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让娃{{BANNED}},长大变成真{{BANNED}}。容易被家长误解的敏感期别扭行为

144
作者 在雨中忘记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30 16:19 字数 10640 阅读 784评论 0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启发心智,打开人生格局

经常有妈妈在后台评论:

孩子1岁了,看到东西就往嘴里塞,怎么阻止都没有用,这正常吗?

我家孩子2岁了,特别太抠门了,他的玩具别人连碰都不能碰,这小气的性格能改吗?

我家孩子才3岁脾气就很大,老是发脾气摔东西,怎么办?

不用急!今天妈队要给大家介绍我的一个好朋友,英华兰的DrBing。这些问题她统统都能解决。

DrBing是一枚关注儿童语言启蒙和心灵成长的欧洲儿童教育学者,风趣逗比,还精通英、法、德三门语言,游走生活在多个国家和文化中,文章,题材和观点都让人耳目一新。

今天这篇关于“孩子敏感期”的文章,看完真是收获满满,那么枯燥的主题都能让她给说的那么搞笑,真是服了。

前言


之前一连几篇文章DrBing8开了蒙氏,关于蒙氏最有价值的“数学启蒙”我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请催文狗们给我预留一点时间,今天插播一下著名的敏感期理念。

敏感期这个概念近年来在育儿界狂轰滥炸,按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给我留言求救说:啊!娃打人啊!啊!娃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东西!啊!娃子做错事我越说他越带劲。。。反正家长眼中娃各种不乖,简直觉得:

娃!你真是没救了!


我的回答是:

娃子有什么不对吗?

看来这些家长,道理都懂,但不理解啊!

敏感期简单说就是生物发展发育的内在规律,到了一定时间,自然而然就自发地要发展这个器官那个神经,外部表现就是娃有些很“{{BANNED}}”的行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各种看似“{{BANNED}}”的敏感期行为,免得不小心又把娃给坑了。

小时不让娃{{BANNED}},长大变成大{{BANNED}}。

口腔敏感期


0-1岁 啥都塞嘴里强迫症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娃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娃感官神经发展第一个开始的是口腔神经,这时手指是没有敏锐丰富神经的!(没轮到它们发育,排队等着呢)所以他们对世界的探索之旅从嘴开始。于是你看到他们把一律东西塞嘴里!这时的嘴巴就像虫虫的触角。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

家长进行干预制止下口腔敏感期没过渡好,娃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咬笔头,甚至爱吃零食、吐口水。同时,对陌生环境和信息量爆炸的新世界,娃也是用吮手来缓解焦虑的。我们那代人的父母对这个没概念,认为这是“坏习惯”,采用“厌恶疗法”(如苦药或防护套)。这是不对的。接触过很多高知狗,在做论文、项目尾声这些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会不自觉啃指甲。我和老公都是受害者,昨天早上起来发现被子都是血,原来老公这周一个项目在收尾阶段,把自己十个手指都啃出血了!我自己也必须非常注意,常年保持着涂指甲油的习惯,一忘记指甲就容易遭殃。

所以家长正确的做法是:随娃吧!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娃用口腔探索!安抚奶嘴,磨牙玩具都是可以适当使用。到了2岁后会顺利自然戒断。也有娃吮手特很厉害,手指破皮甚至拇指变形。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娃焦虑水平太高,你该做的是自问是否有给宝宝充分的陪伴,平静的环境(家里是否有争吵不和、是否环境嘈杂?宝宝是可是很敏锐的),给宝宝充分的安全感。

请把问题从根源上解决,而不要简单粗暴强制戒断,那是原始人的做法。

手脚敏感期

1-2.5岁 多手多脚强迫症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紧接着是脚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就是翻了手多强迫症:见物就扔、见洞就抠,见纸就撕,见布就抓,见圆就拧,见方就按,见线就拽,见孔就插,甚至见人就打(妈妈第一个遭殃)

在腿的敏感期,第一个特征:真能跑啊!跌跌碰碰地能跑到天涯海角,大人跟着身累心更累啊。第二,口味真特别啊!好路不走,非要走坑坑洼洼的土石子路,平路不走,非要上高出地面的井盖,看到台阶土坡就要爬,见了凸出来的东西就要踩,各种强迫症!

手脚敏感期娃正在发育手脚的肌肉和神经呢,ta们正在享受多出两个探索世界的渠道的莫名的快乐。顺着他们就行,家长应该保证“护航”,摔就摔呗摔不死就行。多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宝宝用手感受:不同的布料,泥沙石头,皮革海绵什么的,他们会对不同的质感感到特别欢欣。在欧美家庭都习惯让宝宝夏天在家不穿鞋,冬天在家就只穿有防滑功能的厚棉袜,增进他们脚底和地面接触的感受。千万别买那种走路会响会闪的鞋子,土不说,会分散娃对腿部感受的注意力。

前面说的两个比较容易理解,毕竟和器官神经发育有关系,表现也很明显,后面要说的两个就比较特别的,他们和娃心灵的“内在概念”构筑有关系,常被不懂的家长误解。

物权敏感期

2-3岁 “抠门强迫症”

两岁多的娃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什么东西都不肯分享,问他要口吃的比登天还难,别的小朋友借他玩具可能拿不回,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是这个阶段奶娃的生存哲学。“抠门”是娃的第一行为特点。

2-3岁,娃与娃之间的冲突,基本是物权冲突。

这个阶段其实娃在建立最原始的的物权概念。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和物理世界的“物质守恒”一样,人际社会也是遵守“交换”原则的,商业社会是物质的交换,人际圈子是利益、信息和感情的交换。物权概念是交换的基础,我们看到成人世界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和吃里扒外的“大花洒”两个极端,潜意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物权敏感期”:两种行为都很可怕,尤其是家人——特遭罪。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抠门强迫症”(物权意识确认期)高峰,不要要求他“乐于分享”、“大公无私”,不要强抢,不要说他小气。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抠门”趋势减弱后,就可以开始引导他分享了,引导分享期间,不要拒绝他的好意(娃给你吃的东西,就是流着泪也要吃下去)。

秩序敏感期

3-4岁 “真正的神经病”

三四岁的娃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为时长达大半年甚至一年。这时候的娃成了一个偏执狂,纯正的神经病。把一块有缺口的饼给娃,娃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看动画不能被打断,否则就要从头看;大人不能将衣服搭在臂上;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否则必须退回来重上;客人来访,听到门铃声必须是孩子来开门,如果成人开了,他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重新再开一次;剥糖时孩子要自己剥,如果大人把糖纸撕开,孩子会愤怒地扔掉它,要求重来一颗……

这段时期娃成了不折不扣的神经病,也因为大人常不小心触犯了神经病人的基本人权。本时期的娃常规性处于炸毛状态。

我自己4岁的时候的偏执样现在都还记得,例如画画时小人的眼睛一定要漆黑漆黑,于是抓着铅笔不断划圈划圈划圈,直到纸给划破!真的很像恐怖片里的精神病人,自己想来都觉恐怖。

幸好我父母从来不会干涉我,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懂道理,而是忙!瞎猫碰到死耗子,我自己现在都能明确感觉到这个敏感期让我完整地发展了对“完美”的概念的好处。长大以后,我很不容易陷入偏执:做项目经理的时期我特别受好评,大家都说我懂“抓重点”,在一些凑合就行的地方重效率、抓性价比,在重点的地方才大力重视,力求完美。

在这个敏感期没有顺利过渡的话,结果要么就是“处女座性格”、“OCD强迫症”,要么就是反方向的粗枝大叶,做什么都马马虎虎——要做好一件事:无论是狩猎时期地猎杀长毛象,还是现代社会的项目管理,都需要懂得“抓大放小主次分明”。这些社会行为概念的敏感期,就是让娃充分体会了极限以后,学会“不偏不倚”。

家长该做的,就是学会和一个小神经病相处的方法,就两点:耐心和不要干涉!神经病时期自然会过去的。这时候娃的内在概念已经发展完整了。

总结


0-6岁的娃,内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器官和神经正在一个接着一个地发育,心灵正在构造各种概念,这些都是伟大的大自然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法则,它们其实是在为人类生存所提供的必须能力悄然无声地在做准备。也因此,在“领学”系列文章DrBing说了,早期启蒙是“刺激神经发育”和“建立内隐概念”。

刺激神经发育

这为什么重要?抛开更好的大脑发育,让娃更聪明不说,我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意义,是避免长大后“身心分离”。现代人大多从事脑力工作,到我们娃长大的时候,真不知道还有没有体力工作了。脑力工作者最容易就是产生“身心分离感”,特点是——身体都快垮了,意识还不知道(常见于高知狗、工作狂群体),查出一个疾病,往往已经是晚期。早期身体神经发育得好,长大后身心同步当然会更好。“心神合一”的人,才会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建立内隐概念

之前关于英语启蒙和数学启蒙的文章都说过,“概念”先于“教授”,理解概念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上面说的“物权”、“完整”的概念也是同理。如果不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发展这些内隐概念,以后说再多的要分享、要礼貌、不要马虎粗心,娃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丝毫没有用处的!这和“领学”知识作为启蒙,往往到了高年级后继乏力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心理疾病都是和早期体验有密切关系,所以如果你自以为是地去干预了,就会为娃将来埋下了各种隐患。

性格培养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