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别再逼孩子分享了,尊重TA的物品所有权
前阵子看到一个新闻,说两个孩子在游乐场抢玩具,结果导致两个家庭的大人大打出手,甚至有人因此而受伤,着实也是惊呆了。 为人父母的,都有类似的经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很多都源自争抢物品。 在公共场合,陌生小朋友之间抢,在幼儿园,同学之间抢,就算在家里,兄弟姐妹之间也一样照抢不误! 要想妥善地处理孩子争抢物品的问题,你可能先要了解孩子是怎样想的,他觉得这东西归谁,该给谁玩。因为,在这方面,孩子跟大人的想法,差别还是挺大的。
今天,就让我们聊聊孩子对物品所有权的理解,比如他怎么知道哪些东西属于别人,哪些东西属于自己。
Part one
两三岁的孩子会特别维护自己付出了劳动的物品所有权。
比如,孩子有一团橡皮泥,他用橡皮泥做了一个娃娃,如果有人把娃娃拿走,他们会非常强烈地抗议。但如果别人把橡皮泥拿走,孩子的反应通常没那么激烈。
当妹妹把姐姐的画作弄坏时,姐姐会格外生气?有没有更加理解,当你把孩子做的“破烂玩意儿”扔掉的时候,他为什么会反应那么激烈?
Part two
研究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给孩子看两个人先后玩一个玩具,第一个人玩的时间短,第二个人玩的时间长,然后问孩子,这玩具是谁的?
孩子们倾向于认为玩具属于第一个人,就算两岁的孩子也不例外。
比较好玩的是,他们对于“先到先得”这件事非常执着,当一件东西物品作为礼物送给了别人,3岁的孩子仍倾向于认为它属于原来的那个人。
研究人员给两岁三岁的孩子讲故事,说园园过生日了,明明送给他一个布娃娃,然后这个娃娃现在是谁的呢?孩子们大多都说还是明明的。直到四岁,孩子才明白送给别人了,东西就是别人的。
你可能想说,既然孩子两岁就明白先到先得,那为什么在公共场合还经常发生孩子争抢的事啊?
有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他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孩子容易被物品的外表或功能所吸引,而放弃对所有权原则的坚持。
比如,孩子看到一个电动小鸭,心想:“那小鸭子还会叫,太好玩了,我也想玩!”控制不住冲动,就把所有权这事儿抛在脑后去了。所以有研究者推测,那些执行控制能力强的孩子,比较不容易争抢物品。
Part three
你一定会经历过类似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拿着球玩,过一会儿他不玩球了,改去玩积木,这时候另一个孩子过来玩球,第一个孩子就不愿意了,跑过来抢。他自己不玩,都不给别人玩。
我们大人肯定要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其实不是,他是在悍卫自己的所有权。
成年人可能会考虑到使用者的需要。可孩子坚决认为物品所有者拥用使用权和分配决定权,他的东西必须他说了算。
了解孩子对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看法之后,我们再来说说怎样避免孩子争抢物品。
我认为最重要的三点是,第一,尊重和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第二,教孩子理解他人感受;第三,教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
1
尊重和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
孩子大概两岁左右,就有了物品所有权的意识,这个时候,孩子对所有者的权利非常明确:这东西是我的,我不允许谁都不能动。他是在实践自己的自主性,有一种控制感。
我们当爸爸妈妈的,需要理解孩子这种排他性的执着,尊重他对自己物品分配的权威,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实际上,当孩子的所有权意识强烈起来,他能明确地知道“这件东西属于我”,反而更有可能把自己的东西分配给别人使用。
平时你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可以多用“我的”“你的”这类语言,帮他们强化所有权概念。比如对他说:“妈妈买了一个小汽车和一件衣服,这个小汽车是你的。衣服,是姐姐的。”
2
教孩子理解他人感受
怎样才能让孩子也考虑别人的需求呢?可以平时多鼓励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别人的感受。
一方面,在孩子接受到别人的礼让分享时,或者被别人拒绝时,帮助孩子品味自己当时的心情。
比如说:“小姐姐让你先滑滑梯,你是什么感觉啊?你笑了,挺高兴的,是不是?”
“你想玩秋千,已经等了很久,可那个小朋友还是不给你玩,你现在很失落,甚至有点儿生气,是吗?”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觉察别人的情绪。
比如说:“他想玩你的玩具,要是不给的话,他是什么心情呀?”如果孩子意识到:“如果不给他,他会失落。”
你可以接着引导:“那该怎么办?”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不要替孩子做主,让孩子自己来决定。
就算孩子决定:“那就让他失落吧,这个玩具就是我的。”你也不要责怪孩子自私。
只要孩子开始体会他人的感受,就算这一次孩子不分享,之后孩子也更慷慨。
3
教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教孩子提出需求。当他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怎样去问别人要。
比如说,最基本的原则,得用语言说,不能直接动手拿;还有,态度友好的话,可能成功的机会比较大;此外,可以正当地声称自己的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你多给孩子指导,如果孩子年龄小,你自己示范也是可以的。
例如在游乐园,孩子想玩秋千,可是秋千上已经有一个小孩在玩,你可以跟孩子说:“是那个小朋友先来的,所以他先玩,咱们先去玩其他的,一会儿再来。”然后跟秋千上的小朋友说:“小朋友你好呀,我们也想玩秋千哦,你先玩,一会儿让我们玩好不好?”
无论孩子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都可以趁机跟孩子聊一聊他的感受,得到的感觉很不错;被拒绝有些不开心,要安抚一下。
还可以解释,有时候提出请求就可以得到,有时候需要耐心等待一会儿,有时候会直接被拒绝,这些都有可能,帮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两个小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常常嚷嚷“这不公平”,吵着你玩的时间长我玩的时间短,吵着你的积木多我的积木少。
大人们常常在心里偷偷地笑,小屁孩儿,知道啥叫公平!我跟你说啊,孩子还真知道怎样做事比较公平,不要小看他们。
不信,你回去可以跟孩子做个实验:你拿十颗糖,让孩子分成两份,一份他自己留着,一份给你,随便分都行。然后再拿十颗糖,告诉孩子,分成两份,但你要先挑走一份,剩下那份给他。
你看看,两种分配的结果,哪次分得更平均。
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发现,就算是三岁的小孩,也在第二次会分得更平均,他们知道什么是公平,还会为自己的利益做一些小小的努力。
如果你家孩子第一次就给你更多糖,说明他真的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