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隔代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化需健全社会机制

144
作者 桃花小鱼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06 09:33 字数 2908 阅读 1060评论 0
【国学大师张建云】亲授:35堂国学家风课,轻松教子

  

避免“隔代教育”需健全社会机制

  家庭教育作为社会化的一种路径,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婚姻家庭观念的淡化,都在不同程度地动摇着传统中国以家为中心的社会体系。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家庭功能的分化,“隔代寄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得上班族很难兼顾工作和育儿,在实现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得不将抚养教化子女的功能“转嫁”给父母。另外,居住条件上的“蜗居”也好,时间条件上的起早贪黑也罢,也都成为亲子教育的一道道“门槛”。加之幼儿养育机构的稀缺,以及“天价月嫂”的推波助澜,等等,隔代寄养便成为许多年轻父母育儿的无奈选择。

  老人们具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和生活阅历,在减轻子女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注入了新鲜的内容。除了这种感情因素,在现实的语境下,由于当前的社会化养老的匮乏,家庭养老依然是许多老人的“依靠”,于是在养老文化中产生了一种“交换逻辑”,即老人为子女隔代寄养,作为将来让子女养老的一种情感投资和资本交换。这种伦理关系经济化的背景,也是隔代寄养存在的一个推手。

  然而,隔代寄养打上了深深的代际差异的印记,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硬伤”。任何一种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和引发的问题,往往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身上。由于“重养轻教”和“施教不当”,隔代寄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难以保障、道德教育问题突出、个性发展深受束缚、亲子关系淡漠疏远等等。

  追根溯源,在于家庭教育的分化,导致父母与子女互动匮乏,情感链条断裂甚至脱节。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缺席”,情感诉求寻找不到合适的出口,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性格封闭、自卑冷漠;而老人的过度溺爱,则造成他们的任性骄横或懦弱自私。对于父母来说,缺少亲子教育经验,导致“繁衍感”缺失,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隔代寄养的“苦果”,孩子和父母共同吞咽。当务之急,在于健全社会,在法律保护、学校爱护、家庭监护、社会呵护等方面“多管齐下”。健全社会工作服务,提高幼儿养育机构的专业化水平,缩减亲子教育的负担,隔代寄养的困境才能逐步缓解。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