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如何识字学英语

144
作者 舔牙小M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1 17:11 字数 22455 阅读 1210评论 0

相信很多妈妈一定非常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3—6岁的孩子可以学什么?再声明一下,不是“应该学什么”,而是“可以学什么”?可以学习大量的知识吗?可以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识字量、单词认知量吗?可以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特长、才艺吗?答案是:最好不。在这个年龄段,妈妈可以指导孩子学拼音、数学、识字和英语。这里的“学”更像玩,而非一本正经地让孩子端身正坐,一动不动地“认真学习”。

引导一:指导孩子学拼音

汉语拼音是孩子识字、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更是他汉语学习的奠基式的“工程”。所以,每位妈妈都应该重视孩子的拼音学习。但拼音对于孩子来说,又是一种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若是妈妈没有好的指导心态或者好的指导方法,也许就会让孩子失去学习拼音的兴趣。

经典事例

事例1:

一位妈妈教3岁的女儿学习拼音。妈妈指着字母卡片上的字母说:“这是‘a’,跟着我念……”女儿跟着重复了一遍。

突然,女儿的注意力被字母卡片上一个人张大嘴的图画吸引了,她问妈妈:“这个人为什么张着大嘴呀?”妈妈却说:“学习要一心一意,先不要看那些画,跟着我念,‘a’……”

女儿噘了噘嘴,她觉得这样念真没意思。

事例2:

遥遥3岁半的时候,妈妈开始教他学拼音。她帮遥遥把字母编成了顺口溜。例如“阿姨阿姨aaa”、“两个门洞mmm”、“雨伞倒了ttt”……

遥遥每次听见妈妈这样说的时候,都觉得很有趣,于是也跟着妈妈一起念。时间长了,遥遥自然就学会了拼音字母。

事例3:

妈妈给4岁的小榕做了一套拼音扑克牌,标上声母牌与韵母牌,母子二人经常一起玩扑克牌的游戏。游戏的时候,妈妈出一张声母牌,小榕出一张韵母牌,谁先拼出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两张牌就归谁,最后看谁赢牌多。小榕每次都和妈妈玩得乐此不疲,在这样的小游戏中,他也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许多拼音的拼读。

教育感悟

孩子在3—6岁这一阶段的学习,其实是在为将来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做准备。学习简单的拼音字母,将会增强孩子对拼音,以至汉字的敏感性,等到他进入小学,再系统学习时就会轻松很多。

当然,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妈妈在引导他学习拼音的时候,不要刻意去求孩子一定要学多少的知识量。孩子只有快乐地去掌握拼音知识,他才能打好基础,否则他若是产生“拼音是一种无趣、难学的知识”的想法,就会对以后汉字的学习极为不利,甚至还会影响他整个小学1年级的学习。

所以,妈妈要学会正确指导孩子学习拼音,帮助他顺利“闯”过拼音这一“难关”,让他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妈妈妙招

1、激发起孩子对拼音学习的渴望。

妈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起孩子对拼音学习的渴望。比如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或者给他读故事书的时候,妈妈可以引导他记住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名字,或者故事书中他喜欢的人物,并提醒他:“若是学会拼音,就不用妈妈教你念了,你自己也就能读故事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了学习拼音的动力,他也会愿意去学习。

2、教孩子学拼音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辅导。

正因为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所以妈妈都会对拼音的教学格外重视。但即使重视,妈妈也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耐下性子去辅导,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否则孩子就有可能会对拼音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妈妈即使教会了他,他也不能牢固掌握。

3、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孩子对拼音“有感觉”。

抽象的拼音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妈妈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让孩子逐渐对拼音“有感觉”,这样孩子才会乐意去学,也才能学得更快。

比如,可以向事例2的妈妈学习,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孩子记忆不同的字母;还可以调动起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来帮助他识别字母;或者编一些小故事,用故事的吸引力来让孩子对拼音学习充满期待,等等。

这样的方法有许多,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酌情选择。总之,千万不要像事例1中的妈妈那样,因为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反而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做孩子的“陪练”,让他愉快掌握拼音。

尽管进入小学后,孩子还会对拼音进行更系统的学习,但妈妈之前的教导将会帮助他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妈妈可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给孩子当“陪练”,帮助他加深对拼音的理解。例如,妈妈可以像事例3的妈妈那样,利用小游戏来让孩子掌握拼音;或者鼓励孩子给家里的物品做拼音标签,帮助他记忆拼读;外出的时候,让孩子在大街上寻找一些拼错的拼音,并记录下来,回家后让孩子将错误的与正确的进行比较,以防止他犯同样的错误……妈妈通过陪孩子一起练习,让孩子“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他就能愉快地掌握拼音。

5、指导孩子学习拼音,妈妈也不要吝啬鼓励。

孩子初学拼音的时候,也会困难重重,这时候妈妈的鼓励对他来说很重要。所以,每当孩子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甚至一个字的正确读音的时候,妈妈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这样就能引导他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引导二:引导孩子学数学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数学,能运用到数学的地方很多。在孩子3—6岁的时候,妈妈要帮他建立起简单的数学概念,加强他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数学的熟悉感,也将有助于他将来在小学的学习。所以,妈妈要学会正确引导,让孩子能真正地理解数学、学会数学。

经典事例

事例1:

小煦3岁了,每次妈妈问她:“1个橘子加上2个橘子是几个橘子?”她会很快地回答:“3个。”但若是妈妈问她:“1个香蕉加上2个橘子是几个水果?”小煦就会露出迷茫的表情,然后说:“我不知道。”妈妈感觉很苦恼,她认为小煦对数学和数字很不敏感,甚至怀疑她在数学方面有学习障碍。

事例2:

妈妈送5岁的儿子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儿子忽然问妈妈:“以前我们从家里出来后,走好长时间才到幼儿园,为什么我们今天走这么快呢?”

妈妈笑笑说:“因为之前我们都会从小公园绕一个弯,但今天没有,从家到幼儿园,我们走的路是一条直线,直着走用的时间当然就短啦!”

儿子想了想说:“是不是两个地方之间,直线最短?”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儿子重复着:“两个地方之间,直线最短。妈妈我记住了。”

教育感悟

数学是一个人高级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奠定孩子抽象思维发展的基础。其实,孩子从2岁左右就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认识数字的能力了,而随着他的年龄增长,他对数学的认知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3—6岁期间,孩子就更需要妈妈的耐心指导,以帮助他了解、学习并简单掌握数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妈妈因为不了解教育方法,使得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感觉苦不堪言,学起来也倍觉困难且没有趣味。

因此,妈妈一定要正确掌握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通过适当引导,让他从小就喜欢数学,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还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妈妈的正确指导,将有会大大提高孩子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妈妈妙招

1、随机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妈妈可以像事例2的妈妈那样,随时利用当时场景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

走在路上,可以让孩子通过数有几棵树来学习点数;吃晚饭的时候通过让孩子分发碗筷,使他学到一一对应;丈量房间尺寸的时候,可以让他具备基本的几何概念;即使是游戏,五子棋、跳棋等等玩具,也能调动起孩子对数字的敏感……

2、用实物教孩子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

有的妈妈喜欢让孩子跟着自己念“1、2、3、4……”,认为这样孩子就能学会数数。但是这样一来,孩子就只是重复妈妈说过的话,在他的头脑中却并不能形成数字的概念,他也就不能学会正确的数数方法。

所以,妈妈可以借助于实物,无论是水果还是玩具,都能让孩子通过感官的刺激来弄明白数字的意义。而且孩子在3—6岁期间,已经可以认识“大”、“小”、“多”、“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就可以借助具体的实物来理解数字的大小含义,以及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

3、指导孩子建立“数”的抽象概念。

有的孩子会如事例1中的孩子那样,相同的实物会计算,但不同的实物就不懂计算。这就是因为他的头脑中没有“数”的抽象概念。

因此,妈妈要帮助孩子慢慢地摆脱实物,让他再进行计算的时候要凭借想象来建立数的概念。这时候妈妈不能着急,也不用强硬要求孩子必须丢掉实物,或不去掰手指,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数学虽然是个抽象概念,但它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买东西时简单的算账,切蛋糕时几刀能切几块,等等。用孩子熟悉的场景来让他感知数学现象,体验数学趣味,这样孩子不仅能更快地学到数学,还能提高他的生活技能。

5、教孩子学数学不可盲目、急于求成。

妈妈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学数学不可急于求成,不能盲目让孩子记忆,尤其是不提倡让孩子去背圆周率、学习珠心算,对于幼儿奥数更要慎重。因为数学思维是靠理解,而不是靠机械背诵的,长期反复的记忆反而有可能会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大脑机能。

6、避免孩子对数学过度敏感。

数学在生活学习中很重要,但是数学并不是人生活学习的全部。曾经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看画展,但孩子进去后一直专心地去数画展中有多少幅画,对于画的美丽他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妈妈要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让孩子不要因为眼中只有数字,而失去了对其他事物的感知。

所以,妈妈要让孩子对数学的学习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要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同时也不能让孩子丢失了其他方面的学习与体验。


引导三:指导孩子学识字

应该在孩子几岁时教他识字?如何教才能引起他的识字兴趣?这是每位妈妈都关心的问题。据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孩子的形状知觉从3岁起就发展很快,3—6岁间孩子的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而4岁时他对图形的直觉最为敏感。文字其实也是一种图形,而中国的汉字更是一种象形文字。所以,三四岁时是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时期,但却需要注重教育方法。

经典事例

事例1:

妈妈规定5岁的萱萱每天要学会10个字,为了增加她的识字量,妈妈还经常随时指出身边的字让女儿学认。一天逛街时,妈妈指着一家超市的牌子问:“萱萱,你认识这几个字吗?”萱萱却对妈妈的引导没有丝毫的兴趣。

妈妈又说:“我知道后面那两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读作‘超—市—’可这是一家什么超市呢?‘超市’前面的三个字读什么?”当妈妈变着花样让她认识那几个字的时候,没想到萱萱却撅起小嘴不高兴地说:“妈妈,今天不是已经认够10个字了吗?我不想再学了!”

事例2:

岳岳3岁了,妈妈开始教他认字。她喜欢在一些白色硬纸板中间画上一条线,然后在线的右侧写上要教的汉字,线的左侧贴上与汉字相对应的图形。

例如,在教岳岳认“桃”字的时候,就把“桃”字写在纸板右侧,在纸板的左侧贴上一个鲜美的水蜜桃。然后,妈妈拿着纸板给岳岳看,岳岳立即就会认识并读出“桃”字。

因此,岳岳十分喜欢和妈妈玩这个认字的游戏,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很多字。

教育感悟

提到教孩子识字,妈妈最关心的问题是“怎么学?”和“学多少?”事实上,怎么学比学多少要重要得多。因为孩子识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妈妈不要期望他在短期内就达到多少识字量。

要知道,在孩子识字学习的初期,培养他对文字的兴趣和感觉,远比提高他的识字量重要得多。对于好奇心极强的孩子,只有充满新鲜感的事物才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也会因此充满热情地去主动记忆。

所以说,引起孩子对汉字的兴趣,是妈妈教他识字的第一步工作。只要孩子对汉字有了兴趣,他就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去认识汉字,并逐渐将之灵活运用。

妈妈妙招

1、不设定孩子的识字量。

许多妈妈喜欢将孩子的学习进行量化,如“我家孩子已经认识500个字了!”“我家孩子已经会写150个字了!”妈妈喜欢统计孩子的识字量,其实是出于攀比的心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量化的具体数字会让他有种无形的压力。

同样,为孩子设定每天的识字量,一旦任务完成,他就会不愿再多学一个字。事例1中妈妈的做法其实是对孩子识字积极性的一种扼杀。长此以往,即使孩子能够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却会因为觉得枯燥而降低学习的兴趣。

所以,妈妈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跟风,为孩子设定识字量,一定不要让识字成为孩子心中不愿意完成的任务。

2、图字并茂,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

据科学家研究,人类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有着不同的分工,其中右半球负责处理图像信息,左半球负责处理文字信息。而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却交叉支配着我们的身体,也就是说大脑右半球支配身体的左侧,左半球却支配着身体的右侧。

所以,事例2中岳岳的妈妈运用了一个十分科学的识字方法,就是按照“右字左图”的方式来教孩子识字。她的做法不仅合乎人体科学,而且图字并茂的方式极易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样,即使孩子不认识这个汉字,却也会看着图形说出字的读音,不需要父母再去教。

孩子在读字的过程中认识了字,并获得了猜出谜语般的成就感,这会极大地提高他识字的兴趣。

3、生活标签,为孩子创造识字的环境。

在教孩子识字时,妈妈可以在相应的实物上贴上文字标签。例如,在空调上、冰箱上、电视上,用便签贴上“空调”、“冰箱”、“电视”等字,并注上拼音。这样,孩子就会对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产生字面的理解,从而加深他对这些字的印象。

4、边识边写,鼓励孩子把字画大。

除了教孩子识字外,妈妈还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教孩子写字最合适呢?”大多数孩子三四岁时就开始喜欢涂涂画画了,这其实也是在向妈妈传递一种信息——“我该学写字了”。

孩子初学写字并不能马上掌握字的结构,而是把字当做一个图形来“画”。所以,当孩子开始把字“画”出来时,先不要用“整齐”去约束他。但是,由于此时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还不完善,妈妈可以鼓励他把字画大,只要孩子的字“画”得足够大,他就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后就容易把字写好了。

引导四:指导孩子学英语

妈妈都知道,让孩子掌握一门外语非常重要,并且认为对孩子外语的教育应该尽早开始。但是什么时候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机呢?先让孩子学习母语比较好,还是母语和外语同时学习效果会更好呢?如何才能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学外语?这是许多妈妈都困惑的。

经典事例

事例1:

为了让纤纤多掌握一门语言,从她刚开始学说话起,妈妈就用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教她。例如,妈妈会指着苹果对纤纤说:“苹果!apple!”然后指着香蕉说:“banana,香蕉。”

到了纤纤5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说不少英语单词,但是妈妈却发现女儿在说话时,反应速度似乎要比同龄孩子慢一些。

有一次,妈妈指着一盘水果问:“纤纤想吃哪种水果呢?”只见她想了一下说:“嗯……”妈妈问:“你在想什么?”纤纤说:“是banana,还是香蕉……”妈妈这才明白,纤纤之所以说话时反应略慢,是因为她不能迅速确定用哪种方式来表述。

事例2:

4岁的永泽开始在幼儿园学习英语了,为了了解儿子的学习情况,每天妈妈都会问:“今天幼儿园里教了哪些单词?”“电话用英语怎么说呀?”“orange是什么呀?”

虽然妈妈对儿子的英语学习是满腔热情,总是不失时机地考考儿子,但永泽似乎对学习英语越来越没兴趣。当妈妈再问某些物品用英语怎么说时,永泽有点不耐烦地说:“不知道。”

教育感悟

孩子学习英语其实是语言上的一种模仿行为,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孩子在四五岁时开始学习英语最为合适。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词汇吸收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年龄段孩子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此时他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母语基础,但舌头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所以,四五岁时是孩子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

虽然如此,妈妈也不要对孩子学习英语报以过高的期望,不要希望他能迅速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学了一段时间后,却还是不能很好地说出来,这种情况很正常。从语言学角度看,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经过一段沉默期,就像孩子学习母语一样,也许开始并不会说话,但等语言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突然有一天就开口说话了,学习英语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妈妈不必着急,只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促进孩子学英语的兴趣就可以了。一旦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就不会觉得学英语是件苦事,并会快快乐乐地主动去学习。

妈妈妙招

1、要孩子先打好母语基础。

据教育学家调研得知,如果让孩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不仅会让他在语言理解方面发生混乱,而且还容易使他产生学习障碍。

如事例1中的纤纤,当她对“香蕉”这个事物进行认知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同时出现两个词汇,一个是中文“香蕉”,另一个是英语“banana”。这时,她就会产生迷惑,香蕉这个事物到底该与哪个词汇产生对应关系呢?这样就会给她造成一定程度的理解混乱。如果孩子对事物的理解经常是混乱的,也必然会出现学习障碍。

所以说,让孩子学习英语最好是在母语的基础已经基本建立之后再进行。

2、帮孩子建立英语思维。

事例2中永泽的妈妈喜欢问孩子“电话用英语怎么说”“orange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表面看来这是在帮助孩子记忆英语单词,但事实上等于在强化孩子的汉语。也就是说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不论看到什么,他的头脑中出现的永远都是这些事物的汉语,然后再出现与汉语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如果孩子经常用这样的思维学习英语,只能学出中国式英语。

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母语基础之后,再学习英语时要尽量使用纯英语式教学。如妈妈可以指着苹果说:“apple!”而不是说:“苹果,apple。”当妈妈指着苹果直接说英语的时候,孩子马上就会明白,苹果的英文发音就是“apple”。妈妈没有说一个汉字,但孩子却能明白妈妈的意思,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英语思维的建立。

3、孩子学英语,妈妈要有正确的心态。

妈妈要知道英语并不是高深的知识,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对于英语,应该是让孩子习得,而不是学习。让孩子学英语,关键不是能学会多少,而是要增加他对英语的熟悉感。当他上了小学或中学后再听到英语,不会有太陌生的感觉即可,并不是非要小小年纪就能说一口流利英文才算成功。

4、为孩子创造英语环境。

若想让孩子把英语当作一种语言来学,妈妈应该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学英语的理想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机会去“听”、“说”英语。

比如,在孩子玩耍的时候妈妈可以给他放英文儿歌、英文对话,这样可以帮孩子建立英语语感,还能激起他说英语的欲望。这样就等于为他创造了一个间接的英语环境。

ACE少儿英语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