严重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与坚强意志的培育,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真实需求,这对于教育来说是最致命的。

幼升小网

西安小学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