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在身边,孩子反而更容易哭闹?
提升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课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妈妈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小孩会显得更加娇气,为什么妈妈在身边,孩子反而更容易哭闹?
周五下班时,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在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度周末去了。只有我,瘫在椅子上,目光游移不定,内心挣扎着要不要回家。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周末对我来说,就是从一个战场,转入另一个更加激烈的战场。
如果让我在上班和带两个孩子之间选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选:上班。
我家周末的画风基本是这样的:
还不会走路的老二紧紧黏在我的身边,我走一步,他爬一步,走到哪儿跟到哪儿,一见不到就咧嘴哭,一看见立马换成笑,上厕所也要跟着。
老大坐在旁边,一会儿喊:“妈妈给我穿衣服”,一会儿喊“妈妈你陪我玩”,如果得不到回应,老大开始不乐意,继而吵闹。
作为妈妈,左右不得分身,直到冲着老大大吼一声:“别吵了”,能短暂安静几分钟,然后又继续。
一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脑袋嗡嗡响,一提周末就浑身打哆嗦。
带孩子这样累也就罢了,关键是你的苦和累没人能理解。
爸爸和奶奶一致说:“我们带的时候不这样啊,老大衣服自己穿,能自己玩一天,都不需要人陪。老二不吵也不闹,喂饱了该玩就玩,该睡就睡。”
听听,难道我是个假妈妈?
我把这个苦恼倾倒到妈妈群里,立刻引来了妈妈们的集体吐槽。
“说起来都是泪,别人带的孩子都超级懂事,一到自己手里就换了个娃,一哭二闹,就差上吊了。”
“跟着姥姥就能完全自理,自己吃饭、穿衣,整套下来不需要人帮忙,跟着我瞬间回到婴孩时期。”
“跟着奶奶出去从不要买东西,跟着我出去看到喜欢的就要买,不给买还哭。”
大家七嘴八舌,恨不能把平时在孩子那受的苦都一股脑倒出来。
等大家发泄完了,过了几分钟,又有一个妈妈发了一段话:
“其实,看到你们刚才说的,我真的很羡慕,孩子在你们面前想哭就哭,想闹就闹,感觉你们的关系那么亲。而我的孩子,睡觉只找奶奶,只在奶奶面前哭,在我面前超级乖,不哭也不闹,按说我该高兴,可我找不到一点高兴的感觉,只有深深的失落和自责。”
继而又是一阵沉默。
都是当妈的人,自然知道这种感觉是怎样的,它比孩子不乖,孩子哭闹更让人难受。
这意味着孩子跟妈妈不亲,孩子对妈妈没有信任,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孩子幼小的心里根本没有安全感,这让当妈的情何以堪。
当年《蜗居》热播的时候,我还没有生孩子,但海萍的一段经历却让我热泪盈眶。
因为没有地方住,海萍把幼小的孩子送回了老家,让她妈妈帮忙照顾。
送走孩子之后,海萍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孩子。
她每天数着日子,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放假能回去见孩子一面,谁知,见了孩子,孩子却躲着她,跟她非常疏远。
这让海萍心里非常的难受,开始思考该不该把孩子送回老家。
海萍的妈妈带着孩子来跟海萍小聚,晚上海萍想跟孩子睡在一起,孩子却怎么也不答应,坚持要跟姥姥一起睡。
海萍痛心疾首,跟丈夫哭诉,说自己一定要亲自教孩子、疼孩子、爱孩子。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也跟着非常难受。
孩子对妈妈的信任和依赖,是一种天性。
这种天性,从孩子还在妈妈子宫里开始就已经产生,呱呱落地后延续。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曾做过一个“代母养育”实验。
他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猴放进一个笼子里,并用两个假猴子代替猴妈妈。这两个假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成,“铁丝母猴”胸前放了一个奶瓶。
开始的时候,小猴一般围着“铁丝母猴”吃奶,但没过几天,小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
而小猴在受到惊吓时,会毫不犹豫地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但更需要对抚养者的依恋,从而获得安全感。
小猴子如此,小孩子也是如此,一个跟妈妈建立了亲密感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内心踏实不恐慌,在妈妈面前更容易表露真情实感。
而在妈妈面前更容易不乖、更容易哭闹,就是这种亲密感的表现。因为孩子知道,妈妈永远爱自己,有天大的委屈都可以宣泄出来,妈妈会帮自己解决难题。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你面前更容易哭闹,那么首先恭喜你,这表明已经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孩子跟你的关系是亲近的,孩子对你是信任的,孩子在你面前感觉是安全的。
这么一想,哇,我每天带孩子这么累应该感到自豪,我的孩子跟我最亲,啦啦啦……
回头再看两个捣蛋鬼,竟然越看越亲。
精神胜利一把,再来面对现实,讲真,孩子经常哭闹还是很让人上火的。当孩子在我们面前哭闹的时候,怎么办?
首先,一定不要吼孩子。
不能吼不能骂,自己憋出毛病来如何是好?
心中默念三遍:亲生的,他最爱我……念完之后,是不是好很多,火气消了不少?
然后,以平静、友好的表情,蹲下来平视孩子,对他说:“妈妈爱你,我知道你也爱妈妈,有什么想法和委屈都可以跟妈妈讲。”
等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以后,再根据情况判断,孩子是无端哭闹还是有原因的,再做进一步处理。
但请记住一个原则——不放纵孩子的哭闹。
对孩子的态度是温和而坚定的,允许孩子发泄情绪,帮助孩子找到发泄情绪的方式,但不允许他撒泼耍赖。
此刻,画风转换成了完美妈妈和乖宝宝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龙应台说,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无数家长在经历血与泪的洗礼之后,纷纷表示赞同:说的太对了。
小时候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长大了他会变着法让你偿还。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婴幼儿期,多陪伴,多建立感情。
别等到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管不了的时候,再来问该怎么办。
说实话,那个时候,真的很难办了。
再多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理念,也比不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孩子信任你,爱你,才肯听你的,否则,一切理论白搭。
所以,孩子在妈妈面前更容易哭闹,是个好事,偷着乐的同时,多陪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