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5招,轻松度过宝宝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又不听话了,叫他往东偏要往西,这也不肯那也不行?还跟你对着干?这个时候打一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宝宝长大进入叛逆期,粑粑麻麻要使用新策略。
开始逆反是孩子的成长在婴儿时期,你的宝贝并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是独立的个体。当孩子开始会爬,他发现:噢,原来我可以掌控自己和妈妈的距离!
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渐地,他明白了原来他是独立的,他和妈妈是不同的,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
由此,他的自我意识逐渐产生了。这是孩子的一个进步。
逆反是尝试表达自己意愿 这个时候,妈妈往往会发现,孩子经常说“不”,或者是妈妈说东我非要往西,我们不要觉得这是孩子的抵触心理或者觉得孩子这是和父母对着干。其实,他是在尝试表达自己的意愿呢。
原则: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和幼儿相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给孩子立规矩并不表明我们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从体会和理解他的感受出发,并且考虑到他们的发展特点,也许比硬碰硬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逆反初期应对策略要求简洁
很多父母有耐心给孩子讲道理。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于1~3岁的孩子,我们可以讲道理,但要直入主题,简洁明了。
幼儿记不住那么多,也不能很好理解前后逻辑。
举个栗子:
1.打人
如果孩子打妈妈,只要简单地说:“不能打妈妈,这样会痛。”很多时候,幼儿打人,只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接触,而且掌握不好力量。
所以还可以提供解决方案:“我知道你喜欢妈妈,你可以轻轻地摸,也可以轻轻地抱。”示范让他知道正确的方式。
2.乱动东西
很多妈妈对孩子乱动东西很头痛。一方面要把东西收好;另一方面,当发现孩子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可以简洁地说:“这个不是你的玩具。你可以玩这个。”
给他一个替代品。一次两次也许没有效果,但是,如果语气比较坚定,要求比较明确,孩子还是很愿意听的。
游戏或者引诱
立规矩执行起来太过死板,引来孩子的一阵阵哭闹,这时候,妈妈反而容易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失去信心。
其实,不妨通过各种办法,让孩子把事情做了就好。
举个栗子:
1.不睡觉
大多数时候,孩子对游戏或者是角色扮演很感兴趣,用这样的方法往往能顺利达到我们的目的。
2.磨蹭不出门
父母要观察孩子,看他们最近这一段时间,最喜欢什么,最感兴趣什么,最喜欢做什么事。随机应变,一种办法不灵,再试另一种。
以退为进
在立规矩、让孩子执行规矩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孩子刚刚体会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经常不让他们表达,会让他们觉得愤怒,从而爆发坏脾气。
适当地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意愿,给他们一些选择,让他们感觉自己对生活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这也是逐步培养独立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开始。
所以在对待孩子这个问题上,可以采取有进有退的策略。很多家长往往担心:“我让着孩子,以后是不是就失去权威了?孩子是不是就不听我的了?”
退让绝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而是有前提的退让。通常在退让的时候提出一个要求,孩子一般不会得寸进尺。
举个栗子:
闹着看电视
一种办法是强制关掉,孩子顶多哇哇哭一阵,坚持住次数多了,他们也就知道底线,也就不闹了。
这种办法适用于1~2岁幼儿。另一种办法是以退为进,和孩子谈条件。我们的底线是电视不能多看,只能看30分钟或者一集。
但是,如果孩子个性非常倔,吃软不吃硬,强行关掉势必会让孩子哭很长时间,大人的心情也不好。
这时,可以退一步,允许再看一个短的片子,但前提是:看完了自己去把电视关掉,说话要算数。
逐步把他律转换成自律,对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有帮助,这种方法适用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
百试不爽的“谢谢”
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或者不能做什么事时,可以先用谢谢堵住他的嘴。
举个栗子:
1.故意捣乱
有位妈妈说,孩子总是把整理好的衣服故意撸到地上,跟他讲道理也不听,罚站也没用。怎么办?
如果我们说:“哎哟,衣服怎么掉地上了?能不能帮妈妈捡起来,谢谢!”
2.事先避免
从孩子会爬开始,父母逐渐对孩子说不的次数增多,不要碰这个,不能到那里去……
一方面,要对孩子设立一定的界限;另一方面,作为父母,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减少自己说不的次数。
比如,对于我们可以控制的环境,要尽量让它变得更安全,把易碎的装饰品收起来,如把电源插座盖起来等等。
举个栗子:
1.到处乱画
1~2岁的时候,如果孩子要写字画画,可以给他那种水可以洗掉痕迹的笔,这样就不怕孩子在墙壁上乱画。
2.顺其自然
1~3岁的孩子喜欢每天固定的作息,熟悉的家人和环境,这一切让孩子有安全感,做这些熟悉的事情让他们有信心,有助于他们学习。
所以在这个阶段,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多顺着他们。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喜好。了解到他们的发展特点,就不会生气了。没过多久,你们就自然度过了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