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144
作者 多拉罗茜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09 16:51 字数 8283 阅读 973评论 0
强迫症自愈指南,走出重复怪圈


我们华人来到西班牙谋生求发展,总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在我们像浮萍一样飘来飘去,四海为家的时候,跟随我们走南闯北,一起颠沛流离,在异乡吃苦的还有我们尚未成年的那些孩子。由于成年人有成熟的心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尽管在国外面临生存压力,常使我们感到筋疲力尽,但大家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都能进行自我调节,做到随遇而安,处变不惊。而我们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他们尚还柔弱的心灵未经风雨,当他们跟着漂泊的父母,远走他乡,不停更换的生活环境,要他们不断地去适应陌生的一切时,他们脆弱的心理往往不能承受外界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压力,而产生扭曲,甚至砰然而断。而整日忙碌的家长因为疲于应付生活压力,往往忽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各种情绪的变化,他们不但没有心思和时间陪孩子玩,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漂泊已给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了伤害,应当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

忽视孩子心理健康酿恶果

来自温州的刘老板刚刚在马德里开了一家衣服工厂。圣诞节前,他心情沉重地带着自己十二岁的女儿悄悄地登上了回国的班机。他和女儿走的时候谁也没告诉,只留下妻子照看衣工厂,对外说,是和女儿回家探望病重的父母了。其实,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他实际上是送病重的女儿回国休养的。

刘老板来西九年了,女儿六岁的时候,被他和妻子接到西班牙。来到西班牙以后,女儿开始由妻子自己带。因为老刘的妻子也在衣工厂做工,所以幼小的女儿对西班牙的认识,实际上是从机声隆隆的衣工厂开始的。

在衣工厂和亲戚的餐馆里,女儿度过了两年学龄前阶段。八岁的时候,通过会西语朋友的帮忙,她开始到西班牙学校里读书了。因为来西以后,孩子一直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成长,所以女儿与西班牙文化以及环境的真正接触是从上学后开始的。

面对着全新的文化和环境,西语水平几乎是零的孩子感到异常的不适应。她不爱上学,到学校后总是哭,在同学中一直是形单影只……。

刘老板夫妻俩那时在衣工厂打工,特别忙,根本没有时间关心辅导孩子学西语,况且对于西语,他们夫妻俩也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西语盲。对于女儿的反应,他们一开始认为是和国内的小孩子一样,刚上学的时候都要哭闹的,长了就会好了,所以并没有往心里去,反而总是指责女儿不听话,不爱上学读书。

刘老板住的区域是移民集中,生活水平较差的贫困区份。相应的,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是家庭教育不良,待人接物缺乏教养的孩子。刘老板的女儿在学校总是孤单单的不合群,因而就很容易受到其它坏孩子的欺辱。因为西语不好,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觉很压抑。而刘老板夫妻俩又很忙,没空管孩子这些事,所以女儿的委屈和不适无处宣泄,性格慢慢变得孤僻和寡言少语,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小,一到陌生的环境里,总是用不安而警觉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环境。女儿越是这样,学校里的那些坏孩子,越是讥笑,欺负她,这样她就变得更加自卑和孤僻了。

从这时起,女儿开始逃学了,经常自己跑到亲戚家或在外边公园里坐一天,等到放学的时候,再回家。后来,老师找来了,向家长介绍了女儿在学校的情况,刘老板夫妻俩才注意到女儿的变化。虽然老外学校里的医生要求他们带女儿去看看心理医生,而且有时校医也对女儿进行心理辅导,但在刘老板夫妻俩看来,都是老外的多此一举。他们除了责怪女儿不听话,就是催促孩子按时上学,好好学习。就这样,女儿在学校里读了三年多。

从2006年初开始,老师觉得她的行为有些怪异,经常无缘无故说哭就哭,而且有时还烦躁异常,好摔东西或大喊大叫。老师和校医提醒老刘,应当带孩子去看看精神科的医生。可老刘一听就火了。在中国人心里是很忌讳精神疾病的,所以老刘一直不肯带孩子去看病。不过刘老板在孩子老师的提醒下,开始注意到女儿的一些不正常行为,也着急了起来。虽然他不再管束指责女儿,遇事任由其随便,但女儿的症状仍旧变得越来越明显,连周围的朋友和亲戚也看出来了。

无奈之中,刘老板把孩子带到了医院精神科,但似乎有些晚了。医生给开了些药,女儿吃后,时好时坏,周围的风言风语也让她抬不起头来,于是,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学也彻底不去上了。

看到年幼的女儿这样,刘老板心碎了。他后悔自己光忙着赚钱,而忽视了女儿的成长。虽然衣服工厂刚刚开,现在需要他忙里忙外,但他还是坚持带着女儿回国休养治疗。不过这一切都是找借口,瞒着周围朋友,悄悄进行的。

与刘老板不同,开食品店的老李却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当看到孩子与以往不同的时候,还不明白孩子到底是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老李的孩子是十几岁来到西班牙的。刚来的时候很爱学习,对学西语也是信心十足。可后来渐渐开始逃学,整日往网吧里面跑。整日在食品店里忙碌的老李最初并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等老师找上门来,才知道,孩子已经很长时间没去学校了。

经过跟踪发现,孩子是在没日没夜地到网吧里去上网。为了拉回孩子,老李使尽了一切打骂的手段,可孩子依然如故,宁可被打死也要到网吧里去。到后来,十几岁的孩子居然整月整月地不回家,不分黑天白日地泡在网吧里,像吸毒上了瘾一样。无论老李用什么方法,孩子就是离不开网吧。有时老李半夜到网吧找儿子,看着儿子在电脑前瘦弱而孤独的身影,他怎么也不明白,以前活泼、开朗、好学的儿子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呢?他曾找与儿子同龄的亲戚问过儿子,为什么就爱去网吧?儿子说,生活孤单无聊没意思,一到网吧就觉得舒服有意思。听到儿子的回答,老李唯一的反应就是“儿子中邪了”。

您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由于在报社工作,经常接触不同的侨民,所以我们了解到,在中国侨民中,像刘老板和老李所遇到的情况还有许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们的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而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非常脆弱,外界各种细小的变化,都会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此时,是最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的。

我们侨民的子女,由于随父母远赴海外,各种条件与环境变化剧烈,所以他们可能受到的压力与伤害要比国内的同龄人大许多。我们大人在异国他乡打拼,为了生活艰苦奋斗,可年幼的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过早承担海外谋生所带来的种种压力与孤独。由于我们的漂泊,孩子已经跟着我们吃苦,承受远离故土和亲人之痛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让他们独自用幼小的心灵来忍受这种苦痛呢?侨民中为人父母者,不管你多忙多累,请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做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微妙心事和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鼓励培养孩子发展多种爱好和广交朋友,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千万不能为了赚钱而忽视了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因为孩子的心是幼嫩的,他们需要大人的呵护,需要我们为其遮风挡雨。

记得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美好的童年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是的,幸福快乐的童年是家长们能送给子女最好的人生礼物。让我们都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他们一个受用终生的礼物吧。(来源/欧华报,特约记者/凌风)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