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给孩子!
30年省级优秀教师教你轻松养出懂事、独立、学习好的好孩子有人说:中国的孩子从小缺乏两种教育,金钱教育和死亡教育。一个关乎生,一个关乎死。死亡教育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和对待失去,金钱教育则教我们如何获得和对待拥有。
图片来源:电影《千与千寻》
2019年2月,重庆开州12岁男孩小爽,在打赏女主播的时候,刷新了整个网络的消费新数据:5秒钟6万元。
记者问他:「为什么打赏这么多钱?」
男孩:「我觉得她很搞笑,非常喜欢她,就打赏了。」
记者:「钱从哪里来呢?」
男孩:「刷妈妈的支付宝,还有自己的压岁钱。」
记者:「你刷钱的时候,不会想一下吗?这么多钱,一下子花出去。」
男孩:「想什么?我喜欢就买道具,然后打赏咯。」
记者:「可是妈妈挣钱很辛苦的。」
男孩:「很辛苦吗?我没感觉啊。」
许多孩子对于钱的认识,仅停留于钱能买东西,钱是好东西的这个层面上,至于钱如何而来,并不懂得。
图片来源:电影《追风筝的人》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有个案例:
某经济学家问一个孩子:「你知道钱吗?」
孩子:「知道啊,钱就是一张张纸。」
经济学家:「那你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吗?」
孩子:「知道啊,过年的时候,会有压岁钱;过生日的时候,也会有钱。反正每次过年和过生日,我都可以拿到钱。」
过年走亲戚时,听到一个人在逗上小学的孩子:
「你爸有钱不?」
「我爸有的是钱。」
「钱怎么来的?」
「银行提款机里取出来的。」
经济学家杨长江说:很多孩子花钱之所以大手大脚,是因为没有金钱概念。他们不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所以不懂什么是浪费。
在他们眼中,金钱就像是一种玩具,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他们完全不知道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图片来源:电影《追风筝的人》
罗伯特在《富爸爸穷爸爸》总结了从小就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长大后会碰到的四个问题:
a 没有节制消费意识
b 没有需求排序意识
c 没有投资意识
d 没有危险意识
2019年9月1日,陕西航空技术学院大二学生朱毓迪因校园贷而自杀。最初贷款用来聚餐消费,后来就陷入「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扩散到20多万,他不敢对家人坦白,也缺乏解决处理债务的能力,只对那些帮他贷款的同学说一句:「哥对不起你,哥先走了。」
留下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及20多万的债务。
图片来源:电影《追风筝的人》
2019年5月20日,因为想快速赚钱而杀死亲生父母的案件曾在网上流传一时。
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的杨某,从小受尽宠爱,父母省吃俭用,舍不得让他受一丝一毫的委屈,为供应他上大学费尽心思。
可他在毕业后,面对这个社会却无所适从,于是做梦都想赚钱发财。而他所谓的生财之道就是:为父母购买高额的保险,然后杀死父母,获得高额的赔偿。
他夹给父母的肉、端给父母喝的水,都含有亚硝酸盐。他杀死了至亲父母,也毁灭了自己。
缺乏理财教育和金钱意识,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不懂得如何靠自己双手来创造财富,不明白如何规避人生金钱陷阱与诱惑,从而改变一生轨迹的人比比皆是。
在美国,金钱教育被称是: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他们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了不同的金钱教育:
3岁:开始辨认钱币,认识币值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9岁: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用钱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物美价廉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经济学界里历来就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从小就具有财商意识的孩子,更容易在未来获得成功。
与其让孩子在未来面对世界诱惑时产生种种困惑,不如趁着现在,引导孩子认识金钱这堂课。
让孩子明白钱的价值
告诉孩子:钱是劳动所得,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霍启刚和郭晶晶在大儿子只有四岁的时候,就带着他到平时经常做义工的地方帮忙卖旗筹善款。
贝克汉姆大儿子布鲁克林,15岁时就去咖啡店打工,端咖啡端盘子各种杂活,薪水约每小时2.68英镑(约合人民币20多元)。
而贝克汉姆和辣妹支持他打工的目的是:让他知道「钱的价值」,体验什么是「辛勤工作」。
无论是霍启刚还是贝克汉姆,甚至是张柏芝,他们让孩子外出劳动挣钱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
给孩子零花钱
所有的物质独立,都要从手里有钱开始。
对金钱的兴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学会自己掌控,是培养他们对金钱自我负责、自我承担的最佳途径。
图片来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给他们零花钱时,必须要避开两个误区:
一是要多少给多少。很多人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对于孩子的要求,从不会拒绝,总是一味的满足,这样反而让孩子养成骄奢浪费的习惯。
二是乱激励。无论孩子做什么,都用钱奖励,这就是乱激励。乱激励的后果就是在孩子心里形成一个概念:钱能解决一切,钱是万能的。
图片来源:电影《千与千寻》
我们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a、不同的年龄给予不同的零花钱金额。
b、定时定量给予零花钱。
c、提前用完零花钱,只能预支,然后从下一个月里扣除。
必须要界定好零花钱的权利范围:
a、零花钱可承担的范围
b、帮助孩子管理欲望、树立目标
c、不同年龄,制定不同的消费目标
图片来源: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让孩子学会如何花钱
某招聘网曾对职场白领进行过一次调查:60%以上的年轻白领,都是月光族,花起钱来没有限制。
这就是从小缺乏消费意识而造成的恶果。
明确告诉孩子:需要和想要是两个概念,需要是出于实际需求,那是必须要消费的。想要是看到了心痒痒想买的,实际上无所谓要不要,可以放弃消费。
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零花钱,即使他们用的地方不对,也不要过多的指责,让他们遵循需要和想要的原则就好。
必须让他们学到:花钱是一项有计划与目的的消费过程。
图片来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让孩子学会如何赚钱,如何理财
巴菲特表示:花时间帮助教育我们的孩子理财,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光?
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女儿伊万卡,从6岁时就开始在父亲的指点下研究股票,为她在成人之后纵横商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的大年初一晚上,我的孩子小鱼儿在把压岁钱清点完毕后,对我说:「妈妈,我决定把今年的压岁钱拿来买理财产品,又安全又能挣点零花钱。」
而他这个想法的由来是在过年前,我和几个同事在那里讨论如何购买理财产品而来的。
所谓的创业之心从小来,就是如此。
生命不只有钱,还有其他
心理学家说:童年时期的缺爱和缺少自信,往往让孩子在成人后会成为一个过度的物质主义者。
爱是永不止息,且能胜过一切。
股神巴菲特,承诺把至少99%(约为40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捐给慈善事业,而他的三个子女,个个都是靠自己,不曾借助于父亲的财富权势。
他曾对他的小儿子彼得说:「你知道吗?你我其实在做一样的事情,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
在他心里,孩子的音乐梦想和自己的金融王国是一样的,只要是自己热爱的事情,都值得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
图片来源:电影《蝴蝶》
我们不但要给孩子金钱教育,更要给予爱的教育,唯独爱能满足孩子一切的心理需求。
钱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万能,因为金钱买不到爱,买不到亲情,买不到很多东西。
爱能让他们明白:比金钱更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即使不富有,人生依然快乐。
图片来源: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无论是将来还是现在,
孩子永远都是属于自己的个体。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路陪伴他共成长。
愿他们人生多安乐,少忧患,
成为有情、有爱、有财的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