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努力”,拼了命都是白搭
投资大师的传奇故事01
有一天动物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于是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第二天,管理员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了外面,于是他们又决定再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劲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觉得,这些人会不会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看过这个故事,很多人会莞尔一笑:“哈哈,这些管理员真傻,不关门,再怎么努力加高也白搭”。 02 其实回头想想,这样的“傻瓜”事件,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了去了,比如在咨询的过程中,家长常说:”我孩子其实都挺好,就是成绩不行,由于成绩问题,我们找过班主任,班主任说TA上课挺认真,笔记也记得不错,我们也帮TA报了补习班,请了家教,但就是不行。” 这些父母很“努力”,很“尽责”,给孩子上好的学校,请资深的老师,报金牌的补习班,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但是,孩子的成绩依旧毫无起色,稳稳的保持在让人抓心挠肺的水准线上。 就如管理员面对不断逃跑的袋鼠一样:只知道“努力”解决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以至于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方向性错误。 那么问题的核心和根基在哪里呢? 面对这些“努力”的父母,我通常会问他们: 孩子可以自己多带带完成学习任务吗? 孩子会合理安排自己作业的先后顺序吗? 孩子能科学的“劳逸结合”吗? 孩子放学回家能回忆出今天课上的内容大概吗? 孩子作业质量高吗? 孩子每天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吗? 孩子上课记得笔记回家会整理阅读吗孩子有错题本习惯吗,会常拿出来翻看吗? 孩子有感兴趣的科目吗? 孩子一周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 这些问题的回答,基本都是NO,那这些孩子们的成绩上不去倒也不令人意外。因为从一开始,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就没明白如何让学习变好的核心,所有的努力都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中,越努力越尴尬。 03 我们常说能努力学好的孩子首先得要学习,与其纠结于我的孩子 “每天学到几点,做了多少题,周末上了几门课,怎么还是没长进”这种没营养的问题,还不如静下心来想想,如何让孩子要学习。 如果上度娘搜索关键字,你会发现一大堆教你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的N种方法。 总结下来,无非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激发TA的自主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等等。然后你会发现,难,很难,真的难。道理说的都对,但一到实操,往往父母就一脸懵,不知如何下手。 在我的咨询过程中,谈到要学习这点上,我通常也会告诉父母: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不容易,但让他们不反感学习却要容易的多。 恰当的提点和鼓励,适度的陪伴和讲解,合理的学习和玩耍就能办到。而这点也恰恰是培养学习习惯,激发自主性,产生兴趣,最后得到好成绩的基础。 04 那之前这些用生命在和成绩死磕的“努力”的家长和孩子们究竟都如何让学习变得讨厌起来了呢。 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孩子每天都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课中度过,其余时间也都在做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除了紧迫盯人,做不好狮吼功伺候外,基本也就只剩下催促—抓狂—再催促的循环。 在这样高密度的节奏下,孩子根本没法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每天像上了发条一样,努力的学学学,除了做题可能连科学的劳逸结合都没有?更别说玩耍的时间了。 这些孩子常常面临的情况是: 一周七天,天天在学,狂轰滥炸的模式让孩子精神疲惫,躯体疲劳,在课堂上虽然坐的正,但思维早就跑到九霄云外了; 笔记虽然记得溜,但压根不理解记得内容,如同复印机一般连老师错别字也照搬。 这样机械式的学习,耗时耗力,看似努力,实则无用。 付出了如此多,最后却捞不到任何好处,想想也是心酸。自然对于学习这件事也全无好感,对于自身的迷茫,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他们除了用时间消耗使自己看起来很“努力”外,别无他法。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还奇怪“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努力,却依旧学不好吗?”如果孩子内在对于学习的好感度为负分,那么抱歉,再用力也是无用功。 ° ° ° 教育孩子就像在茫茫大海上的一次航行 难免触礁 SPC就是最得力的罗盘 协助您及时调整方向 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