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学校推行走班制新高考倡导学生学会选择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已经有一个半月时间了,对于这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上周四,翁铁慧副市长再度做客《对话市长》,与市民共同探讨上海高考改革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本市不少高中也已迅速做出反应,“上马”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一:选择题
“学会选择”是人生最重要素质之一
高考改革一锤定音,新高考2019年全面试水,摆在2019年高一新生面前的这道“选择题”到了必须做的时候了。很多学生心中既是憧憬,又感忐忑。
对此,翁铁慧副市长指出,这种心态完全能理解。但希望大家认识到,现在是一个选择的时代,学会选择,是一个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人生未必赢在起跑线,而往往是赢在转折点的选择。通过高考改革,使学生面临着更多选择,学会选择就是抓住了机遇,了解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为自己终生的事业、终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选课走班制,将课程难度分级
高考改革方案推出后,本市一些学校做出快速反应。育才中学将课程难度分级,推出A类B类课程,以适应不同难度的合格考和等级考要求。本周末,育才中学高一学生就将迎来第一次选课日,一次选完两年的课程。据育才中学副校长汪秀红介绍,考虑到学生时间、精力有限,自身兴趣也各不相同,为了更有利于优势科目的形成,学校除了高考必考的语数外,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学科分成A、B两类:A类就是合格考水平,重在夯实基础;B类是等级考水平,旨在发展志趣。学生要选择B类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完全部的A类课程。
考虑到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发现和认识自己的潜能,育才中学在课程设计上加入了大量的拓展型课程,每周安排8节自主选修课,内容包括一些常规的研究性学习,以及一些帮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校本课程,尽量通过这些开放性的平台来让学生来发现自己的兴趣之所在,或者在自己确实喜欢的科目上多下功夫,为将来选课做铺垫。
关键词二:微就业
高中将配备职业发展导师
有选择当然好,但是面对更多选择时,不免也会感到迷茫,我们该怎样给孩子更多支撑和帮助?
翁铁慧说,接下来会要求所有高中必须配备固定的职业发展导师,同时要求所有高中老师,都要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导师,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赋予一定的责任指导若干名学生,去了解、指导他们怎么发现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培育兴趣,指导他们做出选择。
开设“体验课”,寻找职业方向
应对高考改革,市八中学将推出6门等级考科目的“体验课”,让学生提早建立对学科的初步认识,帮助今后的选择。校长卢起升表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而让学生去盲目选择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学校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这一点上有一些具体的想法和行动。众所周知,高校的专业和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去向是有很强相关性的,学校结合这个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考察、体验和选择职业的过程。首先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找到其将来最有可能从事的职业,得到包含几个职业方向的初选。然后依靠家长和校友资源让学生对这初选的职业方向进行自我判断,筛除掉自己感觉不太适合的职业;为了更进一步缩小职业方向的选择,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亲身体验自己选择的职业,从而得到最切实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一些人的选择会发变化,但在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考察体验机会,会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出一个合理的决定,也同时让学生树立起为自己选择负责任的态度。学生既可以利用寒暑假这样相对较长和集中的时间去参与到某些职业的体验中,也可以选择较短的时间形式,比如半天时间,直接去观察身边一些职业的特点,因此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而通过对未来职业的考察和选择,能让学生获取很多的信息,无形中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
卢起升补充,高校中的教育资源很丰富,会充分利用这一点和高校进行一些互动,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夏令营或者项目,比如有的学生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帮助他们接触到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学校联系了上海交大医学院,让学生去体验和尝试,为他们做出更正确的决定多创造出了一个条件。
关键词三:走班制
不打破高中班级建制,推行“走班”教学
当课程不再“一视同仁”,学生的学习节奏不一样,兴趣程度不一样,未来的高中阶段教学可能要实现走班制、学院制等方式。
对此,翁铁慧表示,当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比如说有些学生要进行等第制考试了,这一点势在必然。不过,高中班级建制对学生在集体里的成长仍然起了很大作用,所以目前的设想是,这个建制不打破,以此为基础,在某些学科上面或者某些学科的某些学段可以实行走班。这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教学设施,一些专业性的课堂的建设等。而相对来说,硬件设施还比较好办,挑战最大的是软件,也就是师资。
合理运算,根据学生需求来排课
在推行走班教学方面,育才中学的做法是将每个学期分为三个学程,一个学程五周,也就是说从高一开始到高二末,两年内共12个学程。除了高一的前两个学程是学校固定的课程,从第三个学程起也就是本月下旬,学生就要在固定课程里所有课程体验一遍的基础上,开始第一次自主选择课程。学校将理、化、生、政、史、地这6门学科所有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按照先后的逻辑关系循序渐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余力、兴趣方向和两年整体规划来选课。比如学生选了两门理科,觉得负担比较重,那就可以相应地“配”一门轻松简单的文科,来中和一下。
为此,学校也专门开发出相应的“课程管理系统”,尽最大可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排课,然后每个学生即可根据个人选择接受“走班教学”。汪秀红表示,在每个学程开始之前,都会再给学生重新选择微调的机会,因为只有上手后才能判断自己是否适不适合。比如学生本来准备选择物理作为加试项,学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对化学更擅长,这时候他就可以在之后的选课中及时调整计划,并且在学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中加重化学拓展课的比重,对自我的认识越清晰,之后选课也就越有把握。
相关阅读
2019年上海春季高考12月开始网上报名
上海春季高考不一样了首次向应届生开放
上海高考志愿填报酝酿“按专业不按校”
上海2019春季高考迈出招考分离第一步
上海2019春季高考方案录取后不得参加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