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观察

144
作者 悟空在路上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14 09:41 字数 10702 阅读 1669评论 0
柏杨讲资治通鉴(学生版):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综合素养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用了64个“改革”、70个“新”、26个“教育现代化”等字眼。这意味着以深入推进改革破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依然是中国教育发展转入新常态的重要“风向标”。

  多做对国家有益的事,多办群众期盼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1月22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敢于打破利益固化,勇于突破旧体制机制!要以创新的方式抓落实,把督查、自查和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让社会监督我们的落实效果!要以严格的问责抓落实,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惩罚!要以完善的制度抓落实,做好任务分解、限期报告、政策调整,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在回顾总结2019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和研究部署2019年的教育工作时,袁贵仁用了64个“改革”、70个“新”、26个“教育现代化”等字眼。这意味着以深入推进改革破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依然是中国教育发展转入新常态的重要“风向标”。

  往民生“最低处”精准发力

  2019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中国社会各领域正在适应,世界也在适应“中国节奏”。

  作为社会民生之首的教育事业将如何适应“新常态”,成为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袁贵仁说,“我们的目光要关注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我们的政策要惠及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学生。要把抓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一次“换挡”。这意味着教育综合改革从2019年聚力攻坚克难“啃硬骨头”,转入向教育民生“最低处”精准发力,让所有受教育群体都能享受到政策阳光,享受发展成果,以垫高教育公平的起点。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适合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之梦。对此,袁贵仁强调:“要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础。关于择校问题,说句实在话,北京能解决,没有地方不能解决!别的省不要再来说有困难,没有理由解决不好!”

  保障随迁子女、特殊教育、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困难家庭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弱势群体最大的心愿。老百姓的这些期盼都已被列入今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袁贵仁要求,要坚持雪中送炭、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今年的教育工作会报告针对性非常强,对地方的指导作用很大。”坐在会场第一排的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徐梅说,“我们用两年时间,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小火炉全部改造成水暖、电暖,解决了不安全、不卫生等问题。但从今年的教育工作会中,找到了我们下一步改革的发力点。”

  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活力

  当“新常态”遇上中国教育实现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历史性转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倒计时的历史关口,中国教育如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活力何在?

  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相似,“换挡期”的中国教育发展也需要新思路、新方法。“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袁贵仁说,发达地区也有发达地区的难处,薄弱地区也有薄弱地区的优势。有的省提出的问题,其他省份早就解决了,答案就在兄弟省份!

  以2019年高教界普遍关心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例,袁贵仁说,一些学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名称和地位“升格”了,但办学能力、培养水平并未真正“升格”,有的甚至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并存现象,发展难以持续。

  “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袁贵仁进一步解释说,转型是对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路、模式的调整,不是职业院校的升格,不是“挂牌”,不是更名。转型要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一阵风。

  对此,教育部2019年将抓紧研究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印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谈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袁贵仁指出,今后,要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统筹推进;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突出竞争,强化开放。国家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不仅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今后的管理方式要改革,要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入实施“2011计划”,不断促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使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调结构、提质量的背后,是观念的改变。徐梅说,教育已进入“新常态”,但我们的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社会,还没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思想观念还未转过来,这也给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比如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观念的任性和惯性很强,地方政府顺应形势变化的反应较慢,持续过去的惯性较强,对今天“新常态”下对教育的新要求、新变化,也还没有适应。

  从依法治教中找寻改革的动力

  实干为先,落实为要。新一年的改革依靠什么来保障落实,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始终绕不开的命题。

  “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袁贵仁说,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依法系统梳理职责权限,划定行为边界,减少审批及各种变相审批,把本该属于学校、社会的权力还回去,使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同时,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好,该协调的协调好。

  袁贵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这两个原则,尽早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既要从“越位点”退出,又要把“缺位点”补上,并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行政执法如何有效行使执法权力,是与会厅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分组讨论会上,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建议,教育行政执法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学校,重点是要把所有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主体纳入执法对象,比如说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投入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关于代表们关心的“新常态”下教育经费筹措问题,袁贵仁提出,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是法律规定,也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同时,“我们还要用有限的财政支出,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和国际资源,放低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教育的门槛。特别是我们要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理念,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的钱尽量少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于任何一起贪污挪用办学经费、困难群体补助经费的,都要绳之以法,让他们身败名裂!”

  教育优先发展永远不过时

  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格外受到关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服务能力,通过高质量服务和更大的贡献赢得更多的支持。”袁贵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大家也都会记得,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永远没有“过去时”。徐梅说,与多年前不同,现在的地方政府也重视教育,但一些地方的科学发展观还未完全树立起来,觉得重视教育就是把学校建得漂亮点,甚至有的贫困县举全县之力建一所高标准学校,而将偏远的教学点、村小全部撤并,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今后在方向、规律上还需适应新的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经济“新常态”后,教育如何争取更多教育投入是个新问题。因此,要发挥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中获得更多支持。

  袁贵仁要求,教育系统的干部要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在中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之际,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懒政怠政,要尽心尽力,廉以服众、勤以治事,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