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武术真正走进校园?
揭开古诗词密码:80堂人人可掌握的文言语法秘诀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武术在立德树人、强身健体、完善人格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开设武术课、开展武术锻炼无疑会“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然而,近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少青少年热衷跆拳道等一些舶来的体育运动,传统武术在一些学校受到冷落。武术在校园开展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瓶颈?如何才能做到人人参与,让武术真正进校园?记者近日随中央媒体采访团对长沙市的4所高中和娄底市新化一中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学武术,强体质,添技能
姚欣敏是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20)班学生,从高一时开始学习武术,两年来经过体育课和每周一次体育锻炼课的学习,她的武术技能迅速提升,一套拳打得像模像样。谈到武术带来的好处,姚欣敏高兴地说:“刚上高中时,我的体质很差,经过两年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武术的技能,体质也比过去强多了。”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体质健康状况良好,姚欣敏已经被校长实名推荐到了北京大学。
为增强学生体质,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2008年,湖南省体育和教育部门确定了依托中小学校推广和发展武术运动的思路,目前这一举措在许多中小学校尤其是一些名校得到较好落实。
记者近日在湖南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等赫赫有名的湖南“四大名校”及新化一中采访时发现,这些名校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像姚欣敏一样通过武术训练强健体魄,拥有一两项体育技能的中学生大有人在。
自2007年开始,武术作为一门体育选修课进入湖南师大附中。该校副校长黄月初说:“学校规定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武术课,使每一名学生都会武术,懂武术。”记者发现,许多学校将武术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学生的一技之长来强化,越来越多的名校将武术纳入大课间和武术课中推广普及。学校或以必修课、选修课,或在每天的大课间做武术操,或用两者兼有的形式推广武术运动。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创编的武术操和武术校本课程。
课程设置与师资缺乏成短板
2011年,记者随教育部督导组对各地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记者发现,在所到的近百所中小学中,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达70%以上,但开设武术课的不足50%,有武术专业体育教师的学校不到30%。
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由于‘怎么做’和‘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武术进校园工作只是在一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邵世伟认为,要解决武术进学校“怎么做”的问题,需要教育和体育部门共同的顶层设计。
现实中,师资缺乏成为武术进校园的最大瓶颈。新化一中现有学生4000余名,却只有6名体育教师,校长胡其尧对此很是无奈,“我们连模块教学都做不到,更别说开武术课了。”
国家武术研究院对全国范围内一些中小学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70.3%的学校中,体育课程没有开设武术课或列入武术内容。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武术教师缺乏。
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高中体育都是采用模块教学,每校都有十七八名体育教师,但基本上只有一名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很难满足教学需求。原因主要是应聘的武术专业学生少,很难进入“大名单”。二是武术课多为选修课,武术教师成了“鸡肋”。
为解决师资缺乏问题,近年来,湖南省积极鼓励仁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长沙一中、雅礼中学等10多所学校建立培训基地,通过武术教师引领、社会机构辅助的做法,培训学生6万余名,有效缓解了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
推广武术从简单易学做起
长郡中学创编的“武之魂”武术操融长拳、南拳、八卦掌、象形拳、搏击、跆拳道、太极于一体,动静结合、韵律感强,在1000多名高一学生的演绎下深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称这套拳让该校毕业生在北大、清华的新生联谊中大出风头。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在校园里普及武术运动,2010年8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向全国中小学推广实施武术健身操。邵世伟认为,武术进校园应该要让武术简约化,动作越简单越好,学习的人群越多越好。他举例说,现在把太极拳分为8式、16式、24式和48式几种,其目的就是让武术易学,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尽快掌握。他表示:“武术进校园并不是让孩子们成为武术家或专业运动员,而是让他们通过接触武术,激发学习兴趣,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将从2019年开始,加大对体育教师武术技能的培训。有关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也将进入快速通道。
尽管通过武术健身操和少年拳等,能让青少年了解武术的简单套路和基本步法,但武术要想真正走进校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人人都参与,有关部门还需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