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密考、简历被禁止,特长生被取消该怎么办?

144
作者 申兰阔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22 10:53 字数 5405 阅读 1327评论 0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外古诗文】

1、密考、简历严禁后,孩子只能听天由命了?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学校目前为止有可能使用的“掐尖”方法有哪些:密考、简历筛选、面谈、直接联系(提前摸底拿到本区或附近小学的尖子生名单)。

我们假定以后前面两种方法都不可行了,那么我们就还剩面谈和最后一种很被动的方法。

想要被学校直接联系,只能尽量让自己在校表现好一点,成绩再拔尖一点,让老师学校能够关注到,毕竟校内成绩的比拼其实远远不够残酷,甚至可以说太温柔了,专业点来说就是区分度不够大,1分真的可以赛千人。不过这也是合理的,毕竟小学的期末考试本身就不是被定义成中高考这种选拔性质的考试,不需要分出三六九等。

15234347889405f16a7a4bc.jpg

但其实,作为一名老师,谁不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够去到社会上公认的好学校好班级里去呢?如果只靠“推荐”等学校主动找上门,我家孩子有优秀到这个份儿上吗?我想,更多的不是属于那1%的学生,那他们呢?就算学生真的很优秀,酒香还怕巷子深呢,万一明珠蒙尘了呢?

所以我们还能依赖的是面谈?

虽说面谈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各项能力,不过毕竟是比较主观的,片面的。如果你家孩子本身就是不善交谈,甚至就是不善表现自己呢?面谈这种方式,早已筛选了一小部分不适应面谈模式的好学生了。只能说面谈是一种方式,但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2、特长生取消了,是不是特长生就没有出路了?

在我看来,绝对不是。

从功利点的层面来说,政策要求的是2020年前要取消,那18、19年呢?

前两天才刚出炉18年的省市属学校的特长生招生计划(点击查看),已公布的学校特长生招生计划数与上年持平,并没有减少,所以我估计,19年可能会减少比例,但还不至于会取消,所以现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可以好好考虑一下特长生这条路的。

远一点看,政策只是说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特长生招生,那高中阶段呢?在尚未达到十二年义务教育大理想之前,应该还是会继续招收特长生的吧(高中特长生只需达到到目标学校所在批次的最低投档线即可),所以,特长生未必没有出路。大不了就初中大家都就近入学,到了考高中特长生依旧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进入更好的高中!

1523434789037b87ad9043d.jpg

再远一点看,这样的政策出台,已经不是特长生出路的问题,而是在逼迫着社会对特长生认识的转型。以后,“特长生”不能再作为一种升学途径了,而是升学必备条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再早些的时候,今年1月份省厅发布的《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的征求意见稿(点击查看),《意见》(简称)里提出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升学重要依据或参考,并将覆盖全省小学到高中学段。

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我感觉像是现在的体艺特长生换了一款味道,我们且来看看这两个方面考察的重点指标是什么:

15234347891302171950145.jpg

如果说对于“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的考察可以松点,比如能跑步、打羽毛球能发球,唱歌不至于五音不全能算过关的话,似乎我也能轻松达标。不过想要获得县级以上等奖项,这难道不是原特长生才会去关注的事情么,难道现在也要“全民获奖”了?

照这样下去,“特长生”不是升学的其中一条途径,而是每个人的必备素质!

3、民校是不是也要电脑派位了?

这个问题,近期内的答案很显然,不是。

民校电脑派位,只能说暂时还只是上级部门的美好愿望,相关文件中也只是建议、引导民校通过派位方式解决报名人数大于招生人数这个问题而已,若真正要落实,还有一段路要走,所以这方面暂时我们还是不用太担心的。我想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还是上述第二个问题。

4、小升初,未来,何去何从

1523434789205ba71dcd4e0.jpg

某家长的投票截图

看到之前“LZ风波”后某报社发起的投票结果,大家还是希望能过上一种可以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一种可以靠自己努力换取好前途的生活。虽然知道政策的初衷绝不是希望大家变得“听天由命”,但现阶段却显得十分的“力不从心”。

所以,如果有人现在要问我以后小升初该怎么办?只能派位/直升了吗?很抱歉,您可能只能看到我稍显迟疑的眼神和不知所云的嘴巴,毕竟,作为老师,我也很迷茫。我确实不知道还有什么合适合法的方式去告诉那些好学校,快来看看我的孩子有多优秀,快来带走我这些优秀的孩子。

1523434789187cc1f477bd3.jpg

我只能和众多迷茫的家长一样,不断用心栽培我的每一个学生,不管如何选拔,何种方式选拔,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总是没错的。

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除了教会学生做人,还要给予他们强有力的升学竞争力。

作为父母,你们也是。

毕竟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你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