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教育,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144
作者 小昊宝2008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21 10:36 字数 5671 阅读 1280评论 0
境界 家教

 导语: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给学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


--------------------------------------------------------------------------------

带儿子看海,育儿不留痕迹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

妈妈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十七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名校。母校请他给同学们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 他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的起飞,他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他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泪,其中也包括他的母亲。

这位母亲的这种教育艺术就是无痕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基本含义。

无痕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我们提倡无痕的教育,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留痕迹,不刻意追求固定的模式,不因为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或不当,给孩子心灵或身体留下创伤,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提高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掌握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本领。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需要无痕。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这样理解教育的内涵,也许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教育需要无痕,这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我们不能人为地去创造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这个规律,坚持这项原则,使用这种方法,掌握这种技巧,领悟这种艺术,增长这种智慧。  
家长怎样才能做到善教无痕
无痕的教育没有口若悬河,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没有伤心与眼泪,只有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

1、教育无痕需要大智若愚、大言稀声

那个让坏脾气的儿子钉钉子的故事便是。这种温和的惩罚比斥责更起作用,更有意义。孩子不失自尊而心灵又有所触动。

2、教育无痕需要以身示教

葛健豪50多岁还和子女一道去法国勤工俭学。这是无声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也是最人文的教育。 3.3教育无痕需要简单含蓄。孩子拿着奖状兴冲冲地跑来,家长高兴地拍了拍他,或者拥抱他,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孩子幸福了好久,记住了一辈子。家长由衷地爱抚,充满爱意的目光,意味深长的一笑,都会在孩子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3、教育无痕需要永葆童心

在面对孩子时,我们往往对自己的孩童时期非常健忘,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世界,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尊重。把童年还给孩子,以童年的心看待孩子,会使我们许多的“看不惯”化为理解,化为尊重。一个小男孩子跌倒了,怎么也哄不住,故意的一个摔倒动作就会让他破涕为笑。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路旁的野花,枝上的小鸟,邻家的玩伴,我们一定会有崭新的发现。

4、教育无痕需要宽容尊重

在教育实践中,不少家长常以正确自居,习惯于说教训斥,娴熟于灌输告诉。我们不愿意启发,以为启发浪费时间;我们不愿意激励,以为激励无所作为;我们不愿意表扬,以为孩子没有闪光之处;我们不愿意欣赏,以为孩子满身都是错误。

5、教育无痕需要平和的氛围和情境

给孩子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孩子在情境中观微知著、触类旁通、自醒自悟、豁然开朗、享受成长。

6、教育无痕需要家长永远扮演问题遭遇者的角色

不是告诉、不是给予、不是灌输,而是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孩子一同探索。

西安小学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