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5种“好父母” 典型不可取
【哈佛教育学硕士】给中国父母的心理育儿指南,养出自律积极、学习高效、社交轻松的孩子
孩子,是所有父母的重心,家长都希望能将最好的给孩子,孰不知,孩子也需要独立的成长空间,父母的全盘包办,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5种“好父母” 典型不可取! “好父母”典型1:称职的经纪人 学校、家庭、课外兴趣班,现在的孩子日常生活常常被这些内容占得满满当当,有的孩子双休日简直就像是大明星赶场,奔赴不同场地,接受各种多元知识。家长希望分秒必争,把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把孩子当做海绵,特别怕他们“闲着”,因为闲代表的是浪费时间。可是,家长希望的思考力、创造力,往往就是在”无用“的时间和事情中产生的。曾被6个不同教育机构评选为美国最优秀教师之一的阿兰·哈斯克维茨非常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说,花在想象力培养上的时间,至少应该与用于阅读、写作与算术的时间一样多,尽管它不容易被评估,但仍应成为每个孩子受教育的一部分。发发呆、犯犯傻,真的没什么不好,这些“无用”的时间会推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放空、自在,可以说这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好父母”典型2:迅速出动的救火队员 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或许跟同学有了矛盾,或许受了委屈。悉心的父母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时,忍不住要当军师出主意,帮孩子快点走出困境。其实,只要在不伤害到孩子心理的前提下,不妨站远些,看看孩子自己是怎么灭这场火的。家长可以用巧妙的方法疏导和引导,但不必太急切地快刀斩乱麻。在沟通上,可以引出孩子情绪的根源,帮助孩子平静,“原来是这样啊”、“那你是怎么想的呢?”这些看似没有实质性帮助的话,一方面起到了倾听和安抚的作用,一方面也在诱导孩子自己思考,走出困境。太勤劳的家长会有个懒惰的孩子,所以这个和生活自理是一个道理,把每一次矛盾,都看成是给孩子学习自己思考的机会。“好父母”典型3:“你真棒”啦啦队 “你真棒!”“你好聪明呀!”这些表扬的话有没有经常出现在你的字典里呢?父母希望通过表扬来鼓励孩子,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后建立更强的自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表扬是讲究方法的,要把表扬落到更具体的实处。比如“这个手工你做得好精致,看来你在粘合接缝的时候十分仔细!”“这幅画的颜色搭配非常喜庆,正适合在这个节日放在家里展示!”紧接着,更需要的是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鼓励孩子找到新的目标,“你觉得如果在弹奏的时候再增加些力度,这首曲子是不是更加完美了呢?”“如果可以保持这个速度每天再加快一点点,我相信你的效率会更高!”表扬后的要求可以让孩子不耽于一时的成绩,不沉浸在自我满足里,而是不断刷新目标,形成更大的前进动力。 “好父母”典型4:爱讲道理的大师 有一个段子说,一所学校里有个穿得特别多的孩子被其他孩子笑话了,孩子无奈地说“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你不想做独裁者让自己太专制,但苦口婆心好好地讲道理孩子又都刀枪不入。那要再搬什么道理出来才奏效呢?不用想破脑袋,完全可以不用在这一条路上堵住。不妨参考一个聪明的法国爸爸的做法,他会在孩子不愿意吃水果的时候说,你想选新鲜的香蕉还是看起来很饱满的草莓呢?没错,其实有点“强盗逻辑”,但可以轻易地破除孩子的情感障碍,让他们在一定的选择范围内得到自主感,矛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反过来再看穿衣服的问题,这番斗智斗勇,也可以化解成简单的“你觉得是那件夹克更配你今天的鞋子还是运动起来比较轻便的羽绒服更合适呢?” “好父母”典型5:奋不顾身的执行者 好父母通常对孩子许下承诺后总是努力去践行承诺,因为害怕孩子失望。但因为怕孩子失望而在客观情况不允许的时候,像螳臂挡车一般为难自己,是否就是好父母吗?毕竟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尴尬事。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情况有变,请他试着理解,并再次做出承诺进行下一次约定,或退而求其次进行取舍。变化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心情,但这个也正是他在今后漫长人生中需要掌握的课题,在沟通的时候,把握好“情绪起点低,实践落点高”的原则,试着让孩子学习接受事实。 成为好父母的路途上总有各种各样的苦难和挑战,这让许多为人父母者感到疲惫和沮丧。避开这5大典型,在成为好父母的路上,放得更轻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