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欲期滞后的影响,追究宝宝爱吃手的根源
宝宝从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 “口”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通过口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所以他会碰到什么舔什么,这是宝宝正在学习呢! 4个月前的宝宝在吃手的时候,并不知道吃的是“手”,他在用口研究这个带着五个叉的东西。 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手、吃玩具等是正常过程,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应充分满足,有助于乳牙的萌出,有利于语言发展。
宝宝在1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1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 但是有的家长看到宝宝吃手、舔玩具等,怕不卫生,就对宝宝的行为进行阻止。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宝宝吃手,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宝宝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在稍微大点的时候暴露出问题来,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会造成宝宝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有的就爱咬人。
许多儿童以至成年人的行为,都正实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部分孩子在出现不安全感时就会产生咬手指的现象,即可解释为他们由于环境改变而出现了不安全感,从而利用满足口欲的需求来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从这一理论去理解孩子们出现的啃手指现象,可以得知这种行为是孩子心理焦虑的表现,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可用强制、压抑孩子行为的方式,而是要尽量疏导、缓解孩子的不安全感,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可减少以至消除咬手指这种满足口欲需求的行为。
由专家的研究说法可见,一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一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如果在这期间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并满足,则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以后一旦遇到焦虑不安,孤独无聊的情况就会不自觉的吮指、咬物、咬唇等。
宝宝口欲期滞后,会导致宝宝长期吮指、咬物、咬唇不良口腔习惯,最终导致错颌畸形。如常见的龅牙、地包天、歪嘴等。
口腔不良习惯是造成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正畸科的统计,约占各类错颌畸形病因的1/4。口腔不良习惯种类很多,其中有些不良习惯会导致骨骼、肌肉、牙齿等方面的改变,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吮指习惯:一般认为,在2岁以前的吮指不属于口腔不良习惯,但如果这个动作持续到3岁以后,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吮指时,将手指放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颌,在此基础上可继发伸舌习惯,又加重开颌程度。由于吮指时颊肌收缩,口腔内气压降低,而使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并伴有单侧后牙反颌。
2、咬物习惯:多见咬铅笔、指甲,还可见咬衣角、被角、枕角等。因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常形成该部位的小开颌。有些患儿咬衣物时习惯用前牙咬住而用手抓紧向前用力拉扯,可使上前牙唇向倾斜而造成前牙深覆盖。
3、咬唇习惯:咬唇多发生在6到15岁之间。咬下唇时,下唇处于上前牙舌侧和下前牙唇侧,从而增加了对上前牙舌侧的压力及对下前牙唇侧的压力使上前牙向唇侧倾斜移位出现牙间隙,阻碍下牙弓及下颌向前发育并压下前牙向舌侧倾斜呈拥挤状态,在上下前牙之间形成深覆盖。患者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症状。咬上唇所产生的异常压力及形成错颌畸形的机制与咬下唇正好相反,容易造成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前牙反颌下颌前突及近中错颌等畸形。
4、舔牙习惯:宝宝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舔牙习惯。舔牙习惯可增大舌肌对牙齿的作用力,使局部牙齿倾斜,出现牙间隙,严重时形成反颌。如果同时舔上下牙则形成双颌前突。
5、吐舌习惯:吐舌习惯的危害大多是引起开颌畸形,有时因舌肌对切牙舌侧的压力增大,可造成前牙唇倾并出现散在间隙。吐舌习惯常伴有下颌前伸动作,故除因舌肌的垂直压力造成前牙开颌外,也可形成下颌前突。
6、偏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大多是由于一侧后牙有深龋或有残冠、残根,甚至有缺失牙,影响了该侧的正常咀嚼,患儿习惯用健侧咀嚼食物,日久形成偏侧咀嚼习惯。由于偏侧咀嚼,下颌向健侧偏移,牙弓向健侧旋转,造成健侧后牙对颌或反颌,下中线也偏向健侧,健侧后牙远中错颌,废用侧趋于近中关系,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
7、托腮及单侧枕物习惯:宝宝在读书或思考问题时经常用手托腮或撑持颊部,睡眠时经常将手、肘或拳,枕在一侧脸下,如此形成习惯,就会障碍颌面的正常发育及颜面的对称性.
宝宝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得不到心理满足引起的。除了在婴儿“口欲”敏感期应予以满足外,还应对宝宝多拥抱、抚摸、引逗、亲昵等,母乳喂养,母亲的微笑和照顾,可使婴儿产生愉快和安全感,也可预防口腔不良习惯的形成。如果已形成了口腔不良习惯,尽可能采取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忌粗暴简单的制止、恐吓、甚至打骂,以免引起小儿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而一味反复的提醒,则是等同于反复的强调注意,会引起小儿的紧张和焦虑,更难以戒除不良习惯;此时,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其它让其感兴趣的事情或户外活动分散对不良习惯的依赖。
口欲期是指一岁前宝宝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依赖母亲或其他养育者生活。
然而,在一岁多时,宝宝就逐步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时宝宝行动能力出现、也是宝宝学习自我控制的时期,宝宝自我意志和个性第一次张扬,宝宝常会反抗父母,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如果这时父母对宝宝的自主行为压抑过多,则宝宝会退回到“口欲期”,因为害怕受批评,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而这个影响会延续到他的一生,精神分析学称此现象为“口欲期固结”。这类人会有一些表现,他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心理上仍然还有宝宝的心理。
如果人的口欲需求受搓或过度满足,则会出现这一发展阶段的固结现象,即人的心理年龄将不会从这一年龄阶段得以成长,反而仍停留在这一阶段。比如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宝宝吃手,就会造成宝宝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脚丫,长大后出现贪吃,抽烟,喝酒,饶舌,唠叨等现象。突然中断哺乳,宝贝的口欲被无情地剥夺,就可能导致宝贝将来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口欲需求受挫,表现为冲满不安全感,影响今后的人格成长,人将会出现自卑,自恋的性格缺陷。如果口欲需求过度满足,会出现“口腔性格”,即表现为过度依赖、嫉妒等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