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今年开学没“新闻”

144
作者 莎女子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5-03 09:58 字数 5633 阅读 954评论 0

全国中小学今天开学。

“今年开学有点啥新闻?”“今年开学貌似没啥新闻……”这样的对话,近日多次出现在编辑部,出现在教育一线记者与教育界人士的对话中。

“果真没新闻?”“为啥没新闻?”记者的不停追问,多半是出于职业的敏感,以及既往固定思维模式在作祟。想想,哪一年的开学,不是“新闻”迭出啊。

曾记得,有一年开学,华尔兹风刮过校园。“全国所有中小学生每天都必须跳校园集体舞,其中男女生手拉手共跳的华尔兹将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这则新闻所掀起的争议空前热闹。先是计划从上到下培训舞蹈师资,然后便是印制光盘发到各地,再由各省市举办华尔兹舞培训班让老师们先学先会。同时,一个更宏大的规划也随之出笼——计划继续组织专家,每两年编出一套新的华尔兹舞,不断推陈出新。撇开让中小学生们跳起来、动起来的伟大意义,单从事后多年的进展来看,校园还是那个校园,舞蹈还是那个舞蹈,只有那挑灯夜战忙于应试的疲惫影子,还是那么长。

曾记得,有一年开学,最抢风头的是京剧。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等10省市被要求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各地还要在相对集中的城市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鼓励广大音乐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培训提高,掌握京剧教学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全国推广的京剧唱段,分别是:一年级《报灯名》、二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年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四年级《接过红旗肩上扛》、五年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六年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七年级《儿行千里母担忧》《猛志在胸催解缆》、八年级《趁夜晚》《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九年级《智斗》。单看这张曲目表及昔日的“样板戏”唱段,随之而来的争议之热闹,也就不难理解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不了了之”或“半途而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还曾记得,有一年开学,师生们翻开语文教材,突然发现鲁迅少了。孩子们从小学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难道真的一语成谶?自此后的几年,每逢开学,只要被收录的鲁迅作品多了还是少了,都会引来一阵面红耳赤的论战。更有“砖家”呼吁把“韩寒们”请入教材。

……

前几年,几乎每逢开学日,都会爆出减负的猛料新闻。例如,2013年8月末,《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等规定,引起广泛争议。部分教师、家长及教育专家普遍认为该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似乎有些矫枉过正,部分规定难以执行。综观以往的减负,又往往习惯于在开学伊始最具新闻性,也最具轰动效应,但每到临近期末特别是升学季,再严厉的减负令,又多半会陷于“习惯性流产”的尴尬。

开学时日,“新闻”生猛。套用朱自清的那句名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想也是,热闹过后,孩子们又能真正有哪些收益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会迎来怎样的春天呢?可惜,没有。或者说,很少。

反观今年,操场上没有了华尔兹的嘭嚓嚓,教室里没有了京剧的西皮悠扬,语文书里的孔乙己闰土阿Q不再进进出出,各种软硬兼施的减负令也不再使出浑身解数……没有“新闻”的新学年,这学还怎么开?

其实,根本不用庸人自扰。今天,放眼全国,哪一所中小学不是在清晨就迎来欢天喜地的学生们蜂拥而入?哪一所中小学不是照例同升一面国旗,同唱一首国歌,同上开学第一课?静下心来想一想,没有“新闻”的开学,才是最好的开学。没有“新闻”的教育,往往也是最纯真、最质朴、最认认真真明明白白的教育。

五年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如今已进入中期。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均条分缕析,既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总纲,也是处理和攻克各种教育难点、焦点的行动指南。去年出台的我国高考改革方案以及配套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早已把未来民众最为关心的考试、招生改革的路径设计得清清楚楚、科学有序。有了纲要,有了方案,这么偌大的新闻,接下来需要的不是再用一个个博眼球的“小新闻”去烘托,更不需要用那些几成花边的“新闻”或老调重弹的“新闻”去抢镜头甚至稀释教改的大政方针。

“你说,我念经的时候佛祖能听见么?”“听见,肯定能听见,那老头最爱搞闲事了。”大圣归来的这段对白令人发噱。同样,念好教改之经,最好也要心无旁骛,少一点搞闲事、搞杂事。

正因为如此,少了新闻的开学,少了新闻的教育,不能不说是件幸事。

议论文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