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给父母敲响警钟

144
作者 悟空在路上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06 09:16 字数 5659 阅读 613评论 0
30年省级优秀教师教你轻松养出懂事、独立、学习好的好孩子

反思“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给父母敲响警钟

孩子跌倒了是否自己爬起来

  众多育儿杂志、报纸都登载过中日儿童教育观念及做法的对比,都强调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抗挫折教育。最普遍的例子就是,日本的孩子走路摔倒了,父母从不去扶他起来。但在中国,经常见到一些家长在看护孩子的时候,碰到孩子被地上的石头绊倒的情况,跌倒的孩子哇哇大哭,不是努力地自己爬起来,而是趴着哭,家长则立马跑过去扶起孩子,拣起石头扔得老远,嘴里还念叨:“该死的石头!”转身对孩子说:“宝宝不哭了,都是石头不好。”孩子止住哭声,跟着叫起来:“石头不好,坏石头!”孩子心安理得,大人理所当然。那些绊倒孩子的石头,撞到孩子的桌角、板凳等都可能被斥责为“坏蛋”,很多家长特别是隔辈老人对自己的这套手法颇为得意。

  对比之后的结论是,我国的做法确实让孩子暂时破涕为笑了,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在家庭外与别的小孩发生的冲突,在学习上遇到的不如意,不顺心,在生活中犯了错误,因为幼儿时期的这类教育往往会做出嫁祸于人的事,或者经受不了失败的挫折,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和疾病。

鼓励孩子怎么跌倒怎么站起来

  我由衷地感叹,这真是真理啊!于是自己的孩子蹒跚学步时跌倒了,我只在旁边鼓励他:“跌倒了应该自己爬起来,来,快点!”小孩很容易形成习惯,几次以后很自然就自己爬起来,不要任何搀扶。在我刻意地训练下,这种精神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自己弄疼了也是自己扛着,不但不哭还不许找家长撒娇。有一回,儿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小区健身器材边玩,他冒冒失失地从双杠上跳下来,着地时脚弄疼了,他吸着冷气,一声没吭,站了一会儿又和小伙伴玩去了。在现场的其他家长惊奇地说:“你家孩子真坚强,了不起!”儿子的“勇敢”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正当我认为学到真经,教子有方时,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孩子学会了爬起来,也习惯了冷漠

  有那么一天晚上,我们母子俩在床上做游戏,一不小心我的脸撞在了床角上,很疼,我捂着脸呻吟着,心里期待着儿子的安慰。谁知道,儿子怔怔地站在一旁,木然地看着我,发现我期盼的目光,他说:“是你自己弄疼的。”“那你来给妈妈揉一下吧!”在我明确的要求下,他才伸出手来,还只帮我揉了一下。

  这件事给我敲响了警钟。我这个妈妈太教条了,书上介绍的经验,不假思索地用了起来,儿子在一次次跌倒、受伤后得不到母亲必要的关怀抚慰;他抵抗了挫折,却也习惯了冷漠。在我自以为是的举动下,播下了另一种恶果。多可怕,如果不是这次意外,我肯定还在沾沾自喜,不会发现我的做法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有原则的关爱教会孩子如何爱人

  1. 及时给予孩子关爱

  必须纠正这一切,纠正自己犯下的错误。打那以后,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在他自己处理了以后,我再温柔地帮他揉一揉,搂着他夸奖他的勇敢,让他能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怀和爱。小孩子的心田是一片尚待开垦的沃土,播下爱的种子肯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我摈弃了做法中不合理的部分,增加了有原则的关爱,现在,儿子也能主动关心人了。

  2. 好东西大家分享

  家庭中要建立好东西大家分享的氛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出榜样。吃饭时主动给长辈夹菜,遇到高兴的事讲出来全家一起分享快乐;鼓励孩子把好吃的、新玩具拿给小伙伴一起吃、一起玩等等。有了这样充满爱心和亲情的环境,孩子就能从最初的行为模仿到一点点强化,最终塑造一颗仁爱、谦让的心。

  3. 用语言交流熏陶

  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可以经常说“谢谢你为我做的**事、”“您辛苦了,歇一会儿吧”、“不要着急,我来帮你”。尊重他人和孝敬长辈,过生日、过年节彼此送个小礼物等。带孩子买玩具或衣物时,和他商量:“咱们给爸爸(妈妈)也买一件,给他(她)个惊喜。”所有这些情感的沟通和行为的榜样,是孩子的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催化剂。

  4. 家中的事一起分担

  不要把孩子当成家中的特殊人物,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要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桌子、摆放碗筷、择菜、洗袜子等。在孩子稍大些时,还可以让他分担相对重要的家务,既让他获得成功的价值感,又使他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并从中体会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和养育之情,对亲人的领情和感恩由此扎根。    

  教育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家庭教育没有一定之规,家长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做教育,有了偏差就要及时纠正。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学习、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后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孩子身心愉快、健康成长才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