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运动却担心受伤怎么办?家长看这些就够了
告别了寒冷的冬天,终于迎来一年中最适宜运动的时节。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在春季让孩子更多地进行户外运动、出游,让他们锻炼身体,接近大自然。
学校运动会自然是例牌动作:
亲子游呢,既锻炼身体又增进感情,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
爬山
▽
露营
▽
骑车
▽
踢球
▽
滑雪
▽
我们都知道,视力、姿势、发育这些一直是家长长期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并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体育运动,但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也水涨船高。
如何预防和避免孩子的运动损伤,万一发生程度比较轻的伤患,家长能否帮孩子进行处理?请看下面专家讲解儿童常见运动损伤与家庭防护
▽
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儿童运动损伤的现状,美国2012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因为运动损伤而就诊的孩子有135万人,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其中美式橄榄球、篮球、足球的发病率较高,每5个参加的孩子就有一个受伤。儿童运动损伤一般集中在身体的哪些部位?首先,脚踝、头部和手指损伤的概率最高,其次是膝盖和面部,然后是挫伤和擦伤,此外,脑震荡问题也需要家长额外重视。
当损伤发生时,家长、老师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处置呢?比如脚扭伤了,回到家帮孩子泡泡脚,擦擦红花油就够了吗?
科学的处置,需要遵循PRICE原则:
▽
Protect: 保护受伤肢体,以免再伤。受伤之后不要硬挺和坚持,可能需要支具和拐杖来保护受伤部位,不让伤情加重。
Rest:休息。受伤部位至少休息24-48小时不要活动。
Ice:冰敷。可以将冰块加水装在塑料袋内,可以有效止痛和减少肿胀,每2-3小时需要敷一次,但不可以在睡觉时敷,避免冻伤。所以说,热敷、泡脚这些方法都不可取。
Compress:加压包扎。用弹力绷带、或者用弹性的围巾、衣物,把受伤部位加压包好,目的是防止进一步肿胀和限制活动,但需要密切关注包扎部位的血流情况,比如脚踝包好之后,要观察脚趾是否出现温度下降、麻木、变紫,如果有,需要尽快解开,以防止进一步的缺血损伤情况发生。
Elevate:抬高损伤部位。同样以脚踝损伤为例,尽量平躺下来,把下肢垫高,要高于心脏,来增加回心的血液流量,预防肿胀,加速恢复,比如躺在沙发上,将脚搭在扶手上。
家长在家里就可以帮孩子处理哪些损伤?
▽
比如普通的伤口,可以参照上图:
1、抬高。把伤口抬高过心脏,减少受伤部位的出血。 2、止血。家长把手洗干净,用消毒纱布紧紧按压伤口5-15分钟。3、清洗。用流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洗。4、上药。用棉签蘸碘伏进行消毒,伤口如果略红肿,可以涂莫匹罗星或红霉素软膏。这些药品都是可以在药房买到的,家长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的急救包,放在家中或携带备用。
最后呢,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脑震荡,如果孩子出现下图中症状的1点或者几点,应该尽快就医。
这么高的运动风险,有没有比较好的预防方式?其实呢,有一半的运动损伤都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建议由专业物理治疗师或者运动医学的医生来帮孩子做运动损伤风险评估。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姿势异常、平衡性差、协调性差、敏捷性低等功能障碍,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可以大幅度降低孩子的运动风险。
要装备合适的运动服装和护具,比如踢足球一定要穿戴护腿板,护腿板要保护的胫骨是足球比赛里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同时,打篮球时的牙套、橄榄球时的头盔和护垫都是必须的。
正确和充分的热身。可以让身体在运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延展性、关节灵活度,以防突然的激烈运动超出了身体的状况,从而引发损伤。这里花点时间是非常值得的。
要关注天气和运动场地的状况,要避免中暑、滑倒,当然无论天气如何,充足的补水至关重要,不能在孩子渴了才给他喝水。运动前一个小时,应该让孩子补充1瓶500ml的矿泉水,每20分钟,需要额外补充小半瓶矿泉水。
运动强度一定要适量。对于孩子的话,一周进行2-3次1个小时左右的剧烈运动就够了,如果出现了不适或者酸痛,需要减少甚至中止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