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保持视角一致 你会有意外发现
提升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课
和孩子保持视角一致 你会有意外发现
平安夜,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当妈妈为橱窗里装饰着的彩灯,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物品感叹时,她的小宝贝却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多漂亮的圣诞夜景啊!孩子,你为什么要哭呢?
当妈妈蹲下身询问后,无意中抬起头来,她眼中原先漂亮的夜景都不见了——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华丽的商店,出现在视野里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鞋跟和女人们低低的裙摆在街上互相摩擦、碰撞。这是妈妈第一次从5岁儿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看世界。当妈妈真的能够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时,俩人就有了沟通,孩子自然会平静下来,大人的一句哄、一句训也不用,这就是最有效的教育。
一天,幼儿园老师要求小朋友画自己妈妈的脸,绝大部分小朋友都把自己的妈妈画得特别漂亮特别完整,结果乐乐只画了一条弯弯的线。老师觉得非常奇怪,便告诉了她的妈妈。
她的妈妈也觉得很疑惑,便问乐乐是怎么回事,可乐乐坚持说她画的就是妈妈的脸,当时这位妈妈心里非常不解,还以为这个孩子智力有什么问题。
直到有一天,她蹲下来帮乐乐系鞋带的时候,抬头看她的孩子才恍然大悟,原来每次她的孩子抬起头看到她的时候,最容易看到的是她的下巴,所以那一道弯弯的线就是她的下巴。
其实这个孩子画出来的是最真实的,而这个困惑只有当我们站到孩子的角度来看时才能找到它的答案。
学会跟孩子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
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以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和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
——————————————————————————
如何学会换位思考?
一、全面认识,了解孩子
沟通是“换位思考”的准备,是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纽带,是全面认识孩子的开始。作为父母,不能总是高高在上,以“绝对权威”的姿态维护家长的尊严。要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同孩子交朋友、谈心。
二、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家长换位思考、处理亲子关系的核心。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待,可以使孩子学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加速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当父母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时,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了解成人、了解社会的窗口。交流中,孩子也会向父母探究成人的内心世界,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状态、父母的工作情况、志向等。这使孩子能够增长知识和经验,增加对父母、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错误”时,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所在,使孩子心服口服。若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会从内心感激、信任父母。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小毛病”、“小错误”的宽容对待。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孩子一个“修正”的时间。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实现目标,往往协议奖励办法,对于这个问题,请家长一定要注意“信守承诺”。有些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这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对孩子失信,意味着父母在心理上对孩子的“不平等歧视”,会拉大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甚至会丧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让他们不再把父母当成朋友,慢慢对父母“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
三、不断学习,提升换位思考能力
学习是提高家长换位思考能力的主要手段。作为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应该多学习一些孩子成长的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家长只有学习三种知识,才能拿到社会意义上的“父母执照”:第一,一个想成为孩子朋友的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人才观念。第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特点。这一点至关重要,有一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或不能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认为孩子不懂事,招人嫌,使孩子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不得不保持沉默,独自承受内心的不安、委屈和痛苦。第三、学习一些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所谓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刊,参加一些父母讲堂、家长培训、亲子课堂等活动,也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咨询专家,或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也就能理解你的付出。播种一个方法,收获一片希望。通过换位思考,能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会使孩子更加信任父母,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友谊关系,要尊重与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的不听话问题。
要想有效地教育孩子,家长不妨先把自己变成个孩子!
么么换位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一般来讲,孩子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父母。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孩子最喜欢的好父母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
理解尊重孩子
好父母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好父母是平易近人和宽容大度的,他是孩子心目中能够依靠的一座大山。
和睦的家庭气氛
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弗 洛伊德也说:“一个为父母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
夫妻恩爱,父母对孩子慈祥和挚爱,就会在家庭中造成融洽温暖的心理气氛,这样的家庭心理气氛必定会成为孩子身心发育最深厚的土壤。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就会心情愉快,身心健康;反之则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平等对待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情交流
很多家长错误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还有精神、情感的需要。情感交流要从初生就开始。
给予自由
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育统一
父母的教育要和幼儿园、学校统一;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结果谁的都不听。
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父母的豁达、开朗、诚恳、宽厚,孩子也将秉承这些优点。
给予信任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候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言的必要。
宽容对待
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孩子,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伺候”。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孩子的选择和追求。
鼓励大于批评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的?”当孩子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好父母不会说出这10句话
好父母应是通情达理而不应是“厉害”的。厉害只能意味着蛮横、粗暴、专制、无知,它只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反感和恐惧,而成为拒绝教育的阻抗力量,给父 (母)子(女)关系带来隔阂,并印上父(母)子(女)感情交流的阴影。下面这十种对孩子伤害最大的言行则应该永远从好父母的世界中消失。
1. 恶言:傻瓜、说谎、无用的东西。
2. 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3. 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4. 压抑: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6. 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 哀求: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 抱怨: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9. 贿赂: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
10. 讽刺: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
好父母是否具备了作父母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状态,要知道孩子对父母的模仿学习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陈旧观念和不良习惯容易被孩子习得,而父母良好的性格品质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为此,父母应当经常调整自己,总是以理智、通达、自信、积极的状态站在孩子的面前。
好父母,就应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照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千万莫硬性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要求,还要注意给孩子减轻过重的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