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初三期中化学试题分析及后期学习建议

144
作者 果萃花语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4-27 10:18 字数 5428 阅读 791评论 0

一、试卷分值分布

二、试卷整体难度及特点

本套试题整体难度不大,较去年期中难度有所下降。整体特点延续了北京化学命题的一贯特点:重视基础,考察全面细致,主要考察学生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第24题和第32题。但是题目缺乏创新,也没有陷阱题,对学生挑战不大。在细节上,本套试题有几点变化,比如对于物质的变化和空气组的考察成从选择题变成填空题,比如选择题最后一题出现一道很久未再出现的化学式的计算。

当然,也有老师指出试题中有两处处不太严谨,例如第25题第5小问C选项,考察“S”是否能表示“硫原子”,根据人教版教材(P61)“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所以准确说,“S”能表示“一个硫原子”,所以C选项说“S”表示“硫原子”可能存在争议。至于第30题第(3)小问,题目问与PM2.5相关的物质。考察空气污染的问题,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两类: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可吸入固体小颗粒。PM2.5的概念教材中没有介绍,但在课堂中一般都说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所以本题选项不会给学生选择正确答案是带来困扰,但其科学性准确度需要专家来鉴定。

三、典题分析

第23题,题目考察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实验现象的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一直是化学考试的重点,主要围绕原理、方法、现象、装置的考察。其实这类题目可以归结为压强引起的变化问题。有关压强的变化无非变大变小两种,导致压强改变的原因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和气体体积的变化。现象也只有几种情况,气球膨胀或缩小,页面上升或导管口出有气泡产生,当然具体题目要具体需要分析。

本题,缓缓推动活塞后,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增大,所以左侧玻璃管中的页面上升,因此选答案C

第24题,结合题目信息,分析现象得结论的能力,题目说“观察到试管A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说明Cl2能溶于水,至于其是否能与水反应不能从此现象中得出,虽然氯气确实能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第25题,化学式的计算,很久没有在海淀化学统考试卷中选择题部分出现了,刚看到还比较兴奋,但看过之后发现不难。考察学生一个等式“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X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这类在平时练习比较多,在学而思讲义中也有出现。根据题意A元素占40%,所以B元素占60%,所以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题目已知这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3,所以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6,所以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32,选A。

第32题,考察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中考化学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同学们来说,会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只要能严格按照题目所给信息规划自己的答题语言,相信得全分不是难事。

总结这种分析题目信息类的题目,是否在答题过程中把每条信息都利用上是检验答题是否正确的最好保证。比如本题,第(3)小问问油状液体是什么,利用题目【查阅资料】的第3小点,马上得出答案是戊烷和癸烷,至于生成原因,【查阅资料】的第4小点并结合第2小点,能很明白分析出:在一定的温度下,碳原子数较多的固态碳氢化合物分裂为碳原子数较少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所以有戊烷和癸烷产生。

题目第(4)小问,根据实验I、II、III的实验目的,能很容易写出答案。

至于最后一问,总体前面几问,发现【查阅资料】的第1小点还没有用上,因此最后一问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第1小点展开,结合实验IV的实验现象,我们知道在内焰中碳原子数较多的固态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会产生另两种可燃性的物质:C和氢气,而第1小点说“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因此我们可以想到内焰最明亮肯定与C和氢气有关。所以,最后可以回答为:在内焰处,碳氢化合物分裂为碳和氢气,更容易充分燃烧,所以内焰火焰越明亮。

四、后期学习建议

期中过后,在期末之前,还有“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几个内容没有结束,这里提醒各位同学,经历了化学的第一个难点微观世界之后,化学的第二个难点“化学方程式”即将来临,需要同学们格外重视,另外“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中考中与酸碱盐结合最紧密的部分,所以需要同学们在本学期就这两部分的内容打好基础,勤做练习,在寒假班学习酸碱盐时做好知识的综合。

相关阅读:

2012年海淀区初三上学期物理试卷分析

海淀期中统考作文题《_____正当时》解析

作文大全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