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未来究竟有什么变化,让专业人士告诉你

144
作者 西西0711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11 10:32 字数 9173 阅读 1325评论 0

近年来,北京市内在推进学区制和集团化,这个工作应该说下了很大力气,而且发展的也非常迅速。本市学区和集团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

近日随着2018北京市教育工作预算文件的出台,一下子将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了明年北京市的教育工作方针上,针对这一情况,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张凤华,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负责人、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海淀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的主任王振惠三位北京教育届人士将通过自己对于政策的解读给大家带来全新的认识。

本市学期制和集团化办学发展迅速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张凤华: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市内在推进学区制和集团化,这个工作应该说下了很大力气,而且发展的也非常迅速。本市学区和集团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市中小学教育集团达到了158个,涉及到的学校呢也是415这样的法定学校,已经覆盖到了全市各个区域。学区已经达到了131个,涉及到的学校是1053所法定学校,这个已经占到全市中小学总数的64.6%,这个应该说优质资源的覆盖率是大幅提高了。

从政策支持层面,一个是加强市级统筹和引导,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比如市级统筹了在京高校、教研科研部门,以及优质的民办教育,还引了一些外教。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把这些优质资源给分配和供给到一般的普通学校,增加优质资源的供给,这是从市级,引领扩优改革。对于区级来说,主要就是引导各区通过学区制、集团化,包括九年一贯制的方式进行优质资源扩大。

第二就是加大了市级经费投入,从2019年开始,每年有4400万元市级引领性支持经费,支持各区集团化和学区制改革。

第三个是加强了改革项目研究,比如我们委托了北京教育学院,组成了专家团队深入到各个学区和集团学校,进行跟进性的指导、研究,也帮助学区和集团梳理他们的经验。

第四就是开展调研,我们今年上半年对全市的集团化办学进行了全面调研。今年下半年又面对全市做了学区制改革的全面调研,通过调研初步梳理和总结各个学区和集团办学经验,为制定下一步政策做了很好的铺垫。

主动破解择校难题 北京教育满意度增幅全国第一

张凤华:为了破解择校难题,市委市政府包括教育部门下了很大的决心,出重拳,打组合拳。我们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比如先治“标”,通过完善入学政策,规范入学行为,遏制或者缓解择校热。当然光堵还不行,还得疏。最主要就是要治“本”,治本就是要增大、扩增义务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成为优质学校,办好百姓身边的学校,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所以,如果说健全入学的规则是让学生和家长不能择校,那么扩大优质资源就是让学生和家长不必择校,他可以在家门口就上好学校。

有几个数据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比如说通过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这种方式,我们优质资源供给大幅增加,与改革之前相比,中小学的优质资源扩增了近三倍。另外从就近入学率来说,2019年小学就近入学率是63.7%,初中是76.82%。到了今年(2019年),小学就近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9.66%,初中就近入学率达到了95.84%,比2019年初中入学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了,某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布2019年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报告,北京的满意度与5年前相比增幅达24.18%,排名第一。

学区制改革让教育资源共享

王振惠:我们学区内有12所中小学,其中有五所是我们市区级的示范校和优质校,那么还有四所学校是正在建设中的海淀区的新优质学校。从学区制改革以来,我们为各个学校就是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搭设了一个中关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我们各委员单位里边的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涵盖在里边了,比如说有场馆资源48项,有人才智库81项,在线资源111个,课程资源有69个,还有一些专属的定制资源。每个委员单位既是贡献者,也是平台共享使用的受益者。

像我们很多学校确实不论是原来规模大小,发展先后,还是资源多少,大家都可以平等地享受这些资源。比如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在线资源,那么这些资源都是科学家们把最新研究的科学现象,用视频的方式制作出来,孩子们就可以免费、无偿地使用这些资源,包括老师备课,他也可以用这些课件,为我们整个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真的是提供了助力。

集团化办学让彼此取长补短

李志伟: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它是跨着小学、初中、高中的跨学段集团。同时广中还比较特殊,它不仅跨学段,还跨区域,我们既有东城区的学校,也同时跨着平谷和房山,这样13所学校联合在一起的一个教育集团。

我们集团的几所学校实际上是在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共谋发展的这样的一个理念指导下发展建设的。每一所学校都有它优势和特色,大家彼此取长补短,比如从学校管理上来讲,广渠门中学是优势,其他学校跟我们学习,就是广中的管理的标准。

另外从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各个学校之间可以把优势师资拿出来,让优秀的老师带动和促进其他老师发展,比如我们会通过视频备课形式,通过大教研组形式,让老师们组团壮大,形成区域教育集团里边的优势师资。从学生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多元发展的一种教育、生态,然后在这个生态当中让它长的强壮,成为栋梁。通过这三年的发展来看,各个学校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从我们今年中考优秀率来讲,整个广中教育集团优秀率平均达到了85%以上。

学区制、集团化办学仍需实践探索

张凤华:学区制改革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学区制还毕竟是个实践探索的过程,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学区的职能定位和职责边界的问题,学区应该来说它是一个协调机构,要统筹资源,协调各方,而不能让学校感觉到是多了一个“婆婆”。再比如学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问题,有些组织的功能、职责还不是很清晰,有待完善。学区还应该是共商、共制、共建、共享的这样一个协调机构。应该建立这样的制度和长效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到现在为止,对于学区的价值和作用,其实不管是教育系统内部还是社会上,可能还都不是一致的观点。那么顶层设计和整体的布局,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细。特别是对学区的赋权、指导、保障、督评,可能还需要更清晰、完备和更有效。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是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来加大宣传,让大家更明细学区的职能和它的作用。第二还要明确它的定位和进行一些制度设计,比如要搞清学区该管什么,有哪些不该管,如果管应该怎么管。第三还是要加大一些政策的研究,提供一些保障的机制,特别是大家关心的人事薪酬,教师的流动包括课程建设、资源共享等等,这些激励性的保障性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对于集团化办学,有些家长会担忧发展过快“浓茶变淡茶”。应该说集团化推进确实比较快,但是成效还是明显的。问题也存在,比如说配套措施还不是很健全,优质学校要派出优秀干部和教师到集团内的普通学校去交流轮岗,那么这就出现了优质校自身的编制不足的问题等。所以,我们一方面在研究制定一些配套政策,比如对于优质学校的校长、干部教师,他们多付出了,他们人事薪酬怎么解决,师资流动有什么样的制度,包括评职评先这些方面,还有一些设施、设备共享等等,这些付出需要有一些极力性的和保障性的政策。第二个要加大对他们的指导和支持,我们也觉得集团不适合过大,还是要适度规模。第三就是还要加强督导,怎么保障集团内每所学校质量提升,使名义上的优质校真正成为实质上的优质校,我觉得这个可能要加大质量的监控,加大这个督导、评价。

声明:本文转载于教育面对面RBC微信公众号,由米粒妈妈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北京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