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凶、在外怂,我们该怎么引导?
老梁的24节人情世故练达课:社会艰险套路多,我帮你来击破!
你家的孩子在你的面前凶吗?在外面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孩子在家凶、在外怂,我们该怎么引导?你有方法吗?
阳阳今年8岁,平时在家里胆子很大,大呼小叫,家里人都拿他没办法。可一出去和朋友玩,有的孩子霸道强势一点,他就被吓得畏畏缩缩不敢说话。
家长在的时候,阳阳还稍微胆子大一点。在人多的时候就不敢表达自己,自尊心特别强,老师也说他脸皮特薄,没有自信。可为什么他在家里的时候和父母犟嘴,出去就什么都不敢了?
关于孩子“窝里横”的问题,真的让很多妈妈很头疼:在家生气他的任性霸道、出了门担心他的胆小怕生——这孩子怎么就不能平衡一下,在家乖一点、出门胆子大一点呢?
接孩子放学时,有个场景让人难忘:
规规矩矩排好队伍从校门口出来后,有的孩子一不开心就对家长各种找茬,乱发脾气。如果这时正好有老师经过,孩子又立马恢复成“小绵羊”,大气不敢出。
孩子“欺软怕硬”是小艾跟宝妈聊天中常常聊到的一个问题。
家长找不到问题的“病根”,除了为孩子发愁、怒其不争之外,真的是一筹莫展。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原因很简单,家里人过分宠爱,在家里,所有人都对他百依百顺,无条件满足他,没有人舍得去凶一下去管一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里人都是呼来喝去的,养成了一种习惯。
在外面,没有人去迁就顺从他,在家里呼来喝去的那一套在外面不管用,换句话说,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跟别人打交道,就会感到胆怯害怕,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这样的“两面派”性格。
当孩子到了一岁多两岁的时候,慢慢学会说话增进和家人的互动。家就成了孩子第一个人际交往和情绪训练的实验场。
细心的爸妈会发现,孩子并不从一开始就这样。有些孩子大概是从三岁起,或者两岁多,才出现了“窝里横在外熊”的情况。
这就是孩子在之前的行为探索中形成了这种模式。而更早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和家里人,没有在他的探索中给予正确的反馈。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孩子调整呢?
1.让孩子自己去适应
就是尽可能的多带孩子外出,让他去接触更多的人和新鲜的事物,即使最开始他只是躲在旁边默默观察,这也没有关系,对他来说,这也是学习社交的一个过程。当他对周围的人或事有了足够的了解,很可能就会萌出想要参与进去的欲望,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去和小伙伴交流或玩耍。
2.树立原则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建立平等健康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避免“众星捧月”似的围着孩子转,把孩子看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小到餐桌礼仪,大到吃苦耐劳、尊老爱幼等,规范孩子行为及习惯。必须让孩子明白,爱里的容忍也有底线,不能触犯原则。孩子会不会有变化,多半取决于家长坚持的力度,你不能坚持,孩子的坏习惯就改变不了。
3.放手磨炼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4.善于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对于孩子畏缩、自卑的行为,如不敢多带带上街,不敢上讲台发言、对自己感到自卑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处在探索世界的阶段,一切都还来得及!
要知道,社会这个“真刀实枪”的战场可没有那么多包容和迁就,我们给孩子历练的越多,在社交中才会更自信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