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角色的转变 有助于孩子成长
雪纯的沟通课
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转变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室,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这里生活、生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许多第一次,都需要父母来帮助、诱导和解答。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其它人都替代不了的,现在的家庭需要改善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必要转换父母的角色。
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局限性
1.保姆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是过分保护型的家长,曾经在《教书育人》一书中看到这样一个调查: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胜对1800名家长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类型家长占1/3左右,过分保护就是父母什么都代劳了,特别溺爱孩子,缺乏理智和分寸,娇生惯养,大事小事包办,不让孩子插手一切,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懦弱、依赖与无能的。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
2. 主宰型
他们充当孩子人生道路的设计者和路标,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要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有的父母本事没有主见、望子成材心切,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孩子学什么,从小就让孩子参加各种类型的兴趣班、学习班,也不管自己孩子喜不喜欢,总认为他们是对孩子好,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把孩子累得够呛不说,往往使其产生厌学的情绪,造成孩子心理畸形发展。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认识,这会局限孩子的思维,使孩子有很少的发散性思维,思想被禁锢,没有灵气,也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
3. 淡漠型
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好象孩子的成长与自己无关,认为孩子饿不了冻不着就行了,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要求,对他们的奖惩往往是随心所欲的。他们的业余时间大多花在自身的娱乐或工作上;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累赘,包袱,不想理会他们,也不过问他们的学业等等。这往往造成孩子生活习惯懒散和活动目标随意,有的还造成孩子心理缺陷、性格畸形、行为怪癖等等。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新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时代也呼唤父母的角色,我认为,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承担以下角色:
1. 终身的学习者和引导者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父母也必须成为学习型的人,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将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普遍行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常态,不学习才是一种非常态,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作为父母不愿意学习,则往往会被社会所淘汰,进而被孩子看不起,这样的父母,是不可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因此,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里,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楷模,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如孩子刚到了上学的年龄,作为家长,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书籍、报刊等都可以,长此以往,不仅自己得到了许多知识,还可以引导孩子学着父母去主动阅读,从而促使其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在学习上,多给孩子自主和独立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在学习中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孩子成为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孩子自学能力,注重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指导孩子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更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沟通,父母又何乐而不为呢?
2.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是孩子最亲的人,但不表明父母就一定是孩子最贴心、最亲近的人。 要使自己成为子女的贴心人,仅仅凭自己是他们的生身之父这一点是不够的,他们—爸爸、妈妈和子女要像朋友一样在一起生活。前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母亲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加起来还多。”这说明了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多么重要。父母虽然不是学校的老师,但具有父母和教师双重角色,他们多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学校教师的作用。朋友对孩子的影响力是父母所不能替代的,在很多情况下,孩子更希望父母是自己的朋友,特别是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想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她们,希望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倾诉。
父母都是过来人,在很多事情、方面知道的肯定比孩子多,所以要随时给予孩子教育和引导,通过自己的人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发展,平等地与孩子沟通。您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还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您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就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赏识,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真正沟通;您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就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营造平等自由宽容的交流气氛;父母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促进双方的了解,这样才能让孩子信任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保证其健康成长。
3. 做孩子的学生,向他们学习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应该向家长学习,如果说让家长向孩子学习,那样肯定会认为是无稽之谈、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了,新事物、新科技层出不穷,父母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的程度上,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甚至孩子凭借思想灵活、反应快的优势,他们会更易于接受新事物,所以父母要不断更新观念,有必要向孩子学习,比如电脑方面的知识,我们有很多父母在这一方面就不会,完全可以请教孩子;孩子上小学了,晚上孩子做完作业,你也可以让孩子当回小老师,父母则当起小学生的样子,让孩子把今天老师教授的知识教一遍,孩子甭提会有多高兴呢!
这样不仅巩固孩子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促进亲子沟通等等。能够做父母的老师,他们向学生一样听自己的,这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像孩子学习,还能增进内亲子间的感情,父母放下架子来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受到大人的尊重,反过来会更尊重大人,这样,家庭气氛会更和谐,变得更幸福美满。
4. 给孩子树立榜样
洛克主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孩子树立榜样。他非常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的说教。他说“无论给儿童什么教育,无论每天给他什么样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的行为能产生最大的影响依然是周围的同伴,是他父母行动的榜样。”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都会被孩子不自觉的效仿。我们都是受父母的影响,是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人,怎样用心去对待老人。为人父母的,请走好每一步,要知道,孩子正踏着你们的脚印呢。
5. 父母角色要有互补性
曾经我们常以“严父”与“慈母”来说明父亲和母亲的差别。实际上,我认为这样了定位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是不妥当的。许多做父亲的往往较注意表现男性的威严,但是,由于过于严厉,子女反而回疏远父亲。在孩子的眼中,父亲有一定距离感,不太乐意与其聊天。其实,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应该有交错重合的地方。
理想的境界应该是:父亲的一半为母亲,母亲的一半是父亲。如果把“严”全部给了父亲,父亲缺少慈爱,那么孩子必然会疏远他;如果把“慈”都包给了母亲,母亲就不能严格要求子女,“慈爱”容易蜕变成“溺爱”。因此,威严和慈爱同是父亲和母亲所不可缺少的。当然,由于文化、心理和分工上的差别,父亲和母亲可各有侧重。父亲“严”字当头,严中有慈,刚中有柔;母亲以“慈”为先, “慈中有严,柔中有刚”,这是父母角色的适当定位。《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此为父母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么么说说:父母角色的变换,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小学以前,父母更应该是孩子的玩伴;到了中学,父母应该是青少年能够交心的朋友,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倾听;在大学阶段,父母就应该是孩子的顾问,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对选择时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自己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