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坏不合群 爸妈身上找问题!
提升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课
孩子脾气坏不合群 爸妈身上找问题!
乖孩子变成了爆脾气
上小学之前,涛涛一直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孩子,听话、懂事。别看他岁数小,但很知道心疼父母,爸爸妈妈一下班回家,坐在沙发上休息,他就围上来,又是倒水又是捶腿,仰着头笑呵呵地问:“舒不舒服?”
这两年,涛涛上学了,父母觉得他应该更懂事,谁知孩子性情大变,不但在家里东跑西跳闲不下来,在学校更是惹是生非。
老师经常会找涛涛父母谈话,主要内容离不开两大原因:脾气坏,和注意力不集中。
涛涛的坏脾气已经到了不合群的地步。有一次,同桌橡皮忘记带了,恰巧涛涛的橡皮在桌子中央,同桌顺手拿来用了一下,涛涛就大发雷霆,抄起同桌的铅笔盒就丢在地上,把同桌吓得哇哇大哭。
涛涛上课也不专心,东张西望,小动作不停,似乎除了老师讲课以外,所有事物都能吸引他。
爸爸妈妈一开始以为,男孩子长大了,越来越叛逆,是正常的。直到两个月前,涛涛妈妈发现孩子睡觉常说梦话,甚至还会梦游,明明在熟睡中,就下床到处走。
父母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问题出在父母身上
进了心理咨询室,一家人坐下没两分钟,涛涛就起身去玩治疗室里的各种小模型。爸爸妈妈一次次把他拉回来,但他屁股刚挨着椅子,就又跑了。
涛涛的爸爸无奈地摇头:“你看,他总坐不住,家里做作业也很拖拉……”
话没说完,就被涛涛打断:“爸爸自己总是玩手机、玩电脑,还来管我!”
孩子的话引起了心理治疗师的注意。她与孩子父母沟通得知,涛涛爸爸特别喜欢玩智能手机和电脑,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热点咨询,他通通痴迷,只要有时间,就沉浸在网络世界里。
后来经过沟通,涛涛终于说出了他的心声:“我不是不喜欢爸爸,其实我很想他陪我玩的。但他总是顾着自己玩,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还经常因为玩手机惹妈妈生气,两个人不说话。”
涛涛喜欢玩篮球,他说,好几次让爸爸带他出去玩,但都被“自己玩积木”这样的理由拒绝了。有时,作业写完了,想让爸爸检查,爸爸嘴上说“等一会儿”,却仍旧躺在沙发上继续玩手机,把检查作业的事忘到九霄云外。
久而久之,涛涛就不再主动去找爸爸了,还有样学样,像爸爸拒绝他那样,去拒绝爸爸的亲近。在与爸爸拉开距离的同时,涛涛的性格也越来越自卑、敏感,长期下来,开始有多动症的倾向。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表面上看,这些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不愿学习、性格内向或叛逆、网瘾、说谎、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抑郁等方面,但深究原因,大部分“病因”在父母身上。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把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分为四类,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略型。导致涛涛“生病”的,就是因为他有个“忽略型”爸爸。
在涛涛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常“缺席”,母亲又对父亲不满,这使孩子得不到一种稳定的、统一的支持和引导,从而产生混乱感,如果这种模式长期存在,孩子会变得过分敏感、脾气暴躁,静不下心来去关注或完成一项事情,还会影响睡眠。
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父母双方各有分工,一人管生活,一人管学习,不造成孩子心里失衡;其次,尽量多举行家庭活动,比如周末出游、集体运动,让孩子觉得家庭温暖;另外, 每周可以开一个家庭会议,聊聊家里的事,让孩子也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可对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比如表现好可以得 到一颗小星星,集齐几颗可以实现一个小愿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