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千万别这样跟孩子交流

144
作者 乖乖的妈妈2014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30 10:33 字数 9444 阅读 1493评论 0
老梁的24节人情世故练达课:社会艰险套路多,我帮你来击破!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还小,看见有什么毛病就直接当面跟孩子说,认为这样有利于孩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但是说了好多次孩子为什么老是不改呢?这可能就是因为家长跟孩子交流时采用了孩子不喜欢的方式,让孩心生厌恶,知道不对也坚持不改正。这么看来,家长跟孩子沟通也是要讲究技巧的哦!小孩子的内心是很敏感,也是很脆弱的,千万别小瞧熊孩子,他们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因而,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策略,米粒妈妈专家整理了幼儿最讨厌的几种沟通方式,分享给各位家长。

一、指责埋怨型沟通

在小武的家里,常常会听到小武妈说:“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这些话语。这些话里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

然而这种指责埋怨型的沟通往往会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

温馨小提示:换个方式说话

正所谓“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中存在未了结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家庭生活越是会显得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应该少点指责多些关怀,尝试换一个方式,例如“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可以变成“孩子,桌子有点乱,要收拾干净,做一个干净的小孩子才惹人喜欢吖。”

二、迁就讨好型沟通

在小静的家里,就会常常听到:“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买。”、“怎么?我给你买的这个圆规是小学生用的?对不起,我明天再去重买。”……这些迁就的话语,这样导致小静渐渐养成一种娇生惯养的坏习惯。

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通常表面都会让人感觉一团和气,但却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令孩子变得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性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温馨小提示:不要百分百满足要求

如果宝宝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容易形成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爸爸妈妈爱孩子的话,就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一直溺爱着孩子,这样会把孩子宠坏。

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可以百分百满足,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努力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如果他们想要玩具,可以让他们帮自己洗碗,做做家务活,完成后才奖励他们等办法,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娇惯的恶习!

三、打岔啰唆型沟通

在小白家,你偶尔会听到:“妈妈。明天我们春游,老师说每人要交5元钱。”“又要交钱了?从你上学到现在,我们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了。我们那个时候春游,就带上一瓶白开水、两块烧饼,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要买票。你看看现在,一个月光水电费就是好几十,春游要交钱,你肯定还要带点零用钱,钱不好挣啊……”简单的一句话,却引出那么多的话和事。这种啰嗦型的父母通常都是表面像处理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却在处理自己纷乱的情绪。

一般情况下,这种打岔啰唆型的父母不太关心孩子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一方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另一方是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

温馨小提示:对孩子要多用心少啰嗦

这种丝毫无效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这时家长千万要明白,是您的唠叨使孩子在拒绝您说的可能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重要的话哦。对孩子,要多用心,少唠叨。

四、超理智型沟通

最后一种是是在晓晓家,“妈妈,我要买活动铅笔。”“为什么要买?”“原来那个坏了。”“刚刚买的怎么就坏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好了,下次可不准再搞坏了,小孩子要知道爱惜物品。”,类似这种超级理智的对话,在这种超理智型的沟通中,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和危险,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

一些孩子在整个学校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

温馨小提示:多询问孩子的需要

例如当孩子提出要买新文具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关心的语气去询问:“旧的文具坏了吗?妈妈给买一个质量好一点的好不好?”等语句。一来可以询问到孩子要买文具的理由,二来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关怀,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

以上就是孩子最讨厌的沟通方式,有时候父母在无意之间会用到这些沟通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各位父母在沟通的时候要多注意了。

五、唠叨型

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家长仍然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说得越多,他越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冲撞你。

温馨小提示

有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认为:把孩子当一个成人,委婉地给他指出缺点?他能改吗?若有这份觉悟,他还叫什么孩子!

其实相反,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会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反而会比赤裸裸的训斥效果好得多。

六、迁移型

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地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这与青少年富有上进心和好胜心相悖,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

爸爸妈妈将自己生活、工作上碰到的挫折,转移到小孩身上,不高兴或者是心情恶劣烦躁时,不管小孩做的对不对、好不好都大声斥责,结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恶劣。

温馨小提示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

七、提审型

刚发现一些苗头性现象,便大惊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别处“多带带审问”,根据主观臆断,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这样孩子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测而大为恼火。

父母要善于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

温馨小提示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 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八、揭丑型

对于确实有过错的孩子。有些家长喜欢在吃饭时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数落。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望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走向反面。

温馨小提示

如果想彻底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就要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