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西颐小学:打造京剧艺术教育特色品牌

144
作者 对你好ihuoi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4 10:20 字数 4626 阅读 1513评论 0

前不久,少儿版京剧《赤壁》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华彩上演,1000余座位座无虚席,两个多小时的演出高潮迭起,叫好不断。此番赤壁之战,由111名少年儿童“挑大梁”,其中就有来自海淀区西颐小学的54个孩子。

前不久,少儿版京剧《赤壁》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华彩上演,1000余座位座无虚席,两个多小时的演出高潮迭起,叫好不断。此番赤壁之战,由111名少年儿童“挑大梁”,其中就有来自海淀区西颐小学的54个孩子,他们中不乏全国小梅花金奖和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获得者。他们个个生龙活虎、精神抖擞,扎实的功底和入木三分的演绎着实惹人喜爱,赢得了专家的一致赞许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是西颐小学多年来发展以传承“京剧文化”魅力为特色的艺术教育的结果。“读书学艺并举,校园梨园合一”,每当人们走进西颐小学的大门,“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巨幅照片立马跃入眼帘。在这里,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人人都会“京腔京韵”,个个都能“唱念做打”。尽管大家是业余学艺,却有着专业的水准。

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西颐小学地处中关村腹地,是一所以国际化办学为主要特色的公办小学。学校规模虽小,但深知“打造特色是立校之本,内涵发展是成功之路”。本着“普及京剧知识,培养审美情趣;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办学宗旨,学校提出了“唱好中国腔,彰显民族魂”的口号,以探索“京剧特色引领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实践模式为重点,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拥有文化底蕴、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同时,学校以“京剧文化”为切入点,开发京剧艺术课程,让我国学生和来自美、日、韩等国家的外籍学生一起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这一国粹艺术,在西颐小学的校园里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正如西颐小学校长肖建宇所说:“京剧艺术教育收获最大的是孩子,通过近些年的普及,孩子们不仅喜欢上了京剧,还让很多外国的小伙伴儿了解了中国的国粹艺术。”

构建京剧校本课程

语文课,学习京剧知识;体育课,全面普及自编自创的京韵体操;美术课,学画京剧脸谱……在西颐小学就读的孩子们,总是能在不同的课堂上学到丰富的京剧知识,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04年,西颐小学在全市率先将京剧引入课堂,开设了别具一格的“京剧国际教育课程”,逐步构建起京剧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为打造京剧艺术教育品牌,学校还积极开展京剧文化系列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定期举办京剧特色课的观摩研讨,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横向沟通,充分发挥教师之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教学研究中提高,在教学研究中感悟。

结出京剧教育硕果

在普及京剧艺术的过程中,西颐小学发现了很多好“苗子”,并于2004年正式成立了“海淀少年京昆艺术团”,为这些“苗子”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成效。

2008年,学校京昆艺术团成为北京市首批少年金帆京剧团;截至目前,艺术团的孩子们在全国戏曲大赛中已经连续7年获得11项金奖和2项银奖;艺术团还先后承担市区重大演出任务80多场,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也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艺术团还曾应邀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把京剧这一“国粹艺术”向世界人民传播;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西颐小学大力发展京剧艺术教育,有力弘扬了京剧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传承非物质文化外,学校还深化课堂文化、打造物质文化、营造精神文化、建造社区文化,以“五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积极打造京剧教育特色品牌。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米粒妈妈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升小攻略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