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进中学教材 网友有话说

144
作者 清轻涟漪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27 10:18 字数 5863 阅读 1046评论 0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莫言的作品就有望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这一消息经几家教育出版社证实后,引发网友质疑。其中,语文教材编写到底该不该“跟风”,普通中学生是否读得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成为议论焦点。

对此,出版社指出,入选中学教材是巧合。专家认为高中教材收录莫言的作品并无不妥,但从中反映出持续多年的语文教材“焦虑症”仍然值得注意。

简仁山绘

诺奖“敲定”作品入选

面对“莫言获奖不久,作品即入选教材”的一片嘘声,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表示,这次入选是一个“巧合”而并非是大家认为的“盲目追捧”。不过作者获得诺奖,的确是“敲定”《透明的红萝卜》入选教材读本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该作品并非入选必修教材,而是该社编写的高中语文选修读本《中外短篇小说选读》。作为语文教材的配套读本,这一套丛书是根据教改后的语文选修课新大纲编写的,已经出版了《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等6册。作为16位作家之一,莫言的作品早已出现在备选目录上。

“这本书正编写到一半,传来莫言获奖的消息,所以一下就获得大家认可。我们认为获诺奖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教材中不可错过。”张夏放说。这本正在编写的《中外短篇小说选读》计划收录40篇作品,中外作品各20篇。在中国作品中,除了中学生们熟悉的鲁迅、沈从文、老舍等作家作品外,余华、苏童、马原、残雪等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在候选之列。

“因为是读本并非教材,本身就有‘开卷有益’的意味。我们把诺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都选入教材了,为何不能选本国新获奖作品?”在语文教材编写者眼中,现在入选也是必然的。恰恰是年轻读者对莫言作品最有兴趣的时候,选进教材可以缓解当下“不爱读书”的社会氛围。

专家认为学生“能看懂”

“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这是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神奇的红萝卜第一次出现时的描述。

有网友认为“这个风格颇像代表法国或是欧洲文学最高境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也有网友说:“这话太罗嗦了,能挤掉半斤水。”还有网友说:“原来入选教材的作品不是‘重口味’的《丰乳肥臀》,那我就放心了”。

据介绍,教材编写者一开始曾考虑《红高粱》节选,但《透明的红萝卜》篇幅比较短,可以全篇选入,能让学生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这篇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苦难但不失童趣的“黑孩”的形象,作为心灵象征的“红萝卜”如神来之笔,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后,被看作是莫言的成名之作。

听说是这篇作品入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表示“这篇小说完全适合中学生阅读”。他说,他对莫言的作品很熟悉,并认为其中有一些文字是适合给学生看的,尤其适合高中生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认为,这篇《透明的红萝卜》不难理解,不能小看现在的学生。如今有的孩子在网上接触的东西很多,有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阅读莫言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作品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有启发的。

曹文轩认为,莫言的作品此前没有被选入与他作品的篇幅长度、风格特点不无关系。莫言的小说风格多样,充满神奇的、荒诞的、狂欢的个性,但其中有一些作品描写阴暗讽刺,并不适合给小孩子看。

解读“中心思想”让人忧

被高中教材“接纳”后的莫言作品,是否会失去原有的“魔幻”色彩,成为又一个“标准答案”的牺牲品?有网友表示,“作为一名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我认为如果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法教这篇文章,不仅会毁了这篇文章,也会毁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此,曹文轩认为家长们多虑了,现在的中学语文没有那么“死板”了。据了解,自2001年我国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过去十年,语文教材在不断的调整中。打破了以往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垄断教材编写出版的“一纲一本”模式,出现了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多种版本,灵活了很多。

不过,王家新认为,与入选教材相比,课堂上解读的单一性、刻板性更加值得注意。“我自己的一首诗歌就被选入现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不过有一次听到课堂上对我作品‘中心思想’的拔高解读,听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一篇作品是否该入选教材讨论的背后,是人们长期以来对语文教材的“焦虑症”。专家们认为,其实,如今很多人已经认识到“标准答案”的害处,过去的刻板教学方式已经有所松动,并不是“铁板一块”的解读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学老师认识到这个问题,语文教学正逐渐向着真正有启发性的教学模式靠拢。

相关阅读: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体育课按体型分组教学

北航附中“通航班”开班 首届学生平均518分

作文大全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