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全面解析
揭开古诗词密码:80堂人人可掌握的文言语法秘诀
随着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出炉,以下是教科研及教育教学一线专家分析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全面解析。帮助考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有关今年高考考题的特点和相关信息。
www.xschu.com米粒妈妈网小编希望小升初的家长们都能认真阅读,及时掌握北京高考的最新消息,为孩子学习掌握好方向。》》2019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炉多文本阅读今年北京卷实用类多文本阅读坚持了能力立意与文化立意的导向,加强了信息综合性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测试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测试材料上看,试题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表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成果,体现了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价值及其优势,世界各国对“蛟龙”号的关注与评论,与“蛟龙”号相比,“彩虹鱼”号的特点及价值。材料呼应了国家“双创”精神的提倡,反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试题的阅读和解答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更能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个人责任感。从测试题目上看,本大题着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即在理解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检索、筛选、比较、辨识以及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题目突出了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第4题,要求考生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完成这道题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又如第8题,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发展的特点,解答这道题,需要按照题干所给的任务要求,检索、筛选三则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整合,从而完成题目。总体来看,今年多文本阅读试题的测试功能更加清晰,指向更加明确。这些题目启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毕竟,阅读的目的性、准确性、迅捷性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点评专家: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计静晨文言文今年文言文考查取材于先秦散文《管子·轻重》,在选材上有所突破,强调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本内容是《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巩固了高考改革的成果——强调文化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结合,重视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思想性的体悟,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第9、10、11小题,保持了以往以客观题型考查对文本内容(实词、虚词、句子)的理解的方式,12小题的翻译, 这些都体现出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强调学生平时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第13、14小题,继续坚持强化阅读、注重实际运用、注重考生语文学习积累等基本命题思路不变。13小题,阅读文本讲述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运用平时对熟语或成语的学习积累评价人物表现,是对考生文本阅读理解的综合能力考查。文言文第14小题突出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的综合考查,考生要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读懂文本,还要进一步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思考,从古代与现实的联系角度,思考古代智慧对当代的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离不开农耕,离不开自身力量的雄厚。考生要有自己的认识,并能立足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这一题目,既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其思想价值,引导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点评专家: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徐南南古诗词鉴赏2019年古诗词部分考查了陆游的纪游诗《西村》,表现了陆游对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考生对陆游比较了解,文本难度较低。本次诗词鉴赏考查巩固并完善了2019年高考古诗词命题成果,考查名家名作,不偏不怪,重点突出,试题结构和难度稳定,同时有些题目呈现了新意。首先,从命题的思路上,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评价鉴赏两个方面进行命题,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命题方式,容易消除做题的紧张感,非常便于学生上手。其次,从材料的选择上,基本上遵循了考查传统名篇或者名家作品的路子,体现了对价值观的重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013年考查李白的《古风》,2019年考查杜甫的《奉陪郑驸马韦曲》,2019年考查苏轼的《醉翁操》,而2019年考查了陆游的记游诗《西村》。这些作家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家,学生可以知人论世,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同时也达到了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尤其今年主观题考查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内容上的比较,其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再次,从题型的设置上,基本按照2019年命题的思路进行。第一题考查诗歌内容,第二题考查诗歌手法,都是选择题,与2019年高考如出一辙,整体难度不大,但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第三题为主观题,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比较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与2019年的主观题命题方式基本一致,学生感觉会比较熟悉。第四题为默写,设置了6分古诗文默写,考查了《桃花源记》、《书愤》、《登高》等篇目,与去年比较,呈现出了新意。第一小题基本是记忆考查,与往年相似,但第二小题就需要学生的理解了,学生需要通过理解《书愤》中“对抗金历史的回忆”才能找出答案,而第三小题还需要了解关于诗歌的文体知识,即律诗的对仗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有可能误写,这是今年诗歌命题明显有新意的地方,可以说,这是真正的理解性默写。点评专家: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 涂洁文学类阅读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体现了“巩固”与“发展”的结合。“巩固”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继续坚持文化与能力双重立意。今年文学类阅读选择了陈忠实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后面的6道题从语言理解到评价鉴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而“白鹿原”“老腔”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去年《说起梅花》的“梅花”一样,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选文上注重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育德树人”的要求。其二是继续体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即关注对鉴赏与分析能力的考查。去年的第23题考查了散文“谋篇与立意”,这是文学类文本的重要话题。而今年的第22、24题都涉及到对文学作品手法的考查,体现了对文本的文学特征的关注。其三是读写结合,即将散文阅读与作文关联起来。今年作文的第一小题要求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与去年一样,将散文阅读的文本当作作文命题的资源。“发展”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更加强调文本意识和深入阅读。如今年的第19题,和去年的第20题一样考查词语理解,但今年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更强调语境和文本意识。再比如今年的第21题,要求分析作者对老腔认识的变化过程,这就需要深入阅读文本,找到作者的“认识”,还要“由点而线”,梳理文章内在的脉络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其二是明显体现了文本的文学类特征,强化了对鉴赏与分析的考查。从试卷的整体设置来看,命题显然强调区分不同文本的特点以及考查功能。第一大题的多文本阅读更多强调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与运用,体现的是文本的实用功能。而第四大题的散文阅读则强调了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今年至少有总分值为10分的两道题与此有关,可以说,是这些年来北京卷中鉴赏评价类试题比重最大的一次。其三是强调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深度关联。去年的作文题“深入灵魂的热爱”源自散文阅读文本《说起梅花》,但作文题与散文文本并没有紧密联系,可以说散文文本只是作文题的“引子”,写作时完全可以不关注《说起梅花》。而今年要求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作则强调写与读的高度结合,需要考生相对较多地关注散文文本,或者可以说,散文文本是作文的“例子”。三个方面的“巩固”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自然反映,是语文教学研究在高考中的自然体现。而所谓“发展”实质其实是“完善”,是对语文教育既有改革成果的强化。如何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优化文学鉴赏的品质,如何落实深入阅读以及在阅读中发展思维的要求,这是今后的语文学习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点评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高级教师 盛志武
www.xschu.com米粒妈妈网小编希望小升初的家长们都能认真阅读,及时掌握北京高考的最新消息,为孩子学习掌握好方向。》》2019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炉多文本阅读今年北京卷实用类多文本阅读坚持了能力立意与文化立意的导向,加强了信息综合性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测试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测试材料上看,试题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表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成果,体现了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价值及其优势,世界各国对“蛟龙”号的关注与评论,与“蛟龙”号相比,“彩虹鱼”号的特点及价值。材料呼应了国家“双创”精神的提倡,反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试题的阅读和解答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更能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个人责任感。从测试题目上看,本大题着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即在理解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检索、筛选、比较、辨识以及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题目突出了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第4题,要求考生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完成这道题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又如第8题,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发展的特点,解答这道题,需要按照题干所给的任务要求,检索、筛选三则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整合,从而完成题目。总体来看,今年多文本阅读试题的测试功能更加清晰,指向更加明确。这些题目启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毕竟,阅读的目的性、准确性、迅捷性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点评专家: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计静晨文言文今年文言文考查取材于先秦散文《管子·轻重》,在选材上有所突破,强调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本内容是《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巩固了高考改革的成果——强调文化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结合,重视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思想性的体悟,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第9、10、11小题,保持了以往以客观题型考查对文本内容(实词、虚词、句子)的理解的方式,12小题的翻译, 这些都体现出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强调学生平时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第13、14小题,继续坚持强化阅读、注重实际运用、注重考生语文学习积累等基本命题思路不变。13小题,阅读文本讲述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运用平时对熟语或成语的学习积累评价人物表现,是对考生文本阅读理解的综合能力考查。文言文第14小题突出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的综合考查,考生要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读懂文本,还要进一步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思考,从古代与现实的联系角度,思考古代智慧对当代的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离不开农耕,离不开自身力量的雄厚。考生要有自己的认识,并能立足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这一题目,既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其思想价值,引导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点评专家: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徐南南古诗词鉴赏2019年古诗词部分考查了陆游的纪游诗《西村》,表现了陆游对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考生对陆游比较了解,文本难度较低。本次诗词鉴赏考查巩固并完善了2019年高考古诗词命题成果,考查名家名作,不偏不怪,重点突出,试题结构和难度稳定,同时有些题目呈现了新意。首先,从命题的思路上,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评价鉴赏两个方面进行命题,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命题方式,容易消除做题的紧张感,非常便于学生上手。其次,从材料的选择上,基本上遵循了考查传统名篇或者名家作品的路子,体现了对价值观的重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013年考查李白的《古风》,2019年考查杜甫的《奉陪郑驸马韦曲》,2019年考查苏轼的《醉翁操》,而2019年考查了陆游的记游诗《西村》。这些作家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家,学生可以知人论世,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同时也达到了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尤其今年主观题考查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内容上的比较,其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再次,从题型的设置上,基本按照2019年命题的思路进行。第一题考查诗歌内容,第二题考查诗歌手法,都是选择题,与2019年高考如出一辙,整体难度不大,但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第三题为主观题,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比较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与2019年的主观题命题方式基本一致,学生感觉会比较熟悉。第四题为默写,设置了6分古诗文默写,考查了《桃花源记》、《书愤》、《登高》等篇目,与去年比较,呈现出了新意。第一小题基本是记忆考查,与往年相似,但第二小题就需要学生的理解了,学生需要通过理解《书愤》中“对抗金历史的回忆”才能找出答案,而第三小题还需要了解关于诗歌的文体知识,即律诗的对仗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有可能误写,这是今年诗歌命题明显有新意的地方,可以说,这是真正的理解性默写。点评专家: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 涂洁文学类阅读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体现了“巩固”与“发展”的结合。“巩固”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继续坚持文化与能力双重立意。今年文学类阅读选择了陈忠实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后面的6道题从语言理解到评价鉴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而“白鹿原”“老腔”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去年《说起梅花》的“梅花”一样,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选文上注重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育德树人”的要求。其二是继续体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即关注对鉴赏与分析能力的考查。去年的第23题考查了散文“谋篇与立意”,这是文学类文本的重要话题。而今年的第22、24题都涉及到对文学作品手法的考查,体现了对文本的文学特征的关注。其三是读写结合,即将散文阅读与作文关联起来。今年作文的第一小题要求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与去年一样,将散文阅读的文本当作作文命题的资源。“发展”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更加强调文本意识和深入阅读。如今年的第19题,和去年的第20题一样考查词语理解,但今年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更强调语境和文本意识。再比如今年的第21题,要求分析作者对老腔认识的变化过程,这就需要深入阅读文本,找到作者的“认识”,还要“由点而线”,梳理文章内在的脉络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其二是明显体现了文本的文学类特征,强化了对鉴赏与分析的考查。从试卷的整体设置来看,命题显然强调区分不同文本的特点以及考查功能。第一大题的多文本阅读更多强调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与运用,体现的是文本的实用功能。而第四大题的散文阅读则强调了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今年至少有总分值为10分的两道题与此有关,可以说,是这些年来北京卷中鉴赏评价类试题比重最大的一次。其三是强调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深度关联。去年的作文题“深入灵魂的热爱”源自散文阅读文本《说起梅花》,但作文题与散文文本并没有紧密联系,可以说散文文本只是作文题的“引子”,写作时完全可以不关注《说起梅花》。而今年要求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作则强调写与读的高度结合,需要考生相对较多地关注散文文本,或者可以说,散文文本是作文的“例子”。三个方面的“巩固”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自然反映,是语文教学研究在高考中的自然体现。而所谓“发展”实质其实是“完善”,是对语文教育既有改革成果的强化。如何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优化文学鉴赏的品质,如何落实深入阅读以及在阅读中发展思维的要求,这是今后的语文学习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点评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高级教师 盛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