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相关:对于“后进生”家长要多鼓励
案例:
孙玥已经读到初二,作为家中的独苗,得到了六位长辈的疼爱,加上她的性格外向,非常机灵,就连同一个小区的叔叔阿姨们见了,也总是喜欢拿她作为自己孩子的榜样。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一到课堂却像换了一个人,蔫头耷脑,不是偷偷看小说就是睡觉,回答问题常常声如蚊蝇,着实让老师伤神。因此孙玥的成绩成为老大难,不仅作业常常得到老师的红叉对待,混到初二已经从中等水平变成了几门功课不及格。
作为商人,孙玥的父母坚信将孩子转到一个“品牌班”,整体水平偏高的环境将会带动她的学习劲头,可结果是一个学期下来,她非但没有变得更努力,反而开始讨厌上学,整天和一帮沉迷网游的同学同进同出。
案例中的孙玥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典型代表,像她这样的孩子一个特点就是学习成绩落后,不爱学习,但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引起的,因为他们在学习之外的其他智力活动中都表现正常,甚至于有的表现出平均水平之上的水平。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后进生身上都表现明显。专家认为,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上调,不存在智力绝对落后的个案,造成孩子们成绩后进的原因中,非智力因素占到绝大比例。
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对孩子们的成绩产生作用,但通过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情绪、习惯,最终影响成绩。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有些孩子迷恋上网、打游戏,他们在玩乐中的兴趣很浓,能不吃不喝坐在电脑前玩上大半天,而一旦要求读半小时英语课文,他们就会特别为难。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不力,将直接影响其升学后的表现。随着年级上升,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孩子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地应对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的现象。在高中阶段,要求孩子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孩子还只是一味地依赖老师,没有自己的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关系变得稀松时,孩子就无所适从。
心理反应理解后进的家长万岁
在传统观念中,后进生被当作坏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或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没有信心,消极,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会影响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等。
因为成绩后进,同学和不理解的家长容易将其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长此以往人们认为后进生喜欢做坏事,即使他们做了一些好事,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周围环境的信任缺乏使得孩子将委屈感慢慢转化成戒备,表现对关爱的不理会与漠视,不轻易地接受别人也不向别人示好,这其实正表明他们需要关爱,需要理解和信任。久而久之,后进孩子的理解与情感需要被忽视了,他们从心底里开始“抱怨”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甚至破罐子破摔,处处和长辈对着干。
各个击破朋友立场助立信心
从这点上来说,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万女士提醒家长:要多多理解孩子,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多抽出时间来陪同、关爱孩子的成长,不仅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也能缓解他们对学习、社会的厌恶情绪。
目前“80后”家长喜欢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处,事实证明这对于调动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很有用。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