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该入园了,你准备好了吗

144
作者 爸妈o宝贝 米粒妈咪课堂  ← 点击红色字,关注公众号
2018-08-06 09:30 字数 6868 阅读 627评论 0
《音律启蒙》

宝宝入园前的全面准备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能安心在幼儿园生活。

  除了孩子的原因,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象家里那么自由。

  一个刚刚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孩子的这些不适如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如何尽快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成为 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

1. 心理准备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1)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场所,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美好的感受,有助于孩子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2)帮助孩子认识小伙伴。有条件的话,在孩子正式入园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同一班级的小朋友,只要认识一两个就可以。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里有熟悉的伙伴,就可以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使孩子容易适宜集体生活。

  (3)给孩子一份安心

  上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

  (4)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

2. 生活准备

  (1)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

  孩子不能自己独立吃饭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没有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造成的。许多家长总担心孩子把饭菜吃的到处都是,手上身上吃的油渍渍的很不卫生。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自己吃饭、睡觉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孩子要学会自己大小便

  新入园的孩子常把裤子尿湿或把大便弄到裤子上。主要是由于孩子还不会独自上厕所。孩子在入园以前大小便一般用坐式的便盆,而幼儿园的厕所都是蹲式,孩子对此不是很习惯。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上厕所。

  (3)养成每天午睡的习惯

  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4)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孩子在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通过儿歌、比赛的方式,使穿脱衣服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注意: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3. 语言的准备

  (1)会向老师讲述自己的需要

   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从他出生就开始了。有时孩子不用说话,仅仅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当孩子到幼儿园后,某些表情和动作就难以被老师伙同伴理解,以至于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会使他们感到委屈,从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要让孩子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学着向老师表达,老师会为你解决的。

4. 交往准备

  三岁是孩子最常发生争执的年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适应群体生活,争执就会慢慢减少。男孩通常比女孩更容易发生争执;男孩倾向用动作,而女孩则倾向用语言。孩子打架时,情绪会表现的很激动,如:尖叫、啼哭、踢打、咬人等。但孩子间打架后不会记仇,很快会把打架的事情忘掉。

   当孩子打架时,父母千万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别人家孩子,或同孩子的家长吵架,这样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会培养孩子粗野、打人、不与同伴友好相处等不良的品质,应该绝对避免。平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

  总的来说,家长要配合幼儿园老师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如:自己吃饭、大小便、穿衣等,但不要操之过急,要反复耐心地教。还有如果家长突然发现自己孩子不愿上幼儿园,要细心问清楚,再根据情况与老师联系后处理。

家庭教育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