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赏析

144
作者 为你读诗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21-04-06 14:49 字数 8231 阅读 1701评论 0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给不安的你八个锦囊

  苏轼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赏析

  米粒妈咪网小编为大家分享苏轼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赏析,以供需要苏轼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赏析的大家参考。

  苏轼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赏析

  苏东坡的故事大家听过太多,今天我们来讲一件你可能不知道的小事。在那段小事里,他还没成为神话,只是个手忙脚乱的普通人,跟今天的我们很像。他遇到了许多生活风波。他在湖北黄冈抗击病疫,在经济滑落时努力生存,也焦虑躁乱时学着安定。如果你不忙,不如听一听“东坡定风波”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10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那天说起:

  因为乌台诗案,当时的苏轼已经在监狱里待了一百多天。这天出狱,他一出来,脑子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这会儿出来刚好碰到春节,简直不要太棒。

  他刚过完年三十,人家就押他赶赴黄州(湖北黄冈),乐乐呵呵地换个地方继续流放。谁知一来到黄州,苏轼就遇到了连年大疫。

  目之所见,白骨遍地,人传人十分迅速,当地人吓得不敢来往,只好在家里求神告佛。

  黄州官员手忙脚乱,不得其法。已经没有实权的苏轼,偏偏要管一管,冷静下来后,他想起朋友巢谷给他的药方圣散子,专治寒湿病疫。

  可巢谷曾叮嘱苏轼不能传于外人,这一次,苏轼只能当了“背信弃义”的人,他将药方熬成汤水送给百姓,还将其给了当时的名医庞安时传播开来。

  服用了圣散子的百姓,大多救活了。

  在这场瘟疫,苏轼自始至终有种定气。

  用他偶像陶渊明的话说,便是:“众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人生有定气,处顺境不喜,处逆境不惧,该尽时自然尽,不用过分多虑。

  但苏轼想不到的是,这只是他在黄州遇到的第一个风波。

  【 身 定 】

  吾心安处是吾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第二个风波,就是疫情下的经济滑落。当时他无房可住,穷得叮当响。

  无论多漂泊,还是需要一间茅屋遮风避雨,把身安定好,才能谈真正的定风波。

  苏轼是以犯官的身份来黄州的,没有工资,只能靠原有积蓄过活,一家人的口粮成了最大的问题。

  可苏轼淡定地说:“等钱用光了再说吧,水到渠成,发什么愁呀。”说归说,他也时刻留意如何自给自足。

  一年后,积蓄终于全部花光了,他想方设法通过朋友马正卿,从官府租了些荒地,自称“东坡居士”,从文坛大佬变成农民。

  首先,是盖房犁田,把身子安顿好。

  苏东坡带着家人春耕夏作,盖房打井,栽桑种竹。租来的荒地都是瓦砾荆棘,又恰好遇到大旱,土块干结地像石头,一天下来,犁到力尽。

  文人从农,不懂农事,他就问老农,老农说,麦苗初生,要先让牛羊吃去,这样等到来年春天,就会更加茂盛。他记在心里,当春天苗儿开始冒尖芽,秋天麦浪如海时,他像初学一项新技能的孩子一般开心。

  总算有个安身之所,能自给自足了。

  身定了,才能口定。他学会了东坡肉,东坡汤,有时买不到肉,他就对身边的人说:不用害怕穷到骨子里,因为果蔬草木都可以充饥。

  苏轼在《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里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的可贵就在于,无论身处何种艰苦之地,生活如何不见光日,他都能在困窘中自适,在慌乱中潇洒,不以为然,随遇而安。

  古话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们有时只是欲望大于能力,才会焦躁不安,适度的欲望配以适度的物质,才能身定心安。

  就如居身之所,陋一点,简一些都无妨。

  但求一陋室,心安身定渡风波。

  【 心 定 】

  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是定下来了,东坡还在愁一件事:租房不靠谱。

  这租来的田地,指不定哪天就给收回去了,这个念头搅得他心烦意乱。他咬咬牙口,决定拿出所有家财,给自己买一块田产。

  四处打听,终于知道在黄州东南,有个叫沙湖的地方在卖田,于是他与朋友一起去看。

  这天是1082年3月7日,他拄着手杖,穿着芒鞋,与朋友一行人往沙湖走,他遇到了改变人生的一个小风波,一场雨。

  这时天突然下起暴雨,雨点可以穿林打叶。没雨具,朋友们显得十分狼狈,但东坡却没有。他告诉朋友,“不要去听这雨声,只管慢慢地走”,说完从容前行,闲适豁然,胆不战心不惊。

  任他阴风急雨,我不仅要慢慢走,还要唱着歌吹着哨子走。

  东坡说:谁会怕它,大不了这辈子就是穿着蓑衣穿梭在烟雨里。人生有晴有雨,太正常不过了,但要相信最终天会晴的。

  等风停雨歇后,东坡被早春寒风吹了一个激冷,一转头,发现山头斜阳相照,回看来时那条路,哪有什么风雨晴天。

  明明来时有风雨,回时有阳晴,但为什么在东坡心中,什么都没有?庄子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不用感官去感知,所以听不见雷声雨声。

  忍受风雨的态度正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如苏东坡所遭遇的苦,不过是因为心躁才难以忍受,当情绪稳定,气息平顺之后再看,所感受的就都不一样了。

  如果换成以前的东坡,这场雨会让他心烦意乱。但经历过疫情、贫穷、流放的东坡,已经学会如何定心,变得豁达。

  一个人经历过曲折的事故,才讲得出从容的故事。佛家所言:人生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所以没有必要为外在的风波胆颤,也不必为当下的顺利狂喜。

  每临大事,平心定气。

  在黄州的这场雨里,苏轼历练成了后世旷达的苏东坡。余秋雨说:“他真正成熟了。”

  他学会让精神游浮山川天地之中,乐乐呵呵度余生。

  今后他南下广东,远至海南,即便更荒蛮艰苦,也难不倒他了。

  晚年的东坡,在海南时又写了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只不过这次,少了“归去”二字。

  黄州时的东坡尚思归去,儋州时的东坡早已看淡。

  回望一生萧瑟处,他可谓咀遍各种人生况味。当过新科进士,文坛全才,官员大吏,万分得意;也当过狱中死囚,田中农夫,南荒流人,十分凄凉。

  他用两首《定风波》,诠释了人的一生其实可以不用害怕漂泊,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可以不用害怕跌宕,因为“也无风雨也无晴”。

  希望身处困难的我们,也能平心定气,从容地度过所有慌张与痛苦。当回头再看彼时的那些风波,潇洒地说一句:“哦,也无风雨也无晴嘛。”点击试听: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给不安的你八个锦囊

  苏轼定风波赏析请关注米粒妈咪课堂获取更多苏轼定风波赏析及相关课程。


语文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