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选入两篇鲁迅作品 其中包含《少年闰土》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外古诗文】教育部统一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今年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此外,新编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数量,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9篇,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132篇。据介绍,新编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新语文教材中,小学选入两篇鲁迅作品,包括《少年闰土》等,初中选入六篇鲁迅作品,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一数量与过去教材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语文教材中到底该不该有鲁迅作品,要不要体现的鲁迅思想?这是个争议了很久的问题,如果说这个争议分成两个派别的话,那就是现代派与历史派。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曾经在“真语文”推广活动现场表示,“语文学习应该就是让学生把一个个的道理通过词语、句子、方法、逻辑等等写出来,但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相当薄弱。这就是假语文的一个重要表象。”王旭明认为,国外没有专设思想品德课,所以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传播。而我们国内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在语文课上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王旭明的观点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因为语文学习的目的确实在于让学生把一个个的道理通过词语、句子、方法、逻辑等等写出来。但是任何课程的设置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截然孤立的课程自古至今都不存在。尤其是语文课,它不仅是词语、句子、方法、逻辑的组合,而且还是历史文化及各种思想的传承载体,而如果将这些固有的内涵全部剥离,没人相信这就能成为造就杰出语文大家的捷径。
词语、句子、方法、逻辑,这些对于语文来说很重要,但是这些并不是先天存在于世界的固有概念。恰恰相反,这些概念的存在正是产生于更早的人类思想的表达,假如没有思想表达的需要,就不会有这些概念的出现。它的存在完全依附于文化思想表达的需要,它只是文化思想的衍生物,而不可能成为独立于思想内涵之外的唯心之物。而如果说学习语文,就必须将思想内涵放弃,那么也就等于是说研究鸡蛋就必须放弃对鸡的理解,然而这显然是一种不可能的割裂。
因此,对于王旭明的这一观点,其正确的地方是说出了语文课的主要目的,但错误的地方却在于他用主要目的替代了所有相关土壤,而将语文课看成了一门悬在半空无需栖身的纯粹概念,并将之称为“真语文”。语文课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就象不可能存在没有思想依托的哲学一样。不管在讲台上怎样讲语文这门课,都不可能剥离文章里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