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别再“为我活着”了,好吗?

144
作者 阿米巴巴Lee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9-05 09:01 字数 9191 阅读 1260评论 0
零基础学钢琴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孩子你记住,我是为你而活的。

看看你,浑身到处都是缺点。

别怪我挑剔。

毕竟,我已经把一切都奉献给你了。

这辈子,我都会紧紧地盯住你。

但你不能有一句怨言。

因为,你就是爸爸妈妈的全部。 




我曾做过一个印象极为深刻的梦。



梦中,似乎回到了初中,正在参加地理考试。不过,考场上全是成年人。



1.jpg


试卷上清一色是选择题,但那些选择题的答案,好像都不大正确。


看着那些选项,我越来越愤怒。


突然,我情绪失去控制,左手一挥,把试卷撕去了一小半。


随后,我内心惴惴不安。毕竟,这是考试啊,总得要通过啊。于是,我低声地请求监考老师重新给我一份试卷。


“每个人就一份,不会有第二份,”一名男性监考老师,用高高在上的口吻对我说,“试卷是你自己撕毁的,你要为这一点负责。”


听他说完这番话,我的情绪再次失控,腾地站了起来,大声喊道:“我的地理是学得最好的!一直考最高分甚至满分!我断定,这张试卷根本没有正确答案!”


本来很安静的考场,因为我这番话立即沸腾起来,许多埋头考试的考生为我鼓掌喝彩。


“我拒绝这种考试!”我继续喊道。


随即,我毅然决然地推开书桌,向考场外走去。这时,所有考生也呼啦啦站起来,跟我走出考场。



考试即考验。梦到了考试,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考验,或是升职等功利方面的考验,或是道德上的考验。


并且,考试梦隐含着这样的道理:你过虑了。


因为,那个科目,尽管在梦中考了低分,但在现实中,它却是我们的优势科目,或起码也是那种经过艰苦奋斗后所通过的考试。


譬如,你高中时数学成绩不好,但经过努力,最后成绩上去了,但现在你常常做梦,梦到数学考了不及格甚至零分。


考试梦的焦虑滋味很不好受。


但你醒来后,忍不住会说,这个梦真没道理,我数学考试可是通过了的。这样说的时候,你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考验的焦虑程度也会随之降低。


至于那种你一直没学好的科目,倒不会出现在梦中。


我这个梦也不例外。


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地理,向来是把地理书当故事书来一遍遍地读的,课本上所有知识点,我自然而然几乎全记住了。所以,基本上地理都会考班里最高分,满分也不稀罕。


不过,我所了解的考试梦,做梦人在梦中很担心自己通不过考试,而且最后也都是考不及格甚至零分的。像我这样在梦中就理直气壮地斥责考试没道理的,我自己还没有听说过。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我自己很清楚答案,知道这个梦和我在天涯论坛上开的一个帖子有关。


这个帖子的题目是《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几年时间内,它都是天涯杂谈的一个热帖,很多回复非常精彩。


做这个梦的那天晚上,我打开这个帖子,看到了网友“繁华成落叶”的回复,她在反思一个看似伟大的句子 ——“一切都是为了儿女”。


她写道:


我也一直在想这类事。

那么多人,好古怪,他们自己为啥不好好活,为啥硬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附着在别人身上?

别人荣,他们便荣;别人失败,他们便失败,仔细一想简直是{{BANNED}}。


每个人的光荣或耻辱,为什么不由自己来定,为什么要放弃?


很多人爱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女”,那儿女又为谁呢?


如果儿女也继承相同的想法(往往如此),也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女”,那不就是老鼠会、不就是传销、不就是谎言一堆嘛!

一环扣一环,生命的价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选择中指向终极的虚空。


她继续反思说:


几年前回家乡,和一个女同学见面,她的话让我吃惊得很。


她很满足地看着自己7岁的儿子说:“我孩子很聪明,我要好好培养他,我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了。”


我有时和人聊天说,中国为何发展不起来,你看看,父母一心培养个上大学的、学问好的。大学毕业没几年,父母就催着结婚嫁人,生孩子,然后这个被父母培养的人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开始培养,哪有心思和精力去做自己该做的?


有次我开玩笑跟女友说,你干吗这么费心费力地去培养你的女儿,什么钢琴、画画、舞蹈。到了她二十多,又得开始培养她自己的下一代。你培养她没起到太大的作用嘛,还不如用那些钱培养自己呢!

请输入标题


这两段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虽然我一直在想类似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分析得这么清楚。


不过,关于这个主题,我心中已攒了千言万语,而“繁华成落叶”写的这些文字,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我这千言万语都激活了。


这就是我那个梦的含义。



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化将“利他”和“集体主义”捧上神坛,而一直将“利己”和“个人主义”视为邪恶。


我们认为,“利己”和“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而“利他”和“集体主义”则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奉献。


这个逻辑具体到生活中,就成了这样的人生观:我要为别人活着


但问题出来了 —— 我为你活着,你配得上吗?


于是,我会紧紧地盯着你,看看你是否值得我付出。


因此,我势必会变得很挑剔:我都把一切付出给你了,但看看你,缺点到处都是啊!


这个逻辑进入家庭,就发展出了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一切都为了孩子。


但这陷入了“繁华成落叶”所说的荒诞中:


一代为了下一代而活,下一代又为了下下一代而活。


结果,每一代人都没有为自己而活,都没有很好地去创造独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很少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于是,“一环扣一环,生命的价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选择中指向终极的虚空”。


这很像传销。


传销的宗旨,就是利用“我一切都是为了你考虑”的逻辑,将本来价值很低的东西卖个高价,但谁都没好好地去创造。


并且,当父母喊出“一切都为了孩子”时,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大人们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的身上,令孩子感到额外焦虑


那么,应该怎么办?


答案是,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情,都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那么,孩子就只须承担他一个人的生命重量,而不必承担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生命重量,也就没那么累。


但现实中,实行这个答案的困难在于:我们的文化,整体上是“绝对禁止性的”。这会导致一个关键问题 —— 个体不敢活出自己,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2.jpg


现代心理学,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说,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而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成为你自己”。


他们都认为,生命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充分展开自己的生命,最终“成为你自己”。这时的自己,富有饱满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同时又是富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的。


但在我们的文化中,这样活很危险。所以大家只好去找其他的一些活法,“一切都为了孩子”,就成了一个常见的活法。


可真相是,相比起个人主义的西方来,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爱护程度,实在是差太远。


听上去,“一切都为了孩子”,而且很多家长也真的是牺牲太多,但他们要换取的,是孩子“一切都得听父母的”。


说得难听一点,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也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繁殖”。


谁的生命都缺乏质量,而长久以来,人口繁殖的数量,无论从家庭看,还是从社会整体看,我们都是惊人的。


不敢活出自己,这种心理在很多地方都有表现,有些很微妙。


一位女性来访者对我说,她大学时参加一个GMAT英语考试,轻松考了超高分,大家来祝贺她,她都是回答说:“我就是运气好,侥幸考了高分。”


深入探讨她的这个说法,我发现,她很好胜,希望能考高分。但她害怕,超高分会引来嫉恨,所以她要这么说。而这个说法的含义是“考这么好,并非主观意愿,是我之外的运气让我考这么好,所以你们不要嫉恨我”。


我想,我们大街上、中国画中、岳敏君作品中那一个个抽巴的身体,都藏着类似的逻辑吧:



“我不敢活出自己伸展自己,我怕被嫉恨被惩罚,所以要找各种借口,说为了别人我才这么活。”


例如,我们不能为了自己去挣钱竞争,但把它说成“为了孩子”,听上去就没那么自私了,如果说成“为了集体”,就更加冠冕堂皇了。


最新0-3岁、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家庭共学、个人成长、健康养生等
  世界领先教育理念在线课程
  尽在"米粒妈咪课堂"微信公众号

米粒妈咪课堂
-->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
相关课堂学习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