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的冲突本就不可避免,为什么呢?

144
作者 稍等记忆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3-28 13:32 字数 6385 阅读 785评论 0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本就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那我们为什么不敢承认我与孩子的本就不同呢?既然本就不同,那冲突自然不可避免。

周二的晚上,妈妈对孩子说,明天你一定要按时起床,不然我送你上学之后就要迟到了。孩子说,好。然后第二天早晨,孩子赖在床上任凭怎么鲤鱼打挺都起不来。妈妈很生气,觉得孩子说话不算话,又懒惰又自私。

我和孩子的冲突本就不可避免,为什么呢?

结果妈妈歇斯底里、又踢又拽,硬生生地把哭泣的孩子塞进车里。当然,妈妈上班迟到了,她生气了整整一天。

按照这个套路,妈妈晚上看到孩子也是一肚子怒火无处发泄,为一顿争吵埋下了地雷。

你不起床就是懒惰,而人不能懒惰!

妈妈每天按时按点的上下班,是个不懒惰的人。可是妈妈喜欢一睁眼的精神饱满吗?妈妈真的讨厌懒惰吗?

实际上,世界上本无懒惰之人。一个人之所以变成“树懒”,是因为环境不需要他勤奋。每个人对于早晨几点起床,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妈妈需要7点,孩子需要八点,所以行动力自然不同。

妈妈作为成年人,被环境约束,被单位的打卡制度约束,所以她学会了必须勤快。如果不起床就会迟到,迟到就会被扣钱,就会被领导骂,所以妈妈的认知里就告诉自己不能放松下来,不能懒惰。只要懒惰,自己就陷入自责和内疚之中,然后逼迫自己进入战斗模式,虽然忙碌还累,但是却踏实和安全感满格!

孩子的环境允许她懒惰,妈妈竭尽所能不让自己迟到,反正妈妈护送,而且迟到也不会扣钱,所以孩子擅长懒惰。

这是妈妈跟孩子的差异,但是却没人看见。

你不为我考虑就是自私,人不能自私!

妈妈真的不想放松下来好好跟孩子说话吗?谁不想心平气和的沟通呢?妈妈给孩子贴了一个自私的标签,然后暴怒了。因为她感觉孩子没有为自己上班时间考虑,而不为别人考虑就是自私!

可是,孩子真的是自私的人吗?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就下决断吗?妈妈觉得早晨孩子赖床,没有强迫自己起床,没有委屈自己成就妈妈,没有看到妈妈的着急与辛苦,这就是自私!

我和孩子的冲突本就不可避免,为什么呢?

实际上呢?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赖床怎么了?妈妈怎么了?

在妈妈的世界里,她自从有了孩子就一切为了孩子,她为了孩子上班挣钱,为了孩子早出晚归,为了孩子绕道送她而自己上班迟到。因此,不为别人着想就是自私的人生信条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孩子还没有人生信条,她还不懂照顾别人,她可以安心的做自己。

这是妈妈跟孩子的差异,但是却没人看见。

因为差异,所以冲突

妈妈和孩子本就存在差异。妈妈的人生信条变成了家规,可孩子并不知晓。对于懒惰和自私的定义是妈妈的,可不是全世界的。对于妈妈来说,早晨一定要早起,对于孩子来说早晨是可以赖床的;对于妈妈来说,家是为了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家是安心做自己。这本就是差异,可是妈妈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状态,而孩子也不知道妈妈的真实想法和状态,这必然就会有冲突。

我和孩子的冲突本就不可避免,为什么呢?

人总是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妈妈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说孩子懒惰、自私?妈妈对于孩子的需求,孩子知道吗?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很能干的人,你会惊讶于他们惊人的创造力,好像他们从来都不觉得累一样,充满了精力。虽然他本人很累,但是他们没有语言能力表达,行为上也让人看不出他们累。他们有自己的委屈,却不说。累了不说,苦了不说。他们没有办法让对方知道真实的自己,他们只有无休止的付出,像个永动机。然后还怪别人不体谅他。

他们也尝试着表达过自己,但是不敢深入表达,遇到不被理解就马上闭嘴了。因为他们长期以来给别人形成的印象就是:精力旺盛,不觉得累;非常乐观,没有委屈;非常坚强,没有脆弱。所以他们即使说了别人也不相信,别人会觉得累、委屈、脆弱和你这样的人根本沾不上边。

所以他们就会期待着自己不说,对方就能理解。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的人的经验里,从小到大,他的委屈、脆弱、累、苦,都是不被看见的,说了也从来没有人听,反而被责怪。如果你说自己委屈,会有人说你“小小孩子家哪那么多委屈”,如果你说自己脆弱会有人警告你“将来走上社会没人会真正管你的”。如果你说自己累,会被说“谁不累啊”。反正他从小就从来没有被真正管过,他就学会了:我不能跟人掏心窝子,不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那是不值得被满足的。这样的人从此就丧失了表达自我的能力。

在妈妈和孩子的亲密关系里,失去了表达自我的能力。她不知道人还可以义正言辞、理所当然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她不知道她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不早起床,妈妈就会送完你迟到,迟到会被扣钱还被老板骂,妈妈送你上学虽然辛苦,但是妈妈为了你的安全和按时到校愿意绕道送你,也希望你可以体谅妈妈,早些起。”所以妈妈对于孩子早晨赖床这件事非常无法理解。

冲突就产生了

家庭不是军营。如果事事都有条规,所有条规都必须执行,那是不是家就失去了它的韵味?难道不会压抑、痛苦、想要逃离吗?没有必要跟孩子甚至其他亲密爱人循规蹈矩,必须让对方按照自己的信条执行任务。看不见两个人的不同,自然就会造成冲突。

其实,我们本和孩子不一样,不一样才对,而不是当孩子跟我们不一样就是做错了。我们需要反思的不是差异本身,而是应对差异的方式。失去表达能力的我们怎能应对这份差异呢?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尊重我们和孩子的差异,差异本身都是小事小细节,看见这些小事,必然会改善你和孩子的关系,也会带动你的家庭氛围,更会影响你的全部人生。

育儿精选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