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章鸿育儿集锦
夜色中,吴章鸿女士娓娓道出了她进行家庭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家庭教育贯穿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
吴章鸿说,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身的教育。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孩子是通过每天真实的家庭生活来感知这个社会的,因此家庭教育就应该贯穿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同时,家庭教育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真实环境,如果家长为孩子营造家庭富有的假象,就会让孩子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让孩子客观理智地面对自己所处的现状。家庭教育应贯穿在家庭生活的时时处处,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小事让孩子懂得一个个生活的道理。
“家庭教育不要替代学校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吴章鸿说,现在的好多家庭在教育上存在误区,就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业,而不是孩子素质、品质的培养,家长并非要有什么特长,孩子的特长和文化知识应该由专门的老师来发现和传授,家长要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自信心、荣誉感、凡事力求完美的种子,作为孩子的参谋和顾问,孩子任何细节上的问题都要重视,因为细节上的完美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她说,许多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常把学习算术、背诵唐诗等智力的开发视为第一位,而我认为,家长的责任是趁早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品行、好个性等意志品质,要注意在细小的生活琐事中,纠正孩子的种种坏毛病,使之懂得爱清洁、爱美。在没有溺爱和依赖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非常听话和好带。说“不”是家长的一种责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听话的孩子,要采取说理的方法,当孩子发犟时,可以采取冷处理方法,父母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好像那个正在乱发脾气的孩子不存在一样,他达不到目的就会自己收场,这时再和他讲道理,他就比较能够接受。从一开始就要坚持有原则地来管教,毫不姑息迁就。让孩子认为家长是有原则、讲道理、雷厉风行、言而有信、奖惩分明的。孩子是一张白纸,那种“树大自然直”的教育观念太陈旧,也是父母对孩子极端不负责的表现。
“把孩子当家庭的主人,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意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吴章鸿说,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自我生存能力的锻炼,不要让孩子在父母过分的庇护下成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意志,让孩子“自立”、“坚毅”。真正爱孩子,就要多给他们一些磨练,少一点娇惯,多进行竞争意识、生存危机的教育,少一点包办代替。每个家庭不一样,孩子没有选择自己出生在哪个家庭的权利,家长应该明智地告诉孩子,同学之间应该比道德品质、学习成绩、精神风貌等,要让孩子心态平衡地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孩子学习生活在一起,头脑清醒不受干扰。
吴章鸿说:我有意识地让儿子走进我的打工生活,让儿子亲眼看看妈妈是怎样在辛苦劳动,怎样用汗水去挣回那每一分钱的。我还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我安插电阻、电容和集成块的座子,把焊好的板子后面的多余部分剪掉等。在炎热的夏季,购买几十公斤重的铜线和有机玻璃棒,也是儿子和我肩扛手提,累得汗流浃背,让他感受妈妈经常一个人冒着酷暑到处奔波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让孩子明白他今天的学习条件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另外,我有意识地把儿子当家庭的主人,让他参与家庭大事的决定和经济开支等,让他管理我们每个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费,每天都是10元的定额,如果今天超了,明天就得把多余的钱弥补回来,结果他细心运作,月月计划得都很好。我让他14岁就当钢琴家教,让儿子和我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母子同心与苦难抗争。我儿子出国留学后能够自立、自强地学习和生活,可以说之前的这种磨练给他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吃苦、战胜困难、承担责任的经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无价之宝,有这些生活的磨练,可以让孩子拥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把失败的儿子像英雄一样迎回家”
吴章鸿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及时对孩子进行承受失败挫折的教育。因为挫折和苦难对一个人的伤害程度大小与他们对挫折和苦难的态度直接相关,让孩子懂得,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我们不排斥苦难,不畏惧挫折,苦难和挫折就不能打倒我们。相反,如果我们害怕它们、逃避它们,我们就能轻易被打倒。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抱怨环境,也不要惧怕失败,要引导孩子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要有对失败的承受力,对失败的承受力越大,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时间就越短,最终获得的成功就越大。面对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孩子,不是斥责、打骂孩子,而是要把失败的孩子拉回父母温暖的怀抱,理解、安慰孩子,及时帮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拿出对策,不要给孩子泼冷水,也不要谴责被挫伤的孩子。家长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和孩子一起进步,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能增强孩子面对困难和失败的自信和勇气。
1997年12月,我儿子吴纯拿了家里仅剩的6000元钱,自费去香港参加《首届中国钢琴曲目》决赛,由于没有参加大赛的经验,他失败了。我了解到情况后,最先想到的是儿子此刻正在经受他人生的第一失败,这时他最需要妈妈的支持和理解。我决定走出家门,把我失败的儿子像英雄一样接回家。我没钱坐出租车,就乘公交车,又步行30公里,在机场等了7个小时,接到最后走出机场垂头丧气的儿子,我流着泪告诉儿子:“正是因为你没有获奖,妈妈才不辞辛苦走了很远的路,专门到机场接你回家。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以一次的成败来论英雄。相信你能从这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今后会做得更好。”回家后,我们从基础知识、音乐感觉、演奏技巧、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交谈分析。我的一席话,激发了儿子极大的学习热情,这以后他学习的自觉性更强了,自我要求的标准也更高了,失败的香港之行对儿子以后出国留学是一次很好的练兵。
“要尊重孩子对前途的选择,从事他自己喜欢的事业”
“有人说我自己一塌糊涂,事业不成,家庭破裂,还要一意孤行让儿子去学钢琴,完全是在毁灭孩子的前途。不少同事和朋友,也都劝我不要让吴纯学钢琴了,因为他的文化成绩也很好,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读大学,也是有前途的,而且内部子女在高考分数和学费上都有优惠,支持吴纯去学钢琴,就等于放弃了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自己也踏上了一条坎坷的道路,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仔细分析利弊,孩子他热爱钢琴,又有那么多年的基础,应该让孩子去试试,让他大胆追求自己生命中的目标,即便是他成不了钢琴家,若能从事自己喜欢的音乐,也同样是幸福的。我决心支持儿子。当然,吴纯和我走上了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吴章鸿感慨地说。
她说,家长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孩子的前途,把能遇到的困难摆到前面,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不要让孩子失去自我。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真正尊重。孩子会理解家长的苦心、用心,他们会以非常大的热情自觉学习,适应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家长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扼杀孩子对自己前途的选择,盲目地让孩子学这学那,对孩子有什么天赋,要经常和教他们各个方面的老师联系,做到有的放矢。懂得尊重、理解的家长,才能真正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也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跨世纪人才。
“家长要有与孩子及时沟通的意识”
她说,当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沟通问题:好多问题不说不行,说出来孩子又不爱听。这到底该怎么办?一般的家长是只告诉孩子做什么,却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对谁有好处?《傅雷家书》这种“特殊家书”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对这些家长一个很好的提醒。家长不妨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从各种报刊杂志撷取那些大到爱国、事业,小到饮食及生活中的很多小节,这些具有强烈针对性和教育意义的小文章,附上家长自己的读后感,然后放在孩子的面前,这样不仅孩子受益自己受益,更重要的是孩子比较愿意接受。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远离自己身边的子女,同时也适用于生活在自己身边的子女教育。让孩子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好的思想意识的熏陶,以完善他们的品德和人格。在平时的交流中,父母要以诚恳、平等的口气与孩子及时沟通,不是把孩子当作孩子而是当作朋友,平等交流,用真情、爱、行动与孩子建立信任的基础。父母用行动去感动你的孩子、感染你的孩子,与孩子心贴心地交流。同时,家长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要不断地提高、学习、充实自己,和孩子一起起跑,这也是所有优秀父母们的共同点,正是由于父母的进步,孩子才得以进步,而不是相反。
吴章鸿由衷地对记者说:2001年8月15日我和儿子结束了“每周一信”,开始在网上“每日一信”的交流。为与儿子进行平等的交流,铲除所谓的代沟,达到母子共同成长的目的,我真正是耗尽了心力。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为母亲,我有责任把身边的最优秀的东西收集起来,展现在孩子面前,为他制定学习的计划和目标,树立同时代的楷模,让他学有志向,赶有目标。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论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是永恒的。
总结自己的教育心得,吴章鸿说,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应是“教育家”,我们的孩子都能成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不会教育的家长,只要我们父母树立正确的家教意识,就可以摸索出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不要光想着自己该给孩子留下多少财富,而应该通过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创造财富的人。
10年前,吴章鸿终于从痛苦和压抑的婚姻生活中解脱出来,当时儿子吴纯11岁,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离婚后母子俩所有的财产,只有一台旧钢琴和各自换洗的衣服,家里连桌椅、板凳、床都没有。
婚姻的失败对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但做母亲的职责却不允许吴章鸿沉沦在个人情感的痛苦之中。她带着年幼的儿子走进新华书店,选购了“自立”“坚毅”两个警言条幅,与儿子互勉。而且她下定决心让已经坚持了6年钢琴学习的儿子继续学下去。
这并不是因为她一厢情愿地奢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而是因为她看到孩子对钢琴是那么执著、那么热爱,教他的老师也是那么肯定儿子的音乐才能和潜质。然而,学习钢琴毕竟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持。为了给儿子学习创造物质条件,吴章鸿除了认真负责地做好单位的本职工作,还到处打工挣钱,她干过线路焊接加工、缝纫、餐厅服务员、个体书店的营业员,还送过外卖,做过家教,因而她没有节假日。有时她为了赶活,甚至通宵不睡觉,实在是熬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稍稍合个眼。她规定自己每天的生活费不能超过5块钱,而每年花在儿子身上的各种学习、比赛费用却是以万元累计。
吴纯学习钢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97年12月底,他被选送去香港参加为迎回归而举办的“首届中国钢琴曲目比赛”的决赛。吴章鸿倾其所有凑齐5千元钱,给儿子买了往返机票。由于临场发挥的不好,吴纯没有取得名次。当思儿心切的吴章鸿从与带队老师的通话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儿子临走时,她曾对他说:“你拿走了家里所有的钱,妈妈不去送你了,也不去接你,希望你独自面对这次人生的挑战。”得知儿子失败了,她最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白白损失了5千元钱,而是想到失利后的儿子最需要的一定是妈妈的理解和关怀,她突然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去接回这个失败的儿子!
家里距离机场非常远,乘出租汽车要100多元,囊中羞涩的吴章鸿只能花1元钱,乘公共汽车到民航小区,然后步行迈向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那笔直而漫长的大路上,只有她一个人不停地边走边跑,脚下的路无限地向前延伸。后来还是遇上一位好心的环卫工人,告诉她:“到飞机场有50多公里,你还是拦个车,求好心人带你一程吧。”当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机场,一打听,儿子乘坐的飞机因大雾滞留香港。这时已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她舍不得买机场里那些非常贵的饼干、面包,只得默默地忍着饥饿与疲乏守候在那里。一直硬撑到晚上8点多钟,飞机才平安到达,所有下飞机者都是迫不及待、兴高采烈的神情,唯有最后一个出现的吴纯,垂头丧气地背着个小旅行袋,像打了败仗的残兵。
“吴纯,吴纯,妈妈在这里……”当这亲切而急切的呼唤意外地响起,儿子一脸惊讶地抬起头,迅即狂奔过来:“妈妈!你怎么会来?”继而低下了头哽咽起来:“妈妈,对不起,让你花了那么多的钱,我没拿到奖……”吴章鸿拍着儿子的肩头,“妈妈从不以一次成败来论英雄,妈妈依然相信你。”当吴纯得知妈妈是步行来的,而且饿了两顿,不由搂着妈妈伤心地哭了,他暗下决心:把失败的香港之行作为自己一次练兵,将来以优秀的成绩来报答妈妈的厚爱和希望。
没有经历苦难的人生不完整,自强不息是买不到的人生财富
吴章鸿是一个连五线谱都认不全的音乐盲,也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和教育学,但身为母亲的她,却懂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她明白播种真、善、美是养育孩子的首要。
离婚以后,吴纯成了吴章鸿生命中的全部和唯一,可她并不因此而溺爱孩子,而是有意识的把年仅11岁的儿子当成家庭的主人看待,家里有事找他商量,重大决策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感到在这个家庭里有他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
她把每个月的生活费交给儿子来管理,并告诉他:“每天的伙食费只能开支10元。你正在长身体可以吃好一点,妈妈是大人可以吃差一点。但不管怎样用,每天的定额一定不能超过,如果今天超过了,明天就要想办法补回来。”儿子按照她的规定,开动脑筋、妥善安排,一直都是恰到好处从没超支。
她对孩子一贯奉行实话实说的原则,对所处的真实困境从不隐瞒和欺骗。由于离婚后白手起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没有经济能力马上买电视机。她对儿子明说:现在是非常时期,如果不吃饭,我们活不下去;如果不上学,你就不能进步,唯一的办法只有放弃看电视,来保证基本生活的必需开支。儿子平时学习、弹钢琴非常辛苦,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看动画片,没有电视机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但儿子表示:“妈妈,没关系,不看电视我能够接受。”就这样没有电视看的日子,她们整整过了三年。
她还有意识地让儿子参与自己的打工生活,她常常把儿子带到她打工的现场,让他目睹自己辛苦劳动的场面,知道妈妈是怎样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和拼命顽强的精神,在为他提供生活费和学费。
8月是武汉最热的时候,在高温40摄氏度的天气里,她利用暑假带着儿子一起挤上公共汽车,乘车两三个小时后才到达市区,再辗转几个商店购买打工所需的材料和配件,几十公斤重的铜线和有机玻璃棒,全靠她和儿子肩扛手提。中午的时候,她和儿子则蹲在马路边吃最便宜的盒饭,饭后又带着儿子继续工作。
一天下来,儿子感慨地对她说:“妈妈,我今天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当年离婚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伯伯阿姨劝妈妈不要我,放弃对我的抚养。因为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妈妈付出太多的心血!”
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妈妈,吴章鸿的头脑中常有一种危机感,害怕天灾人祸,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陪伴儿子长大,尽早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本领,成了她经常考虑的问题。有一天,同事提出想请吴纯去做女儿的钢琴家教,她马上就意识到一个磨炼儿子的好机会到了。在与儿子商量时,吴纯担心自己只是个初中生,害怕教不好,她认真地对儿子说:“有一天,妈妈会老,妈妈会死,妈妈也可能会有意外发生。如果妈妈一旦走在你还没有长大之前,你凭什么能力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担心自己没有经验,害怕教不好,我们可以不要阿姨付报酬,先去大胆尝试,积累经验。”
刚上初中年仅14岁的儿子,勇敢地接下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个钢琴学生。为了准备好上课的内容,他把自己从小到大所有的钢琴笔记本找出来,仔细回忆、认真策划。平时住校的儿子利用每个周末,风雨无阻地按时去学生家上课。
当儿子拿到辛苦一个多月的收入100元人民币时,他跑步回家,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拼命地拍门,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您看儿子能挣钱了!相信我以后会带更多的学生,一定能让妈妈过上好日子。”此时的吴章鸿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滚滚热泪。
后来,小小的吴纯又收下了两个学生,他不仅教小朋友弹钢琴,还勇敢地去做退休老教授的钢琴老师,月收入达到500元以上。他把所有的收入全交给妈妈来管理,从不随便花一分钱。
感受共同进步的快乐,铺平通往成功的红地毯
经历了苦难和逆境的磨炼,儿子成长得更加顺利。吴纯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初、高中学业,凭着优秀的考试成绩赢得了乌克兰敖德萨音乐学院的大学邀请函,1998年11月3日,刚满16岁的儿子出国留学去了。当儿子自信地拍了拍前来送行的妈妈的肩膀,一个人拖着100多斤重的行李走向首都机场安检门时,吴章鸿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回到武汉家里后,吴章鸿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20多天,终于盼到儿子的第一封来信。就是这封信,她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看一次就会流泪。儿子这样写到:“……在莫斯科转机到达基辅后,我坐了12个小时的车到了学校。在机场,为了节约5美元的小费,我自己提着100多斤重的行李,一口气上了30多级台阶,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在基辅转车时,我被一个高大的男人撞倒在地,我竟然爬不起来了,我才想起自己已有一天多没吃没喝了,那时我多么想念您呀,妈妈……乌克兰学校的床和书柜都要自己组装,我还没有装好床,就累得在室友的床上睡着了,他很不友好地将我踢醒,并让我离开他的床。真感谢您以前没有娇惯我,一直要我自立自强,否则,我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这一切……”
吴章鸿马上提笔回信,信中努力克制自己思念、担心的脆弱情感,充分肯定儿子的坚强,她写道:“儿子,你很了不起!你已经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迈出了留学生活的第一步。儿子啊,你要清楚,乌克兰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你出国的目的是去寻找钢琴的根,去吸取音乐的精华。因此,无论在留学过程中出现任何艰难和险阻,你都要勇往直前,妈妈坚信你一定能行!”
如何帮助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去适应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并且还要优秀地成长,成了吴章鸿所面临的重大而又崭新的课题。儿子的一封来信,使她受到了启发。那是在儿子到乌克兰半年时,曾遭受到一次抢劫,一下子丢失了近400美金,他在信中说:“当时,我站在异国他乡的街头,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是那样的孤独无助。我很想哭,很想找妈妈说说话,想请妈妈告诉我:现在儿子应该怎么办?回到宿舍后,我打开妈妈送给我的两本剪报,阅读了中间的两篇文章,《没有钱的日子》和《不畏困难,愉快生活》之后,沮丧的心情消失了一大半。最后我又看了妈妈写给我的那句话:‘儿子,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只能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太阳!’顿时,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钱虽然丢了,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我暗下决心要节省每一元钱,给妈妈减轻负担。把您给我规定的每个月50美金的生活费压缩到25美金至30美金,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超支。不仅如此,我还买了学习要用的乐谱,听了音乐会等等。妈妈,请放心,儿子一定会战胜意外情况,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于是,她决定用“剪报家书”来伴儿异国行。得到单位资料室领导的允许,她常常会以最快的速度翻阅报纸、期刊,精心挑选对儿子成长有用的文章复印下来。无论每天打工回到家里多晚,都要用红笔画出文章的重点和精彩之处,然后再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在小纸片上,一起寄给远方的儿子。这样她就又从自己每天不超过5元的生活费用中,再扣除6元8角钱,每周为儿子发出一封家信。当她后来知道了电脑网络的快捷与便利,又开始了她的远程家庭教育,没钱买电脑,就在早晨收费最低时到网吧上网,跟儿子进行沟通与交流。
2001年1月12日,吴章鸿由于没有大学本科文凭而痛失工作岗位,成为一个待岗人员,这犹如晴天霹雳,使她病倒在床。当时周围许多朋友都劝她说:不要让儿子知道这件事,免得刺激了孩子,他才19岁会承受不了。痛定思痛之际,她还是决定把这个坏消息告诉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儿子,儿子作为家庭成员,完全有权利知道家里发生的重大事情。
当儿子看到她的来信,马上打回来国际长途电话:“妈妈,您不要感到孤立无援,您不要害怕,因为在您的身后有一座山,那就是您辛苦养育了19年、正在不断长大的儿子。儿子一定要用自己的成功,来支持妈妈,帮助妈妈走出困境。”
儿子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01年,吴纯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参加了3次国际钢琴比赛,他荣获了两个第一名和一个第三名的优秀成绩。同时,他还应邀去俄罗斯、德国、匈牙利举办了自己的钢琴演奏会。
儿子三战三捷的成功消息,极大地震撼着妈妈的心灵。吴章鸿决心向儿子学习,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争取再上岗。她首先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动脑筋提高自己的能力。她开始自学电脑,足足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熟练地学会了网络操作,并开始在电脑上写作,为报刊撰写自己当单亲妈妈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心得体会,还在《知音》杂志的支持下开辟了一条母亲热线,为全国所有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母亲朋友们和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免费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种帮助。
2002年3月25日,吴章鸿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而且也因为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她成为“全国教子有方的好家长”,光荣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作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场报告。随后她又参加了教育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到全国许多城市巡回演讲,与广大家长交流在培养教育孩子成长中的心得体会。她还和儿子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完成了长达18万字的自述性报告文学《母子同奏激扬琴声》。2004年2月,她又将给国外留学儿子寄去的有关文章及读后心得辑录成书《每天进步一点点》。
回首离婚10年的生活经历,吴章鸿给自己留下这样刻骨铭心的感悟: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人不论以什么样的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