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框架不升级,怎么可能培养好孩子?

144
作者 会游泳的麻麻鱼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9-01-28 14:13 字数 6384 阅读 1423评论 0
零基础学钢琴
认知框架不升级,怎么可能培养好孩子?

本文作者:靠谱家庭教育学院 陶勇

以下蓝色文字均来自《教育心理学》原文

先来了解一个概念:认知图式

认知图式是指理解和组织新知识的认知框架。例如,儿童为关于狗的图式可能包括这样一些事实,比如狗是一种动物,有四条腿,会叫。

同化阶段

儿童试图将新信息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图式中。例如,如果儿童已经有了关于狗的图式,当儿童又看见一条以前没有见过的狗,比如小猎犬,并将其纳入到已有的狗的图式中时,就对经验进行了同化。

顺应阶段

当儿童无法将新信息同化到已有的图式中时,儿童会创立一个新的图式来组织那些无法同化到已有图式中的信息。例如儿童看到浣熊,并意识到它很像狗,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用四条腿走路。但是它又不同于狗,因为它是野生的,只在夜间行动,也不会叫。这一过程,体现了他对这一信息的顺应。

肤浅的认知框架无法应对生活

什么才算一条狗?我们可以认为这算是一种知识,可以通过查询百科网站来详细了解。但是,生活中,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事件。

比如,在中国的体制内教育系统,考上重点大学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重点高中的学生。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很多家长就会获得一种认知:只有重点高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所以,他们会把对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需求,放到这种认知图式中去,认为重点高中才是考上重点大学的保障。

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学业优秀,心智成熟的学生更容易考上重点高中,并且更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

其核心并不是重点高中,而是这里面的人--一个学业优秀的学生,一个心智成熟的学生。

那这样的学生是怎么来的?显然不是初中学校培养起来的,而是源自于家庭文化传承和父母对子女能力和心智的培养,以及个体独特的发展机缘以及个体的先天智力水平等等。

再说一个学习的例子

A同学现在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五六年级的考试成绩要记入小升初的考核范围,所以老师和父母都非常焦虑,于是他们共同选择了向孩子试压的方式来索取成绩。比如,安排大量的训练题和作业。

这样的决定是如何做出来的?

考试成绩==做对的题目多

做对更多的题目==更多的练习

晃眼一看,这个逻辑是正确的。而我们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考试成绩== 学习效率 x 有效的时间

学习效率==学习动机 x 学习习惯 x 学习能力(智力和方法)

学习动机 == 安全感 + 价值感 + 自信心 + 责任承担(感恩,不让父母失望,对未来有期待)

学习习惯 == 权威型教养方式 + 家庭规则

……

不明白这里面内在的规律,你让一个不具备能力和动机的儿童去多做题,那么他们厌学的几率极高---即便他们坐在那里做题,就有效果么?该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他们不肯多付出一丝脑筋去研究不会的题目。那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如果父母没有学科学习和儿童成长方面的认知积累,那么他们为新情况所搭建的认知框架本身就是错误的,怎么能凭借现有的经验处理好呢?

对事实的了解远远不够

郎朗是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据说他小的时候要练琴6个小时,现在每天仍然要练琴4个小时。这是一个事实,没有这样的事实,他可能不能成就现在的辉煌。

这样的事实是如何铸就的?

从小学琴--》努力练琴--》艰苦卓绝--》获得成就

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了解:(1)什么样的儿童,什么时候开始学琴更好?当然不是越早越好。如果没有天赋,很早就学琴,会让儿童受到巨大的挫折。

(2)如何才能让孩子努力练琴?郎朗确实是努力练琴,但是你没有看到,数十万儿童正是因为这个事实,而被父母和琴师逼迫而心灵受到伤害,永久厌恶弹琴。那这算不算事实?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家长并没有使用全新的图式来解读,仍然把自己的期望放到固有的模式中去套用,其结果惨不忍睹。

(3)如何才能让孩子能够艰苦卓绝地练习?最简单的方式是提要求,批评指责和打骂。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僵化地把他们认为的成功之道应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只知道同化而从不顺应独特的情况。

处理复杂问题需要升级认知框架

可见,简单的,常识性的事物,所有儿童和成人都有能力自动处理。

复杂的事物,仅仅简单地把信息放到过去经验形成的图式中,很容易产生僵化的判断和错误的结果。

所以,要想真正处理好复杂的生活,则需要升级自己的认知框架。

比如,名牌大学学生源自于重点高中,仅凭经验或者道听途说的信息,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只有升级你的认知框架,了解到重点高中的要求,了解到学生学业优秀的秘密,你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框架?

要想教好自己的孩子,要想在生活中做出更多正确的决定,只能参与学习。

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其父母都是农民或者普通工人,他们也没有学习,怎么能做好父母呢?

他们很有可能没有真正研究过教育,但是他们的认知框架是非同寻常的--

比如,他们知道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与接纳;

比如他们知道一个孩子要搞好学习,习惯很重要;

比如他们知道一个孩子要想学习成绩好,多阅读很重要;

比如他们知道一个孩子要想能够承受来自社会化的压力,善良非常重要……

这些就是他们的认知框架有别于大多数人处,所以他们真的能培养出好孩子。

这些认知怎么来的?

源自家庭传承,以及成长中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如果您之前没有传承,也没有有效的自我教育,那么可能需要补上这一课。

比如,参加《考上清华的秘密》课程学习,系统解读各类学生学业成功的秘密,从而提升你的认知框架。

育儿精选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