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编辑同志,不知你有没有孩子在读小学?有的。
那你是不是每天也要做“家长回家作业”啊?偶尔。噢,那你运气还好,我是几乎天天“板牢”做,实在有点受不了了。
我女儿在一所以严格管理著称的小学读书,她的班主任是一位40多岁的优秀班主任,工作认真、勤勉、一丝不苟。一年前,我们是千方百计才挤进去的,现在却感到有苦难言啊。
还没有开学,老师在家访时就说要家校配合,一起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那时我是满心欢喜满口答应。
孩子上学后,我才知道要完成的“家庭作业”可不少——听写拼音生字、批改作业、数学辅导、跳绳计数……然后在相应的地方一一签上大名。一开始,我虽然有些烦,但想着老师说的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也就照做了。谁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爱人是护士,常常要上夜班,“陪读”的工作就只能由我来承担,常常一陪就是两个小时,光一个跳绳作业,孩子磨磨蹭蹭就要花上半个小时。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教学教研工作很忙,晚上也需要看书充充电或者和朋友聊聊天,现在这黄金时间全都被女儿的作业“套牢”了。我也和女儿商量,让她自己完成作业,我签个名就算了。但她一本正经地说:“爸爸,你这是欺骗老师。”面对女儿纯洁的眼睛,我只好一声叹息后再坚持下去。
女儿现在已经读二年级了,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每天需要我完成的“回家作业”也越来越多,还增加了制作剪报什么的。最近,快要期中考试了,女儿的练习卷层出不穷,满大张的拼音卷看得我眼花缭乱。昨天,女儿竟然拿了老师的整改通知书给我,说是我批改的拼音卷中有两个错误没有发现。老师写得很客气:“希望家长认真负责地对待孩子的作业,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我看得火冒三丈,真想冲到学校去和老师理论一下:批改孩子的作业究竟是老师的工作还是家长的责任?学校有没有权利给家长布置作业吗?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家长辛苦一些也是应该的,可家长这样的“帮教”,孩子们真能健康成长吗?
现在冷静下来了,想想还是没必要和老师当面硬顶,这种情况也是挺普遍的,许多家长都碰到过。大家能否一起出出主意,碰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学校与家庭应该如何分工合作?
“家长作业”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陈老师(小学老师):存在总有其合理性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管这一行为是合理的方面居多,还是其负面效应居多,它总是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方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我校很早就要求孩子们将要完成的作业或活动记在家校联系本上,由家长在检查、督促后签上自己的姓名。这一做法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效果也就非常明显。我校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极少有不做作业的现象,长期不做作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因而从结果上看,家长的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有的老师说,每天都让家长签名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是对孩子自尊的一种伤害。我承认这种做法的起因的确有“对孩子不太信任”这一缘由。然而这种不信任的因由并不是来自教师的无端猜测,而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判断依据的。我原来在乡镇学校时,曾遇到过一位学生,我每天都满怀希望地叮咛他一定要将作业认真完成。但第二天早上却总是失望地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没做,究其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其自控能力差,父母又不在身边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当认真作业还没有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时,一切的信任对他们而言都是不起作用的。这时无端的信任加上教师行为的软弱将滋生孩子的懒惰思想,最终积重难返。于是学生作业让家长检查签名不失为一种在短期内的好方法。当孩子们已渐渐将认真做作业、主动分析养成自觉习惯时,我们可以让“家长签名”退出历史的舞台。
周妙青(浙江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父亲):辅导作业可以增加亲子沟通
老师让家长辅导孩子做功课并不是要“套牢”家长,而是培养家长与孩子间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有一个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中国传统的让人满意的孩子一定有特殊的情感交流方式体现在母子或父子之间,所以要抱着老师是为了自己孩子好的心态正确地理解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因为自己工作忙、应酬多、或者有事业要干等等就与老师的要求有抵触,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教育,孩子的教育不分学校和家庭,有句名言: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然如果你有困难,家长应该是先与老师商量,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说:“你自己完成作业,我签个名就算了。”让孩子产生困惑。而且,在教育中最忌讳让孩子不要听老师的话。
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老师不同,家长应该尽快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困难时请孩子的老师给自己帮助并共同协商对孩子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方老师(小学老师):请慎用“家长签名”
因为有老师请假,我临时成了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一个星期的教学,一件事始终让我纳闷:为什么每本回家作业本子上都会有“家长的大名”,而且每天如此。说实话,我很不开心,漂漂亮亮的作业本上,很不协调地写上了家长的大名。学生告诉我:那是以前老师让做的。再一问,其他班也有类似情况,还美其名曰:请家长检查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最近,我们出了一份看拼音写词语作业,作业纸的最后一行照例是家长签名一栏。周一,作业收上来了,全班29位小朋友的作业纸上,全签上了家长的姓名,可等我批改完作业,数一下,只有两位小朋友的作业是全对的,还有7位小朋友的作业居然错误百出。望着一份份老师给家长和孩子布置的作业,我的心直打寒战。
虽说教育需要家校互动,相互支持,可每次作业无不例外地让家长签名,让人觉得那是教师对为人师之责任的放弃。老师,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吧!家长们在劳累了一天的工作后,每天回家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试想会有哪位家长能够坚持?一次次家长签名,可得到的却是一回回无效的回收。难道这是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教育责任的放弃吗?难道那么多家长无一例外地不负责任吗?
回家作业需要教师批阅,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每一次作业后的家长签名,总让人觉得这是教师推卸责任的代名词了!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样的签名,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不需要徒有虚名的签字,我们更需要的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进行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
李素英(读者):“家长作业”当叫停
家长作业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弊端:一是有损于教师的职业形象。“传道、授业、解惑”本是教师的职责,碍于情面,家长虽不能当面说什么,但心里一定对老师有意见;二是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三是家长的辅导未必能取得效果。现在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让那些对教学情况不了解的家长来辅导,一旦家长辅导错了,教师再来纠正的话,就得不偿失了;四是家长如果不能胜任辅导任务,可能会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当有些孩子看到别人的父母能辅导而自己的父母做不到时,未免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的想法,从而破坏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你是如何做“家长作业”的?
赵女士(六年级女孩子的妈妈):我已厌烦了,不再越俎代庖
从小学开始签名,已经六年了,我牺牲了许多业余时间。签名签到手软,我已厌烦了,也不会再替教师越俎代庖。孩子要读书我还要读书呢,不能因为他读书而耽误了我读书。我只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与否,然后签名,作业是否正确,我就不看了,也看不懂了。
我女儿班级里有个孩子,每天的作业都是爷爷检查后给爸爸检查,爸爸检查后再给妈妈检查,每天3道关检查作业,作业是不错,可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作业应该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有利于老师有的放矢的教学。如果都是家长过滤过的全优作业,还要老师干什么?
梅梅(幼儿园大班女孩子妈妈):和老师沟通一下
女儿正上幼儿园大班,就开始有回家作业了。学校要他们背诵些诗文,让大人记下来,然后把作业交上去由老师批改。对此,我挺不以为然的。但女儿很当回事,每次都会很认真说,今天有回家作业。我是有空的时候就帮她记下来,没空的时候就听她背了就算。事后我也跟老师讨论过这件事,老师也觉得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作些通融。
家长可以先和老师沟通一下,说明一下自己工作确实很忙,让孩子自己监督自己完成作业,也能锻炼他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另外,委婉地指出如果小孩子习惯由大人检查作业,会让他们增加依赖心理,做作业的时候就会粗心大意。让大人督促孩子做作业,久而久之,也会使得他们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被动学习。有可能的话,多找几位有相同理念的家长,各自和老师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最好不要一起去,有声讨的嫌疑。
如果沟通之后,老师仍是不同意变通,那我会直接跟老师说,就当我是一字不识的农妇吧。
徐师源(一年级男孩子的爸爸):孩子不可能完成的,只能家长代劳
“请说出一年四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花卉,并把它们分别画出来……”这是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不要说7岁的孩子,即使是作为家长,也很难将这道题做(画)好。
孩子上一年级,为孩子做类似难度的家庭作业已成我们夫妻俩的“家常便饭”。孩子的作业内容包罗万象,有手工劳作、脑筋急转弯、科学常识、时事政治等等。曾看到一个新闻,某幼儿园要求孩子每人都要带一只昆虫去学校。孩子一回家,这就成了家长的任务,赶紧帮孩子捉虫子。可巧那几天气温不高,虫子还没飞出来呢,连个苍蝇都找不到,这临时上哪去抓啊?家长上班时求助同事,大家决定出手相助,吃完饭就一起出去捉虫子。一个中午过去,逮了一只蝴蝶回来。大家正在兴高采烈,可孩子妈妈又愁眉苦脸了,原来这位妈妈天生害怕昆虫,压根不敢捏着死蝴蝶回家,怎么办?最后大家想了个主意,开动了办公室里的压塑机,把蝴蝶压成了标本带了回去。看来新闻,我们大笑说:“还好学校没要求抓一个动物回去。”
老师们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布置各种各样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是布置一些要靠家长“越俎代庖”完成的作业,只会增加孩子和家长的负担。比如,做小报做展板哪样不是家长在忙活。既然已经忙活了,我们就注意如何在“帮忙”中真正起到一些“帮教”的作用,最起码我们做的时候,孩子不能闲着,跟着一起做。
章柯(大学一年级男孩子的爸爸):有选择的完成
就像这位家长说的,这事儿好像还不能硬来。我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只能有选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视老师要求的合理性而决定是否去做。一些有利于启发孩子的项目,比如辅助完成科技小制作啦,出去做个小小的“采风”啦,我都会尽力地去完成。对家长来说,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应该是必需的,也是愉快的。而对于一些辅导课程、检查作业之类的项目,我则采取逃避法或转移法,把“作业”转移给孩子本人,用夸奖的办法让他养成能够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告诉他这也是学习的方法之一。
孩子初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明确告诉家长:我不需要家长来参与学习本身的事,不需要作业签名,不需要辅导,更不需要陪读。只要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学习时间管理。孩子学得好不好,是学校的责任,是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这番话让我很感动,听说他是杭州市特级教师。
雨过天晴(高三男孩的妈妈):父母可以代替孩子做事,但是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有一点是应该明确的,这就是家校合作是必需的,但合作的前提是分工,家长有家长的责任,老师有老师的责任,家长没有义务来承担应该由老师承担的任务。
显然,这位老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而且这样的做法也不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据我所知,许多教育专家都不提倡家长的“陪读”。如果总是让家长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或是检查作业的对与错,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对孩子自主学习也是不利的。家长要做的是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个好心情、有自信心、有独立性、有学习兴趣等等。父母可以代替孩子做事,但是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家长要把完成作业是孩子成长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告诉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明白爸爸之所以这样做的道理,爸爸并不是“不诚实”。
至于老师要求的签字、督促还是应该认真完成的,因为签字是家长配合学校证实孩子是否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否真正弄懂老师教的东西。而作业的对与错则是老师的任务,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应该有一个最直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