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童抗压能力不合格 港妈须检讨的四宗罪
港童抗压能力不合格 港妈须检讨的"四宗罪"
据此,香港家庭教育学院主席狄志远认为,香港父母在管教子女时会犯下四大通病:
1. 为子女处理过多事情;
2. 放大问题削弱子女自信;
3. 把成绩视为一切而不理会子女的兴趣;
4. 忽略子女的天赋。
他建议香港的家长不要过分安排学习日程,应鼓励子女多元发展,加强子女的创造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以提高子女的竞争力。
狄志远举例说,朋友的女儿读小学6年级,从来都考全年级前3名,但她经常向父母抱怨被老师及同学排挤,以致曾转校三四次,后来才发现是因为家长要求太高,女童根本应付不了,以致她没被选为风纪队长或学校代表时便称被排挤,把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甚至幻想被伤害,结果母亲要带女儿看精神科。
香港的电台主持人邓蔼霖坦言曾犯所有港妈会犯的错,即用放大镜来看儿子的缺点,常拿儿子的成绩与其他小朋友比较,以致母子关系变差。直到儿子8岁时,她发现儿子把自己画成女巫,“他把我画得很丑,然后像打小人般用笔一直戳,我才知道原来他憎恨妈妈”。自此邓蔼霖改变管教方法,不再打骂,发现儿子对英语有兴趣,便鼓励他多阅读,令母子关系改善,后来儿子不但取得硕士学位,更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么么关注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虽然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今后的独立生活,不可没有自理能力。但虽,由于现代的父母特别的母亲们,因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不知该怎么对孩子好,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孩子的爱。因而忘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他人。
1. 家长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怕麻烦,有些家长对我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孩子的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包括对父母。
2.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家长还要让孩子们懂得让他们做家务就算完事,而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3. 家长对孩子做的事应以鼓励、肯定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和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