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明年起不评省级“三好学生”上海是否也应如此上海分站
近年来,各地对评选“三好学生”的争议时有出现,但都只是停留在探讨和争鸣阶段。然而,近日浙江省教育部门正式提出,从2019年起,中小学将不再评选省级“三好学生”。那么,沿用了数十年的“三好学生”称号退出历史舞台,对青少年的成长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加分”引起种种非议
我国自1954年起开始在大中小学推行评选“三好学生”,以此作为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是社会、学校和家庭鼓励青少年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一种激励机制。然而,近年来在评选“三好学生”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负面现象。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秘书长芮彭年说,像“三好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可以加分这一条,就引起各种非议和不满——如果评选程序不透明、操作不公正,就会让不够标准的学生当选,对真正优秀的学生造成伤害。
2012年3月,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发起停止评选“三好学生”的提案,认为该评比弊大于利。因为在有些地区有些学校,“三好学生”成了优质学校录取的必要条件或优先条件,还容易滋长腐败的利益链。
教育部表示“不干涉”
综观各地各校近年来的实际操作,“思想品德好”的标准比较宽泛,对“学习好”的标准大抵是要求考试成绩名列班级或年级前茅,若能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则更佳;而对“身体好”的标准则会掌握得比较松,一般以通过体锻标准或体育考试成绩合格即可。此次浙江率先在省级评优活动中取消了“三好学生”项目。而在之前,该省已有多个市取消了市级“三好学生”的评选,代替以“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
针对“三好学生”评选是存是废的争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表示,教育部并未对“三好学生”评选作出统一规定,“三好”只是一种鼓励形式,无论什么形式,只要面向全体学生,只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部都是鼓励的,无论实行或废止,教育部都不会干涉。
盼程序公正剥离功利
不该过早地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标签、不该将过多的荣誉和利益集中于“好学生”身上,这也是主张停止评选“三好学生”的理由。但在芮彭年看来,“三好学生”评选的积极意义仍应得到肯定,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工作,“三好”的榜样作用仍是一种正能量,关键是评选的标准要与时俱进,程序也要更加公正公平。
而在上海吴淞中学校长张哲人看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激励机制,因而世界各国都会有给予优秀大中小学生的荣誉称号,我国的“三好学生”评选历史悠久,深入人心,目前看来还很难找到如此为社会所认可的荣誉称号。而在具体的评选过程中,则应剥离掉附加在“三好学生”身上的诸如考试加分等功利因素,而且,评选的标准也要从传统的“德智体”扩展到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