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说不出的“痛”不是躲而要治
30年省级优秀教师教你轻松养出懂事、独立、学习好的好孩子我接着说了句:“您都70几岁高龄,拉车也吃不消呀。”
阿姨笑笑没说话。
女儿和涛涛同班,年龄相仿快5岁了,个子都长得很高,1.2米,有时我抱着女儿走上几步都累得抱不住,只好把她放下来说:“囡囡我们手拉手走,妈妈累了。”记忆中,女儿每次都是很善解人意的点头同意,从没让我为难。
说到这,想起来接女儿放学,是有几次看到涛涛向奶奶耍赖要买路边零食,奶奶说不卫生拒绝时,涛涛就会象我们在书上看到的情景,瞬间躺在地上开始打滚、哭闹,甚至有时会撕扯奶奶衣服,这时涛涛奶奶往往就妥协了......
我心清楚,这种隔代亲的育儿行为,对孩子没有好处。因为,我也经历过,当时婆婆公公帮我带女儿,婆婆主要负责生活、饮食,公公主要负责陪孩子游戏玩耍。
记得有一次,下班我刚进家门,看到婆婆正弯着腰给快3岁的女儿穿鞋子,我当即对女儿说:“囡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噢,鞋子要自己穿。”
女儿立即就阻止了婆婆,说要自己穿鞋子。事后我对婆婆说:“妈您一把年纪了不要凡事都替囡囡做,让她自己尝试去练习。”
我知道婆婆对女儿的爱渗透到每个小举动,就拿孩子喝水来说,我一般会帮女儿把水倒好,试下水温度,可以就递给女儿喝,而婆婆都是选择自己举着喂女儿喝;吃鸡蛋时,我会让女儿自己剥皮,既锻炼手部运动,又增加了生活能力,而婆婆永远是剥好皮,放在小碗里,用勺子切成小块,喂女儿吃...... 婆婆为人和善,每次提醒每次答应。
类似的事情很多,老人的爱都换成了盲目的举动,有时是阻碍孩子体验生活。
还有一次,晚上我正在书房写东西,女儿跑进来揽住我的脖子,我一下就闻到小嘴巴散发出的甜味,我就问:“囡囡你吃糖了?”女儿对我说:“吃了。”
这时,孩子爷爷就冲进来说:“囡囡是个小叛徒,都说让你不要告诉妈妈,你还说?”
我不能跟老人起冲突,看了一眼手足无措的女儿,只好压住自己的情绪,跟孩子说:“对妈妈一定要诚实,妈妈不是不允许你吃,只是晚上吃糖果对什么不好呀?”
女儿笑咪咪的对我说:“对牙齿不好。”
我接着说:“你知道就好,一会吃完就去刷牙吧。”
我事后给老公提了一下,希望他告知公公,不要在晚上给孩子吃糖果,不要对孩子说不要告诉父母的话,孩子怕爷爷说是自己是叛徒,又担心自己不告诉我不诚实,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另外,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察言观色的本领很强。他们会看看爷爷奶奶允许的是什么,爸爸妈妈不允许的就转而去找爷爷奶奶了,俗话就是“钻空子”。
昨天去超市买菜,看到一个孩子把货架上的零食拽了下来砸到了头,旁边的奶奶赶紧将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来,嘴里说着:“不哭不哭,都怪这袋子砸了宝宝,奶奶帮你打它,打它……”
这是在育儿吗?这样的误导,只能让孩子是非不分,往往将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失误或过错,推卸到客观环境或别人身上,试想一个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的孩子,也终究会变得没有责任心,并且自欺欺人。
教育孩子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最需要教育的,不光是孩子,还有陪伴孩子的家长们(包括父母和老人)。
说到这个话题,估计很多妈妈爸爸会说,我要上班工作养家,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只能交给老人帮忙带;老人又是长辈,我做晚辈的说太多不好,说多也不听,再说还有求于老人,因此老人娇惯孩子,爸爸妈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一根筋”教育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为上策。
成熟的父母,应该多多学一些儿童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常与孩子沟通,和老人沟通,让自己和老人都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不要完完全全把孩子交给长辈,对孩子来说渴望被爱,需要安全感。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看到过一则新闻采访一学霸孩子的妈妈,她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所以说,没有哪个人是天生的会当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亲力亲为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面对隔代教养冲突,我想跟妈妈们说,如果想让家庭稳定、和谐,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勇敢的站出来做个善于学习的睿智的妈妈。给大家几点建议:
首先,妈妈要在家中尊重老人,多夸老人的智慧,多谦虚向老人请教,家庭气氛很重要。
我经常向婆婆请教厨艺方面的问题,比如蒸鱼,葱和姜片放多少,包饺子馅怎么调;有空也会和孩子爸爸一起向公公请教怎么健身保养,老人每次都滔滔不绝的传授,拉近儿媳关系。
其次,如果遇到需要提醒公公婆婆的事情,请孩子爸爸代为转达,与老人沟通时,不带负面情绪。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和老人争论,不要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尊重爷爷奶奶。
再者,要学会分担家务。
比如我们家物品采购方面,大件都是孩子爸爸负责,小件我负责,下班回家路上会电话询问婆婆需要补充什么食品等。
要帮助老人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刷刷碗,洗洗孩子衣服,这些都不是很累、很难的家务,切记不要当“甩手掌柜”。
最后,带着老人一起学习,借助权威的力量。
带着老人提升早教意识,因为直接跟老人说,不一定会听。何况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方式本身也存在问题,建议可以从网上找一些专业育儿讲座,和老人一起放着看或听。
总之,家长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没有家长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不要让家长对孩子的爱成为贻害孩子的“溺爱”,并且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