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心倍受煎熬的小升初家长的心声
漫长的小升战役终于落下帷幕了,备受煎熬的身心也该松弛了,回想起这两三个月的经历,真是感慨万千。
我孩子的户口及学籍都是石景山区的,众所周知石景山区的教学质量及环境都远远不如海淀区,而且稍好点儿的学校也少之又少。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想中学一定要考到海淀区。为此在孩子四年级时我们就花了两万元的赞助费把他转到了一所相对好点儿的学校上学,并在五年级时考入奥数网精英班学习奥数。一年多来孩子及家长就没过过周末,那份儿辛苦自不比说了。经济上的负担、身心的疲惫为了什麽?还不是想让孩子能上一所好中学。孩子也算争气,数学学得不错,大大小小的奖也获了几个。
再今年的资源杯赛中初赛117分,复赛73分。在成达杯赛中经过复赛进入前300名,被分到了三班。本来我们以为这回孩子总算能上所好中学了,殊不知好不容易熬到海淀区小升初政策出台,一看傻眼了――几所重点中学除人大附中外均只招海淀区的。我就不明白了,难道只有海淀区有好孩子吗?我们石景山的孩子也不差呀,为什麽连个机会都不给?户籍及学籍是我们能选择的吗?我们想让 孩子受好点儿的教育错了吗?如果中国的教育不这麽两极分化的话,我们至于这麽累吗?(编辑说明,从录取的情况来看,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外区学生,但是跨区难度确实比本区略高)
抱着一线希望我们抱着孩子的简历一个个学校跑,去乞求,去看他们的白眼。为了孩子我们忍辱负重,低三下四,好话说尽。本来我最抱希望的是首师附,原因有三个:
第一他们有外区名额。
第二我们在三班。一年多的学习我认识了好多孩子和家长,前两个班的孩子基本上是海淀区的,而且好多是华校一、二班的,他们根本不上。
第三,我们多次给首师大打电话,并在培训班中多次询问老师及有关负责人,他们看了孩子成绩后一直说孩子成绩不错,耐心等待,肯定没问题。我们就在这希望中等待着,煎熬着。忽一日在等待孩子下课时惊闻一家长说她的孩子以跟首师大签约了,而且160人已定完。不亚于一声晴空霹雳,我当时脑中一片空白,直到孩子焦急的呼唤我才醒过神来。望着孩子天真的小脸,期盼的眼神,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对他讲。我故做轻松的对他说:“首师大已签约了,没有你。”
孩子看了我半天,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我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不只该如何安慰他。忽然,孩子停下来望着我说:“妈妈,我考得很好,为什麽他们不要我?为什麽我考上了还得低三下四地求他们要我?如果我和海淀区的孩子考一样的分,他们应该先要我,因为我比他们起点低,我更有潜力。”
我无言以对。从那儿以后原本活泼的孩子沉默了。虽然他每天仍在学,但我知道他的心里有多苦,有多困惑,他只是不想让我着急。我真怕他从此厌学,可我又不知怎样开导他。不久后的一天他突然再上课时高烧40度,可还是坚持上完了课。回家后我问他:“你这次生病是不是与你考试有关?你心中是不是很郁闷?你是不是心中很不甘?”他点点头说:“我努力了这麽久,他们还是不要我,不过妈妈我在石景山也会好好学。我不怪你们没钱,可你们为什麽要把我生在石景山区?要是把我生在海淀区该多好呀。”
摸着他滚烫的我告诉他:“你的户口与你的长相一样,不是你能决定的,是父母给的,你的失利在于你并没比海淀区的孩子有很大的优势,如果你资源杯复赛考90分结果也许会不同。不要在一分上与人争上下,你要比他们强好多,这样你才有机会。”
伴随着失望与无奈,我们报考了十一学校,因为它离我们最近,而且口碑也不错,只是学费太高,为了孩子我们别无选择。考试哪天,在众多的考生与家长中,望着孩子孤独的背影我真担心他能否正常发挥。终于等到了十一的录取电话,他在没有三好生加分的情况下考取了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当时我们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因为他没有被挫折所打倒。我对孩子说:“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后来我们又被一所更好的学校实验班录取了,且是公费,最终我们放弃了十一学校。
平心而论,我的孩子并不非常优秀,但他聪明、好学、有上进心,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塌实,肯学。不管他能否如愿考上重点中学,我都认为他尽力了。相信经过这次挫折他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我要说的是如果中国的教育能真正做到公平、义务、各区县教育均衡发展,孩子和家长会活得更快乐。中国的教育家们,看看那些无助的家长和孩子,你们难道不该做点儿什麽吗?恢复统考制度真这麽难吗?现在这样还不如统考呢,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